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安全环境更复杂、面临挑战更大的形势,洛马公司作为全球最大、最具创新能力的军工巨头,提出全新的“任务驱动的转型”战略,在流程、技术和工具方面进行颠覆性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快的装备交付能力、敏捷响应能力和数据驱动的洞察力,支持国家安全任务。
“任务驱动的转型”战略重点关注5大领域:数字工程、下一代软件、先进生产制造、数字赋能、数据作为战略资产,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手段推动转型的理念,与美国防部数字化转型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1
数字工程
洛马公司在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已开始向基于模型的数字工程转型,数字线索、数字孪生已经取得良好的应用实效,数字工程工具开始试点应用。
(一)数字线索、数字孪生取得良好应用实效
早在2011年,洛马公司就提出了体现数字线索内涵的“数字织锦”概念,在数字线索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先后投资6亿多美元,所获得的低风险研制能力对装备研发和测试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利用虚拟原型取代了物理测试过程,从根本上降低了开发成本。目前数字线索技术已经在陆军未来攻击侦察机项目原型机“RAIDER X”和未来远程突击飞机项目原型机“DEFIANT”、CH-53K等多型装备中得以应用,洛马公司计划未来所有的项目都在全数字化环境中启动,并贯穿于整个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
在数字孪生实践的基础上,2021年4月洛马公司推出一个初步的“数字孪生成熟度模型”,旨在加强对这一新技术的理解,使用通用成熟度模型来促进数字孪生应用标准化,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参与使用。洛马公司将数字孪生成熟度划分为5个等级,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开发数字工程工具,开始进行试点应用
当前军用飞机开发越来越复杂,需要极高的隐身性、先进的电源和软管理系统、现代化电子设备及其软件,洛马公司寻求将民用领域的数字工程实践应用于国防领域,开发出“星驱动(StarDrive)”数字工程工具。其实在此前洛马公司已经在多个项目中开展了数字工程实践,例如F-35项目合并了工程模型数据库和企业资源规划软件,来协助管理生产系统和供应链。在其他机密项目中,洛马“臭鼬工厂”也成功应用了端到端的数字工程实践,这些模型均保留在机密项目中。洛马公司希望通过引入“星驱动”工具,将这种实践扩展到整个公司需要数字工程的新产品和现有产品中。
2020年2月,洛马公司为“星驱动”数字工程工具申请“StarDrive”商标,于2020年6月获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该工具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可实现系统的快速原型开发和全生命周期支持,既可加快设计研发速度,又可以更广泛地使用机器人、增材制造和自动化质量检测技术。目前,“星驱动”工具已开始在多型预研装备中验证其效能。
2021年5月,洛马公司表示最先在CHARLIE数字化原型机开发中使用了“星驱动”工具,取得良好实效,首次实现在CHARLIE复合材料蒙皮上完成全尺寸确定性装配(FSDA)。在采用FSDA之前,为避免复合材料蒙皮免受金属切屑、异物碎片等的影响,飞机复合材料蒙皮装配需要多个工序:首先工人将蒙皮手动放置到正确位置,利用液体垫片保持蒙皮位置,完成钻孔操作;然后移开蒙皮,安装位于底层的金属部件,在底层结构上连接螺母板;最后再将蒙皮放回原位,利用紧固件安装蒙皮。而通过“星驱动”工具,对复合材料蒙皮装配进行虚拟仿真,验证工装夹具是否合适,最优化蒙皮安装顺序,实现复合材料蒙皮结构与金属部件的并行装配。经验证,“星驱动”工具可有效改善蒙皮安装质量与时间:金属子系统与复合材料蒙皮一次对孔成功率达100%;紧固件零返工;零质量缺陷;装配速度比之前类似尺寸的组件快70%;总生产周期缩短20-40%。
图1 CHARLIE复合材料蒙皮全尺寸确定性装配
随着CHARLIE原型机研发工作的完成,洛马公司继续利用“星驱动”进行X-59静音超声速飞机的研发工作。项目团队与同一数字环境中的供应商合作,共享所有工件的单一数据库,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工程和项目规划数据等,执行精密零部件的全尺寸确定性装配。
2
下一代软件开发模式
(一)打造软件工厂,提升软件开发的速度、效率和敏捷性
软件工厂建设是洛马公司数字化转型计划的一部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建设,洛马公司的软件工厂正在推动现代化软件开发实践,实现软件工具的快速开发及持续性部署实施,以满足客户的任务要求。
图2 洛马公司软件工厂示意图
