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智库 产业研究第一智库
独角兽智库
智能汽车的“卖铲人”
?目 录:
一、智能汽车带来的变化——“软件定义汽车”,海量软件需求
二、智能汽车生态核心需求:多系统协同
三、智能汽车生态核心需求:软硬件分离,软件模块之间相互协同
四、专注于汽车OS的独立第三方服务商占据优势生态位
五、中科创达的核心逻辑
六、中科创达的核心竞争力
引言:
PC时代,图形界面Windows操作系统取代DOS命令操作系统,微软是卖铲人;移动互联 时代,Android系统应运而生,谷歌通过应用商店入口卡位赚得盘满钵满;智能汽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谁能在智能汽车生态在占据优势生态位,成为新的卖铲人?
正 文
一、智能汽车带来的变化——“软件定义汽车”,海量软件需求
软件占比整车比重越来越多,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临。汽车软件是嵌入式软件开发,意味着每新增一个功能,就要增加对应的ECU(电子控制处理器),并为此开发代码。而无论是智能 联、还是自动驾驶都将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以及与之对应的海量软件开发和数据运算处理工作。因此,车内的软件代码正呈指数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豪华车因较高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L2级自动驾驶装载率,其软件代码行数已经超过了1亿行,未来几年内,软件代码数量将从1亿行增至3亿行。据IBM预测,未来汽车90%创新将来自软件,软件将占开发成本的50%。
二、智能汽车生态核心需求:多系统协同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汽车操作系统包括WinCE、QNX、Android等。目前主流的底层车载操作系统共有四种:QNX、Linux、Android以及WinCE,其中Android是基于Linux系统的内核开发而来。据IHS统计和预测,目前QNX占据60%市场份额,到2022年QNX和Linux(含Android)将平分市场份额,WinCE基本退出竞争。
Android和QNX两分天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兼顾所有优点。车载操作系统可归为两类:一种是非实时性操作系统,比如Linux、Android。非实时性操作系统在安全性上存在不足;另一种是实时操作系统,比如QNX,它是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在实时性和安全性上有保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实时操作系统厂商又无法提供构建计算平台所依赖的组件,因此不能支撑起众多应用。
汽车市场需要兼顾Andoid和QNX特点,同时满足实时性、安全性、开放性。在任何一方都不能满足所有优点的情况下,衍生了一种新的系统的市场需求,这一系统既能满足实时性、安全性,又能满足开放性,通过在汽车的应用场景引进诸多传感器和数据,包括AI算法等等,构建支撑整个智能 联应用场景的操作系统。
智能座舱域一芯多屏多系统成为未来趋势。2015年前后,业界出现一个被各方认可的车载OS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电子架构向多域控制方向发展,未来同一辆车上很有可能会有多个OS并存的情况,每个OS运行在各自适合的领域中,例如,仪表OS必须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微内核的QNX具有先天优势;而在更强调娱乐性的中控,源于手机、拥有广泛生态的Linux/Android更有优势。因此,在车载芯片及多个上层系统之间引入一个航电设备中虚拟化管理的系统概念,来分配CPU资源、协调命令执行,打造一个可以同时运行多套独立操作系统的环境。这就意味着智能座舱域需要同步支持QNX、Android、Linux等多操作系统,因此在物理硬件之上要有一个虚拟化平台以支持各操作系统的运行。
三、智能汽车生态核心需求:软硬件分离,软件模块之间相互协同
智能汽车将发展为一台超级计算机,相比计算机只负责计算和屏幕展现,在自动驾驶模块智能汽车还要完成车辆的驾驶操作,类似于机器人的功能,涉及更多硬件的操作协同。软硬件分离是行业共识,软件模块之间相互协同成为核心需求。
软件模块之间需要相互协同,需要独立的操作系统组织者主导打通。目前主要的汽车软件大致可以分为:1)智能座舱;2)车载控制器和车身域的软件;3)智能驾驶;4)动力底盘软件,包括新能源三大件(电池、电机和电控);5)涉及到云平台域,包括云服务和大数据。
以前汽车每一块的功能相互独立,相当于在一个控制器里完成一件事情,而自动驾驶、智能 联、智能座舱之间的交互和协同越来越紧密,软件交叉非常复杂。而汽车软件从底层到生态、到云端,整个打通需要非常大的协同和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单一企业很难实现,需要一个操作系统的组织者来主导。具体表现在,传统车企的数据孤岛效应明显,向外界公开数据的意愿不强,在这其中互联 企业更是难以有效获得车辆和驾驶数据。因此不会产生竞争关系的纯粹第三方供应商将更多承担软件供应商的角色。
四、专注于汽车OS的独立第三方服务商占据优势生态位
中科创达是专注于汽车OS的独立第三方服务商,在智能汽车生态占据优势生态位,从操作系统层面入手,广泛布局智能 联,智能驾舱,自动驾驶等领域,为整车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等第三方厂商使用虚拟化架构,同时运行Andoid和QNX系统。汽车软件通过引入虚拟机Hypervisor的方法,在智能座舱芯片中同时运行Android(车载功能)和QNX(电控功能)。中科创达使用了硬件虚拟化的底层架构来针对不同的运算任务提供不同的操作环境,满足不同安全级别以及开放性的系统需求。比如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接入安全功能,则会通过微内核的实时操作系统来满足需求;如果需要多媒体、应用商城等生态服务,便会接入像Linux、Android等非实时操作系统。中科创达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QNXHypervisor2.0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平台,实现了在基于QNX的仪表和基于Linux的中控之间数据互通交互、跨屏拖拽画面的功能,真正意义上为智能汽车行业带来业界期待的“一芯多屏多系统”。
