(一)数字产业结构软化,ICT 服务业加快发展
从规模看,全球 ICT 服务业规模较大。2018 年,世界主要国家ICT 服务业(包含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服务业、互联 行业) 规模介于 10 亿美元至 14000 亿美元之间。在 ICT 服务业方面,美国ICT 服务业规模最大,为 1.3 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位,为 4243亿美元,日本为 2425 亿美元,位列第三。德国、英国、法国、印度等 4 国 ICT 服务业规模也超过 1000 亿美元。意大利、加拿大、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25 个国家 ICT 服务业规模超过 100 亿美元。南非、越南、塞浦路斯等 11 个国家 ICT 服务业规模不足 100 亿美元。在 ICT 制造业方面,中国 ICT 制造业规模最大,为 5446 亿美元,美国位列第二位,为 2155 亿美元,韩国、日本位列三、四位,分别为1687 亿美元和 1123亿美元。墨西哥、德国、印度、新加坡、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 11 个国家 ICT 制造业规模介于 100 亿美元至600 亿美元之间。其余超过半数国家,ICT 制造业规模不足 100 亿美元,尤其新西兰和塞浦路斯 ICT 制造业尚不足 1 亿美元。
图 2018 年全球主要国家 ICT 服务和 ICT 制造规模
从占比看,全球 ICT 服务业在数字产业化中占据主导地位。2018 年,绝大部分国家的 ICT 服务业在数字产业化中的占比超过 ICT 制造业。塞浦路斯、新西兰、葡萄牙、荷兰、英国、拉脱维亚、芬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16 个国家ICT 服务业占数字产业化比重超过90%。仅有中国、新加坡、墨西哥、韩国、越南等 5 个国家ICT 服务业占比低于 50%。其余国家 ICT 服务业占比均介于 60%-90%之间。
2018 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产业化结构
(二)电信业市场企稳,5G 商用开启行业新风口
全球电信业红利消退,重回低速徘徊。受流量价值下滑、监管等影响,4G 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超过半数国家和地区移动服务市场增速回落。2018 年,全球电信服务业收入 1.7 万亿美元,增速由 2017年的 5.9%下降至 1.6%。预计 2019 年全球电信服务业收入 1.7 万亿美元,增长 1.5%,与 2018 年基本持平。从各国情况来看,近几年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出现收入负增长。中国移动出现了 4 年来的首次收入下滑,美国的 AT&T 与 CenturyLink 靠收购拉动其营收增长。
全球电信服务业发展情况
5G 商用序幕拉开,各国加速 5G 商用进程。2019 年被认为是 5G 商用元年,作为推动经济 会发展的新动力,5G 被多个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国高度重视 5G 布局。韩国在 2019 年年初宣布 5G 进入商用;美国特朗普总统于 4 月 12 日在白宫发表 5G 重要演讲,拟投入 2750 亿美元建设 5G 络;中国于今年 6 月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 5G 商用牌照,正式进入商用时代;欧盟于 2018 年开始预商用测试,提出 2020 年各个成员国至少选择一个城市提供 5G 服务。各大运营商抢抓 5G 风口。截至目前, 中国移动在全国 52 个重点城市建成超过 2 万个 5G 基站,并已在全国 300 多个城市开展 5G 络建设;美国运营商 AT&T、三星奥斯汀半导体工厂和三星美国公司共同发布了 5G 工业应用试验,Telefonica 德国公司与爱立信合作,在梅赛德斯奔驰位于辛德芬根的 56 工厂建设用于汽车生产的 5G 移动 络。
(三)互联 发展活跃,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突破
世界各地区互联 民数量与地区人口分布相匹配。截止 2019年 6 月,各地区互联 用户数占全世界比重前三的分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亚洲互联 用户数占比高达 49.8%,接近半数,欧洲、非洲和拉美互联 用户数基本都在 10%-20%之间分布,规模上较为接近,大洋洲占比最低,只有 0.6%。总体来看,亚洲互联 民总数一枝独秀,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与地区人口数分布相匹配。
互联 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融合服务领域。全球互联 上市企业中,33.8%的企业分布在生产融合服务领域,22.4%的企业分布在生活融合服务领域,约 22%的企业从事互联 信息服务。在生产融合服务中,运营管理服务、商务服务和金融借贷分别占比 36%、27%和25%,位列前三。在生活融合服务中, 络销售(2C)、本地生活、旅游分别占比 60%、23%、13%1,表现突出。一是视频异军突起,拉动线上消费。视频类 APP 的收入排名逐年上升,2018 年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移动应用中,有三项属于视频类,其中美国的 Netflix 排名第一,中国的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1。二是游戏产业升级,亚太地区占比最高。2019 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将达到 1521亿美元,同比增长 9.6%。到 2022 年,全球游戏市场营收将增长到 196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9%。2019 年亚太地区的游戏市场将会创造约 722 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 7.6%,占全球游戏总收入的 47%。
(四)软件业创新发展,加快布局重点关键领域
全球公有云市场迅速崛起。全球面向企业的互联 应用服务市场(企业 SaaS)长期保持 30%的速度稳定增长,2018年全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 1000亿美元,预计 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将逼近 2000亿美元。美国企业互联 发展长期引领全球,从巨头到创新企业全面进军,SaaS独角兽 Salesforces市值突破千亿美元,谷歌、亚马逊云服务更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全力进军面向企业的新零售市场,谷歌更开始进军面向政府的智慧城市领域。中国互联 企业全面进军 B 端、G 端市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领军企业大力推进架构调整与业务布局,智慧城市、工业互联 、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等成为当前互联 企业的核心着力方向,预计 2019 年企业、政府市场将成为中国互联 产业主要增长亮点。
(五)电子制造业转型,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加速创新,多领域亮点频出。工业互联 、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撑,同时也推动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更迭。
ICT 基础技术创新助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
ICT 制造各领域技术快速迭代更新,实现创新突破。集成电路方面,中国台湾台积电使用 7nmEUV 制造工艺完成流片,半导体工艺微缩进入新时代;新型显示方面,美国维易科(Veeco)和德国 ALLOS 公司联合突破了在 200mm 硅生产线上生产Micro-LED 器件的相关技术,推动 MicroLED 加快应用;存储器方面,韩国三星、日本东芝、美国的西部数据等存储巨头陆续实现了 96 层 3D NAND 量产;射频器件方面,美国高通推出用于智能手机的毫米波及 6GHz 以下射频模组,推动 5G 产业链加快成熟。
