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系统的古往今来

01 分析方法

多数问题的根因都是简单,意外,合理,但却与人的感情,甚至主流价值观所违背的。

分析信息技术与系统也是如此。人生几何,对韭当割。改革开放后有大量人,踩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浪潮,掌握了与自己能力和努力不匹配的巨大财富,成为企业家后,购买 IT 系统如同买豪车名表,不买对的,只买贵的。

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IT服务商,类似金蝶,用友,泛微,致远,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信息技术的泡沫。

如何擦亮眼睛,去伪存真,对拥有垄断地位的国央企并非生死存亡的关键,好与坏顶多是IT部门负责任的 KPI 等级区别,以及白手套的套现率,风险大小区别。

但对于失去泡沫加速光环,在疫情中受到重创的民营企业,以及刚起步的科创企业来说,很多时候是生与死的区别。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做简单的线性陈述和简单归类,都是僵化且无意义,脱离实践经验,使用逻辑通过结果倒推过程也是看似有理,其实谬之千里。尽量不说正确的废话,然而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信息,做出真正客观的分析。只能尽力而为,管中窥豹。

本章的意图是定义协同,从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和系统。分析 信息系统的协同对世界,国家,企业,个人做出了哪些改变。并对未来做个简单预测。

02 关键字

01

协同

人之所以比动物强大,因为有语言,可以讲故事,有宏大叙事,联合起来就能打败肌肉比自己厉害很多的其他动物。会制作工具,生火,砍柴,改造自然。

知识才是力量。语言便于即时交流,书籍便于信息跨越时间的保存流传,通讯工具便于远距离传输消息。 会模式与三件套,语言,书籍,通讯工具随之不断相互影响,持续升级。结绳记事到羊皮卷,手指比划到各国语言,飞鸽传书到信息互联 。

02

信息技术

说到信息技术,最早是美国军方的阿帕 ,为了军事基地的通讯,算是全球互联 的鼻祖。

回顾往昔,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科技的重大创新,都是在道德界限比较模糊,但却有重大经济刺激领域得到应用。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络技术来自军方。多媒体技术的发扬光大,来不开第一个吃螃蟹的色情 站,甚至未来 VR,AR,人体工程学,都是色情助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世界已失去 会主义世界的威胁,逐步开放了基础的信息技术,有了后来中关村,世界互联 一系列的繁荣,典型的军转民成功案例。

依稀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进机房,还需要穿鞋套,生怕污染了昂贵的计算机,其实后来知道,这完全是以讹传讹没必要。

机器越做越小,硬件越来越便宜,开发框架越来越成熟,人越来越贵。本地化越来越少,云越来越多。

正如汽车来了代替了马车,计算机来了,很多传统,重复工作被机器取代。固态盘来了,抢掉了很多原来机械磁盘优化的饭碗,低代码,免代码工具来了,抢掉了很多初级程序员的饭碗。云计算来了,抢掉了很多基础运维的饭碗。各种新的开发语言来了,让很多程序员经常要重新学 hello world。

世界变得太快,学习赶不上变化。曾以技术引以为豪的技术人,一不留神,被技术本身抢走了。原来由于机器贵,会要求人使用低级语言,尽可能多榨干机器性能,后来人贵,就可以堆机器,多用高级语言。

03

系统

系统广义来说,一切有规律者皆为系统。狭义来说,一套有交互界面或规范的软件,不限于运行的载体,可以是服务器,手机,物联 设备或单片机。

人和机器天然讲不同的语言,汽车需要有方向盘,油门刹车挂挡,人才能驾驶,同样计算机硬件需要有软件系统支撑,才能让人使用。

大家平时用的最多,电脑,手机操作系统,比如微软 windows,谷歌,安卓,苹果 iOS,虽然长得不一样,交互体验千差万别,本质都是一样的,为了把信息在个人和企业之间有序传递。

