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
我国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全 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本次调查中,92.35%的受访者表示对乡村振兴“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
乡村振兴发展潜力反映了乡村经济、 会、生态、文化等复合潜力水平的变化趋势。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潜力,把握带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优势资源和要素,可为乡村振兴探索开辟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相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巨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多,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很多现实矛盾。近年来,通过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改善;部分乡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中,利用其独有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文旅产业、绿色产业等,已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潜力,仍需深挖生态潜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将乡村所特有的生态比较优势充分激发出来,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农村水、电、气、路、 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对标中央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城乡通达性较弱、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备、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也是乡村振兴亟待补齐的短板,应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和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要补齐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民生短板,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基础。
农村消费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消费潜力的释放提供了经济基础。2022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7万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恢复到2019年的98%。伴随着量的增加,乡村消费也实现了质的提升,智能电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不断进入农家。农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有效扩大了内需,对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深挖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潜力。
农业资源利用。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命脉,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农村人口转移,“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农村大量的林地、耕地、住宅及宅基地等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可缓解农村人地供需矛盾突出问题,激发乡村振兴新潜力。此外,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更具有生态、人文和服务等多维功能,这些都是目前乡村振兴有待深挖的重要资源。
乡村人才培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当前,农村发展面临人才困境,普遍缺少教育、科技、医疗、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虽有所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的需求。因此,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潜力,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盘活农村存量人力资本,实施就地取“才”,更要打通人才要素融入乡村振兴的渠道,实施多方聚“才”。
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您希望乡村振兴发展潜力的释放能发挥哪些作用”时,“提高经济绿色低碳化水平”(50.78%)、“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49.99%)、“促进内需水平和消费质量同步提升”(48.51%)位列前三,且不同群体的选择倾向保持一致性。在新发展格局中,“三农”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更是形成强大国内循环的战略核心环节和动力源泉,作用关键、潜力巨大。乡村振兴发展潜力的释放,将进一步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继而扩大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国内经济实现大循环提供充足的原动力,最终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乡村振兴发展潜力的释放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不仅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能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富裕等重任。
激发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新的潜力,要加快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本次调查中,对于乡村振兴释放发展潜力的突破点,有“三农”工作经验的干部(37.55%)和返乡创业人员(37.28%)多选择“鼓励干部放开手脚谋发展”。很多受访专家和干部表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开拓创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及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三农”领域学者(39.95%)和参与乡村振兴的 会组织人员(36.91%)多选择“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同时,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潜力,需要有大批能够扎根农村的“新农人”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而“三农”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乡村振兴的 会组织人员不仅在高效整合 会各界优质资源、提升“新农人”群体就业创业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动员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进行了诸多有益实践,因此他们对“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感触最深。
美编 | 王嘉骐
更多精彩文章, 《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