集成电路全球市场在低位震荡后迎来波峰,而中国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发展。2011-2016 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有所放缓,年增速始终维持在 10%以下,六年中有三年负增长;2017 年增速陡升,达到 24%;2018 年,因存储器芯片(包括 DRAM、闪存等)市场大幅增长,带动了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全年销售额约为 4767亿美元;预计 2019 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规模将超过 5000 亿美元,进入下一增长周期。与全球市场的情况略有不同,自 2011 年起至今, 在国家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和移动智能终端、物联 等新兴领域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速全球领先,除 2013年增速为 5.4%之外,每年增速均超过 10%,在2018 年达到 10.2%。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各环节领军国家突出。集成电路(IC)制造产业链分为三个部分:设计、制造、封测。设计位于价值链最高端, 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制造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研发支出外,还有大量资本支出;封测则技术含量最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这三大环节基本由掌握在美、韩、中(含台湾)、欧、日五国掌握,美国继续一家独大,中国大陆、韩国快速发展,而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则有所衰退。当前全球 IC 设计仍以美国为主导,中国大陆快速发展。根据 2018 年全球 Fabless(IC 设计)企业排名结果,美国的高通、英伟达、赛灵思、美满、AMD 等 5 家企业,中国大陆的华为海思,中国台湾的联发科、联咏科技、瑞昱等 3 家企业和新加坡的博通入围,这十家企业在 1000 亿美元的 IC 设计市场中占了 73.7%。其中,中国大陆的海思销售额达到 75.73 亿美元,增速更是达到惊人的 34.2%,在 Fabless 增长中位居全球第一。IC 制造领域头部效应明显,中国台湾一枝独秀。与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有关,IC 制造代工厂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以中国台湾最为突出,而美国很少有此类型的公司。根据 2019 年第二季度Foundry(晶圆代工)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台湾台积电以 75.53 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达49.2%,其他厂商短期难以超越;联电以11.6 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四,市场份额 7.5%。韩国三星以 27.7 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二,市场份额18%。美国格芯排名第三,当季营收 13.4 亿美元,市场份额 8.7%。中国中芯国际当季营收7.9 亿美元,同比下滑了11%,市场份额5.1%。封测领域将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首个登顶领域。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收购或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先进封装产能得到大幅提升。2018 年,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的收入规模达到 2194 亿元,复合增长 18.2%,1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在总体市场份额上,中国大陆企业紧随中国台湾之后,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和欧洲。
2.前沿技术引领全球终端产业开启新方向
全球终端产业平稳增长。受 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主要终端产品市场日渐饱和等因素影响,全球终端产品收入趋缓,而 5G 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成为助力终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18 年,终端收入规模达 7.8 千亿美元,增速 2.34%。预计 2019 年增长2.3%,规模达到 8千亿美元。折叠屏成为智能手机发展新方向。随着三星、LG、京东方、Visionox和中国之星等公司生产的中小型柔性OLED面板规模大幅提升、价格下降,为各大手机制造厂商推出折叠屏设备提供先决条件。今年 2月份巴塞罗那的 MWC大会上,中国华为推出 5G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这款同时兼备“5G”和“折叠屏”两大热门概念的手机正式开启折叠屏元年。今年 9 月,韩国三星推出Galaxy Fold 5G 版本折叠屏手机,目前在韩国上市。5G 商用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快速兴起。5G 芯片成为头部手机厂商、芯片供应商的战略要地,各国厂商纷纷加快 5G 芯片研发问世进程。今年 9 月,韩国三星发布了支持 5G 的处理器 Exynos980,实现将 5G 通信调制解调器与高性能移动 AP(Application Processor)合二为一,这是三星电子推出的首个 5G 集成 SoC 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大规模量产。9 月,中国华为在德国柏林举办的 IFA2019 上发布了首款旗舰级 5G SoC 芯片麒麟 990,是首款基于 7nm FinFET Plus EUV 工艺制程打造的 5G 手机芯片,同时也是业界首个内置了 5G 基带而非外挂基带的 5G 方案;美国高通骁龙 865、苹果 A13 处理器等也都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通信设备厂商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中国的中兴通讯加大了 5G 领域投资,华为对全球已发布 5G 商用 络的 2/3 国家进行部署,瑞典的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签订 5G 订单 43 份。韩国三星和 SK 电信宣布已开发出基于独立标准(SA)的 5G 交换机原型。人工智能带动相关芯片和产品加速研发。美国微软宣布其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首次在通用新闻的汉译英上达到了人类专业水平;中国百度发布了DuerOS3.0,使赋能的产品能够实现语音多轮纠错,进行复杂的递进意图识别与带逻辑的条件意图识别;俄罗斯 Yandex 在旗下的 约车公司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检测司机疲劳驾驶并在必要时终止司机驾驶;日本村田制作所研发出一款可判读出现场气氛和每个人情绪变化的人工智能系统;韩国“SK Telecom”公司开发出一种可以控制照明的新型人工智能扬声器,基于物联 功能实现各种照明选项。
更多深度研 ,请关注骆驼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