商业模式

系统功能和形态的发展,源于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硬件的升级。

商业模式的演进,也是从原来的粗放式,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早期产品标准化为主,一次性买断,近年来,都在往订阅方向走,因为订阅具有更加灵活的收费政策,以及客户粘性。一次买断,具有未来长期成本无法覆盖的问题,即使有服务期限,因为一次付费过高,以及和客户交流少,虽然使用多年看,整体费用差不多,但订阅制整体来看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随着使用深入,发现标准品不够用,除了卖软件,还有卖服务,外国因为人的成本高,咨询更多,而二开较少,即使二开,也会崇尚人力成本较低的印度或中国团队操刀。不同地区对产品和服务的侧重不同,中国市场,对服务的要求就会比标准品来得更多。

开源是软件世界另一面,比如 Github,StackOverflow,各地极客在工作之余贡献自己的技术力量,从一开始的小众极客文化,逐步演变成了主流。

开源 区贡献了很多牛x的项目,比如知名操作系统 Linux,MacOS早期也是由开源的 FreeBSD魔改而来。这个模式可以带来更多的活跃创新,但相比企业要求可靠,带 SLA 服务,开源 区更多是极客们的乐园,好项目以及程序员可以用 github内容作为简历找好工作,最大的 github 也已被微软收购,虽然开源 区会持续收到大厂的捐款,但没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用爱发电,也无法长期为继的。

04

部署方式

软件系统一开始由于缺少强力服务端,以及 络性能有限,多数选择在本地运行客户端,俗称 CS 架构,后来随着 络以及服务器硬件升级,为了达到更好的版本一致性以及数据协同实时性,架构逐步从 CS 演化为 BS 或 CS + BS。

随着移动端的普及,为了增强沉浸式体验,我们的生活,除了工作,多数时候都被APP,或类似航母级APP,支付宝,微信占据,再后来 APP 太多,大家都喜欢用即走即用小程序。

随着世界的数据化,互联 寡头化,物联 ,5G 技术普及,为了更好的使用计算设备,以及提升安全性,分布式,边缘计算又粉墨登场。似乎后端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优化,前端用户感受到的就是,自己需要带的设备越来越少了,系统越做越好,动脑子能力越来越差。

03 四种对象

01

概述

每天醒来,理所当然的除了撒入眼帘的阳光,还有各种微信消息,新闻。我们很少会想看似平凡一切背后,多少的幕后无名英雄,曾经激荡过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科学实验室里的日以继夜。

如果说太阳是宇宙自然界的奇迹,那么信息科学上无疑是现代科学的奇迹,由于璀璨的智慧结晶交织而成。

芯片是怎样从沙子加工得来,EUV光源如何精准轰击锡,雕刻硅片。TCP/IP 的数据包,如何快速在以太 络中穿梭。

才疏学浅,不一而足。举几个比较知名的例子,扒一下,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隐形玩家。

经常会说外国产品卖得贵,当然里面少不了资本家的贪婪,但再进一步,做出一个优秀产品背后投入的大量实验成本,都需要被打包计算在最后的售价中,光看当前产品的物理成本毫无意义,就像提炼一个人身上有效的化学元素卖不了多少钱,但实际人能产生的价值,远不能这样计算。

02

世界

各类超级大国如欧美,前苏联,中国;为军事领先,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努力在各类标准制定中占领先机,便于通过专利,各类商品盈利。

各类科学协会 :IEEE ACMUSENIX ;为各类商业产品奠定行业标准,提升发展速度。

为了全球化贸易,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例如海底电缆,通讯卫星,DNS 根服务器等

03

国家

银行清结算要用,大型服务器;模拟药物,天气运算需要超级计算机。城市间 络信息传输需要城际交换机,手机信 需要铺基站。

正如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虽贵,但能有效提升 会生产力。

此次疫情过程中,健康码,行程码可以说是系统大显神通的高光时刻,通过多数人都有的智能手机设备,通过每个人的行踪标记安全级别,有效控制疫情风险同时也不完全锁死大家的正常行动。

04

企业

阶段

大多数事情的发展都可以套用 gartner 曲线 以及产品接受度曲线,开始低谷,少数尝鲜者跟进,然后投机冲高,泡沫破裂回落,最后几家苟得住的公司逐步把商业模式跑通,最终把技术从小众玩具变成大众商品。