洛马公司软件工厂建设实现了长交付周期的“瀑布式”软件开发模式向迭代、增量式DevSecOps方法转变,可以安全、快速交付最重要的功能。DevSecOps是开发人员和信息技术运营团队在开发和部署软件应用程序时所遵循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文化,它将主动和自动化的安全审计以及渗透测试集成到敏捷应用程序开发中。
洛马公司的软件工厂运营部署在全公司范围内,将安全的云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工具、流程、实验室和专家结合在一起,可实现涉密和非涉密软件的快速开发,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就建立起新的软件开发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更快的启动开发工作:任何新项目的第一阶段对于快速行动和保持正常交付至关重要。软件工厂包括可随时部署的开发环境,可以在几天内建立服务器、系统和应用程序。
更高的敏捷性:通过灵活、开放和模块化的架构和容器化(containerization),使得软件工程师能够快速开发和大规模部署软件变更和升级,进而加快了软件开发周期和流程,使交付时间缩短到几周甚至几天。
内置安全性:软件工厂将开发、安全和运营团队与DevSecOps方法联系起来,确保从一开始就内置安全性。
软件工程师人才培训:一个由专门的软件工厂专家组成的全国性 络确保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能够掌握整个行业的最新流程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软件程序创新及客户任务需求快速支持。
(二)有力支持武器装备软件平台快速开发
洛马公司软件工厂已经支持了航空、航天、舰船等多种武器装备软件平台的快速开发。
2021年5月,洛马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协助空军生命周期管理中心建立了猛蓝(Rogue Blue)软件工厂,旨在为美国战略司令部开发生产任务规划与指挥控制软件程序。研究团队利用DevSecOps方法,在三个不同的实验室建立了12个软件开发线程,创建了一个基于云的敏捷开发环境,用于实现战略司令部攻击规划辅助(SPA)2.0系统的开发和自动化测试,将软件功能交付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2周。
2020年12月,洛马公司表示与美国海军合作开始进行宙斯盾武器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借助DevSecOps方法进行软件快速研发就是主要途径之一。借助SOLUTE公司基于DevSecOps方法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整合 络安全信息,收集用户持续反馈,自动化构建软件开发环境,在开发早期增加软件质量保证测试,构建及测试过程可在一夜之间完成。
2019年7月,洛马公司利用快速开发、测试和承包的方法,联合政府及行业团队,成功地将自动化地面防撞软件系统部署到空军F-35A联合攻击战斗机上,比先前计划提前了7年。2019年3月,洛马公司推出业界首个SmartSat软件定义卫星架构,在变革卫星设计、建造、交付方式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可实现软件在轨更新,为客户提供了更大灵活性。
3
先进生产技术
借助于数字工程技术的发展,洛马公司正通过3D打印、工业机器人、增强现实、机器联 等技术来推动工厂车间的数字化转型,加速装备生产、改进装备质量,提升装备制造能力。
(一)猎户座航天器先进生产设施
2021年7月15日,洛马公司宣布建成航天器测试、装配、资源(STAR)中心,旨在提升NASA猎户座航天器的制造、组装和测试能力。该中心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数字化转型问题,部署了多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来加速航天器生产、提高质量,以更快将猎户座航天器更快送入太空。典型技术如下:
(1)STAR中心集成到洛马公司2020年最新开发的智能工厂框架(IFF)中。IFF是一个边缘计算平台,可确保经由不同 络平台的设备实现安全、可扩展、标准化的互联,进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运营的敏捷性。STAR中心的30台机器设备以及NASA测试与作业(O&C)设施中的机器设备都连接到IFF,使得这两个团队的成员都能实时访问有价值的数据,监控工作流程、系统和设备,管理生产,提高效率。洛马公司已经在七个地点部署了IFF,并且正在向整个公司范围扩展。
(2)STAR中心还使用了与NASAO&C设施中相同的智能工具,包括VR/AR工具。通过利用智能工具,生产团队能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工具的有效性。例如,在猎户座生产线上采用AR工具,技术人员解释组装指令的时间减少95%,总培训时间减少85%,生产率提高40%。