中科创达专注于智能汽车OS,助推下一代智能驾驶舱落地。中科创达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凭借积累多年的操作系统技术经验,自2013年布局智能汽车。2016年,中科创达收购了专注于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研发的独立设计公司爱普新思(Appsys)和汽车用户界面软件技术及服务供应商Rightware;2018年,收购全球领先的智能视觉技术算法公司MMSolutions。经过数年的技术精进及产业链生态拓展,中科创达凭借OS+AI技术打通了从汽车电子底层机械、车载电子系统到云端内容生态,形成了全栈的技术能力体系,可以提供包括驾驶舱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和开发、ADAS技术支持、环视算法、自动化测试台架等等智能汽车产品方案,助推下一代智能驾驶舱的落地。
具体分类而言,中科创达和智能座舱相关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第一是ThunderSoft。这是中科创达ThunderAuto的OS,现在已经搭载在广汽等品牌的相关车型上,同时还有9到10家车企的项目正在推进当中,目前装配率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 第二是Kanzi。中科创达2015年收购的一家芬兰公司Rightware,该公司的主力产品是提供UI界面设计工具链,现在几乎所有豪华品牌都在用Rightware的技术。
· 第三是MMSolutions。MMS是中科创达2017年收购的一家保加利亚公司,致力于图像视觉技术开发。比如2018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展出的一辆无后视镜车型,还有奥迪A8的电子后视镜,算法都是MMS提供,视觉算法在全球绝对领先。
高通骁龙8155提供强大算力支持。中科创达将车内外视觉感知、决策均融入了驾驶舱方案。中科创达将前视摄像头和环视摄像头接入了平台,以在座舱内支持行车和泊车两种场景应用。12月4 技术大会上中科创达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舱4.5平台。该平台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了场景和服务的解耦,并可快速完成场景化服务的开发变更与升级迭代。
五、中科创达的核心逻辑
公司将持续受益于“软件定义汽车”产业浪潮。软件将占开发成本的50%,软硬逐步分离成为行业共识。汽车软件模块之间的交互和协同增加,使得独立的操作系统提供者获得承担这一开发角色的机会,叠加全球造车新势力所推动的OTA升级产业趋势的逐步明晰,公司有望在汽车行业这一历史性产业变革的快速迭代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中科创达从2013年开始前瞻性布局新一代智能 联汽车业务,专注于打造基于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智能 联汽车平台产品,赋能全球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变革。中科创达卓越的操作系统技术、软件平台,深度融合了信息娱乐系统、仪表、机器视觉等智能 联汽车技术,已逐步打通底层的芯片、传感器,及上层算法、应用、服务等环节,形成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硬一站式智能 联汽车解决方案。
公司构建了从硬件驱动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操作系统技术能力,5G、AIOT产业趋势带动产业需求,提高行业壁垒。公司过去专注于操作系统技术的研发,并集成于芯片,构建了基于芯片的全栈操作系统能力,叠加与各大知名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如高通、展讯、英特尔、三星等),构建了“芯片+全栈”的行业优势卡位,且客户具有较高的粘性(硬件平台更换成本高)。
智能 联汽车板块的产品矩阵和模块不断扩张,提升产业链议价能力。公司与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如Qualcomm、瑞萨、德州仪器、恩智浦、ST、QNX、Intel、百度、索尼等),为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工具和服务,大大缩短客户的智能 联汽车的上市时间。基于SOA架构的E-Cockpit智能互联驾驶舱4.5,支持一芯多屏多系统和车内外视觉AI,集成了Kanzi最新的技术,大幅提升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生产力,并实现场景和服务的解耦,可快速完成场景服务的开发变更及升级迭代;KANZIHybrid智能混合仪表模块支持同一套UI素材同时应用于全液晶仪表车型+混合仪表车型,通过系统调优降低硬件成本;TSRunner自动化测试台架大幅提升工程师测试效率;DMS安全驾驶方案适应复杂环境下的驾驶员状态监控,海量数据支撑,识别精度高;SurroundView车载全景环视通过自适应图像拼接,减少画面鬼影和盲区,支持2D/3D视觉效果;MRVS电子后视镜为车载电子后视镜提供高清、高帧率、宽动态、全天候的摄像头图像实时处理解决方案。公司智能汽车产品模块的不断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了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六、中科创达的核心竞争力
董事长助理自述:创达核心的内核是智能操作系统厂商,手机和汽车以及物联 都是智能操作系统厂商的核心内核,这是我们业务不断延展的动力。理解创达要从操作系统本身的能力,以及操作系统本身的厂商来看。创达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技术核心,一个是生态,操作系统必须和生态整合,还有我们的全球化布局,这就是创达与其他厂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面向三大业务来说,我们都是在布局最尖端的计算平台,所以创达是通过操作系统来赋能整个智能行业的发展,我们相信这几块会保证强劲的发展势头。
本平台所发布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RECOMM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