中国企业接受 IT 系统也是经历类似的阶段,早期 IT,有点像马云进京被鄙视,互联 以及 IT 工作吸引力远比不上体制和外企稳定与高福利。

然后当发现第一批大规模应用 IT 技术的公司发财致富后,就涌入大量玩家,但正如 .com ,门户的泡沫,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没几家。但活下来的类似 BATJ,开始在2C生意赚钱之余,为其他企业提供基础云计算服务,而各类企业服务公司,类似金蝶,用友,恒生,东软,泛微,开始企业服务的掘金之旅,在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挖到了第一桶金。

分类

系统如简单粗暴分类,分一下;

帮企业赚钱的是大爷,花钱的是孙子,除非在信息技术为公司核心专业业务,比如外国的 ZOOM,谷歌,国内技术部门多数时候都被按在地上摩擦,堪称甲方中的乙方。

由于移动互联 时代,资本巨头投入大量资金让用户的使用习惯逐步依赖傻瓜操作,金融泡沫又导致企业采购了大量重复,不打通的系统;把企业想象成为一个大型机器,不同系统是大齿轮,目前连接齿轮的,大都是人力搬运数据和开会。任何的暴利都不可持续,在产品进入中后期阶段,精细化运营,是正常企业需要长治久安的必修课。

多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杠杆关系,不会因为系统做的多好,而转变本身企业的盈亏,而会因为系统建设的好坏,方法原有的业务以及管理中的好与坏。但依然不能否认,信息化能力是企业商战致胜核心要素之一,在后疫情时代,线下门店运营受到冲击,会让更多的商家在线上化运营,远程办公中投入更多钱。

个人

九十年代,手上有个大哥大,就是万元暴发大户,2007年,第一代3.5寸iphone极大冲击了大家对手机的印象,而现在随便走到哪里,都能看到5-6寸巨屏手机,家里也是各类米家智能设备,汽车也都逐步软件化。

如果说,过去的人,是一个行走的碳基生物,那现在的人,可以说是一团行走的二进制数据。吃喝拉撒睡,无一不被抽象为数据,数据就是未来世界的石油。当然世界各地也出台了数据保护条例保护数据安全,不被不法分子滥用。

信息技术让获取信息成本极大降低,但筛选信息的难度大幅提升,线上信息中的有效率大为降低,书店也充斥着大量论斤卖的成功学书籍。对个人来说,想通过学习来完成个人提升的难度,其实要比过去更高了。这对人的聚焦能力和嗅觉提出了巨大挑战。

多数人在工作加班,家庭劳碌后,很难有时间坐下来安静看书和学习,而通勤,地铁碎片时间学习,更多是给知识付费缴智商税。

时代给了我们大量的信息,声色犬马,但有时想想,这些快乐可能还不如小时候的红白机和电视机前画质一般但内容深刻的动画。

舍本逐末地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不会让人更快乐或进化,反而会更焦虑和退化。

浮躁的时代,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去多运动,静下心来看书,关掉手机和电脑,过一会儿不插电的生活,很奢侈,但也很必要。

04 未来趋势

未来无法预测,只能看近期哪些技术的普及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 这几年吹的神乎其神的 AI,确实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没有媒体吹的这么神,多数都还只能完成基础信息查询,特定领域完成重复工作,远谈不上智能。

对个人:5G普及,物联 设备增加,会让世界最后一块尚未被数据化的拼图给补完,VR,AR的普及,以及疫情的常态化,让远程办公,会议变成日常。人会更加习惯用语音与各类设备的交互,而不是鼠标和点击,会让系统操作更加有机,人性化。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

对企业:初级开发被低代码系统代替,初级运维被云计算代替,更快速开发交付,更好的系统整合性,连贯性,数据复用性,更好的数据分析, 表可读性。高质量咨询崛起,逐步取代纯二开堆人,国产创新逐步走上舞台,代替抄袭和逆向工程。机械化代替人力劳动,多余人力从事别的新开创的劳动岗位。

我们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可以享受丰富生产力以及科技带来的生活便捷,坏处是学到的东西快速会过期,铁饭碗不再,需要马不停蹄地学习,早期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分配不平等,又导致了多数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收入的稳定性又不断受到快速变动时代的冲击。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能说我们的时代,没有战乱和饥荒,这是世界多数国家,中国多数朝代都不曾享受过的幸运。感恩的同时,持续向前。努力不成,亦能躺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