(二)下一代PrSM精确打击导弹
2021年5月12日,洛马公司宣称为美国陆军研发的下一代PrSM精确打击导弹成功完成第四次飞行测试,飞行距离达400公里,演示验证了导弹的能力、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该项目研发处于增强技术成熟和风险降低(ETMRR)阶段。在整个导弹研发过程中,洛马公司使用了最新的数字工程工具、流程自动化和先进技术,提高了该装备的可生产性、质量和性能。
其中3D打印技术在帮助公司解决加快研发进度和飞行测试等方面遇到的诸多挑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洛马公司打印了3个导弹零部件,完全满足导弹性能要求,在飞行测试中表现完美,成为产品基线的一部分。这些3D打印零部件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作为洛马公司供应链的补充,使得生产团队能够在供应链出现问题时满足项目进度要求。
(三)X-59静音超声速飞机制造总装
X-59静音超声速飞机是NASA数十年来首次试飞的“X飞机”,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最后总装并开始进行地面测试。在X-59飞机制造总装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洛马公司开发的“螺栓连接和机器人自动钻孔系统(COBRA)”首次用于X-59飞机下机翼蒙皮制造。机器人系统可完成钻孔、锪孔以及检测孔质量的一系列自动化操作,且一次交检合格率超过99.99%。另一个创新是采用机器人自动丝束铺放设备,制造大型复合材料整体结构,以减少装配工艺中的零件数量,同时铺丝头上还集成有红外加热装置,提升了树脂的粘合性与铺放质量。
图3 洛马公司机器人自动钻孔系统
(四)智能工厂建设
2021年8月10日,洛马公司官 表示耗资超4亿美元兴建的“智能工厂”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新工厂位于加州棕榈谷“臭鼬工厂”厂区,占地约2万平方米。其是洛马公司今年在美国建设的四个转型制造工厂之一。新工厂融合了洛马公司的所有三项先进生产技术设施:智能工厂框架、先进制造环境、灵活的开放式企业架构,使得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深入应用,提高工人工作效率、加速创新能力,这也是“臭鼬工厂”的标志。智能工厂建设旨在快速、敏捷地满足客户重点建设项目的需求,同时增强美国的制造能力。
4
数字赋能
洛马公司在流程再造、业务系统现代化、5G 络、云平台等方面进行积极投资,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2021年3月,洛马公司与Omnispace公司签署战略意向协议,达成了共同探索开发基于太空的5G 络、重新定义21世纪移动通信的共同愿景。双方将通过开发基于5G全球标准的非地面 络(NTN),为全球的商业、企业和政府设备提供新型通信能力。这种 络有可能重新定义移动通信,使真正需要移动性的用户无论在任何环境和位置都能实现连接,并可能会颠覆基于太空的移动性,建立第一个真正支持商业和政府任务的多用途5G平台。
目前,洛马公司还与创新防御技术(IDT)公司合作开发了宙斯盾企业平台即服务(PaaS)能力,以确保宙斯盾软件更新可以在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交付给美国海军;还正在与美国国防部合作建立一个机密的、基于云的生态系统,在云环境中托管宙斯盾武器系统,为远程操作开辟道路。
5
数据作为战略资产
洛马公司正在建设可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以即时、安全地共享数据,以及开展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分析,以提高从工厂到服役的性能。
2021年3月,洛马公司与日本NEC公司签署一项联合合作协议,专注于利用NEC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不变分析技术(SIAT)提高复杂系统诊断效率,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提供经过验证的人工智能功能。SIAT分析引擎使用来自物联 传感器的数据以自动检测不一致并给出解决方案。此前,洛马公司和NEC一直在评估SIAT在早期生产测试和运营方案中的有效性。洛马公司已将SIAT集成到其开发的通用人工智能遥测分析技术(T-TAURI)服务中,使得能够在航天器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测试阶段主动进行异常检测。洛马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测试猎户座期间采用SIAT系统分析大量数据,并与T-TAURI系统集成应用,四小时内,即用近15万个传感器数据建立并分析了超过220亿个逻辑关系,构建了航天器正常运行的模型,生成的模型可用于监控后续航天器的所有未来测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