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小米几次“辟谣”造车之后,51岁的雷军终于一锤定音:“小米汽车,是我的最后一战”。
不只小米,还有一串你熟悉的名字,华为、阿里、360、美的、富士康、创维、百度、滴滴……
他们都在花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去造车——造新能源车。
为什么互联 和制造业大佬们,都齐聚在新能源车赛道?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关键,我隐约感到,这可能是理解未来十年全球竞争和经济格局的钥匙。
研究了大量新能源车案例后,我再重新思考他们的战略行动和意图,我发现——
大佬齐聚造车赛道绝非偶然,而是因为新能源车是不确定的未来十年中,最有机会产生“伟大企业”的赛道,也是最大的「确定性机会」。
这种颠覆,将和当年苹果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后,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类似。
一部小小的“移动智能手机”,创造了一个指尖上的商业世界:除了通信、影视、游戏、购物、投资、医疗……一切功能,在这个巴掌大的屏幕上,只要你敢想,它就敢有。
再看一下每部新能源车中控区的那块大平板,我们大概就能理解——“新能源车”是最容易和人类产生紧密交互的另一个“移动智能终端”。
它很有可能像“芝麻开门”的咒语一样,打开全新的商业版图。
要知道,商业世界的颠覆,永远发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01
新能源车,不只是代步
其实和传统的燃油车比起来,新能源“车”更像个“电子玩具”。它的营销、展示方式,都和传统车企不同,找一个恰当的类比——它们更像“苹果(Apple)”。
比如说,在万象城、万象汇、苏宁、八佰伴这些衣香鬓影的购物中心里,一楼的黄金展厅不再是化妆品,早已经是比亚迪、极氪、零跑等“新能源车”体验店的天下。
就像苹果的体验店一样,这些店的目的不是卖货,体验才是灵魂——酷炫的门店设计,科技感的灯光渲染,总会在那么几个人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再比如营销方面,苹果有一群忠实的“果粉”,新能源车也有自己坚定的追随者,就像特斯拉车主说的,“我买的不是车,是信仰”。
回想十年前,当其他手机品牌还在拼外形、拼耐用、拼电池的时候,苹果用iOS系统搭载着的iTunes和App Store等软件服务,重新定义了手机。目前,软件服务已占苹果公司总营收的20%左右。
而这,也是新能源车正在做的事——用软件,重新定义汽车。
像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会在发动机、底盘等工业技术上追求极致完美,因为这是传统燃油车的核心卖点,但新能源车的卖点并不仅于此——
新能源车企模式更接近智能手机企业,更多是“技术集成”——他们大都使用方正和卧龙的电机、宁德时代的电池。
当然,也有在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不过,大多数新能源车在硬件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那新能源车差异化的卖点在哪里呢?一套能服务用户、让用户有更好体验的软件系统。
就像我们看到的,在车内不过3-4平米的空间内,一键触控,学习、娱乐、通讯,都可以无滞碍地实现。
不止于此,未来,对家电的远程控制,无人智能驾驶等前沿用户体验,都将在这方寸之间指点江山——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比亚迪、极氪等很多新能源车企在实践的方向。
新能源车,新的不止是“能源”:这是从工业机械到数字智能的巨大跨越,也是汽车从“工业美学”到“智能生态”的巨大跨越。
所以,要理解新能源车这个行业,这个视角很关键——新能源车企的竞争核心,不仅是造“车”,更是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极致服务。
02
用户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要素
软件行业的丛林生存法则是什么?
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互联 产品之一,到今天,微信的iOS版本已经迭代了105个版本,安卓迭代了111个版本——
因为软件业的人都知道,用户的嘴,骗人的鬼,今天叫我小甜甜,一不小心,明天就成了牛夫人。
你只有把用户的反馈不断纳入到产品的更新迭代中,产品才可以像一棵树一样,一直往上长,永不止步,直到成为这片森林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新能源车「用软件定义汽车」,亦是如此——新能源车不再是工业时代的钢铁机械物,而必须成为一种与用户共生共长、迭代进化的有机生命体。
怎么“与用户共生共长”?这不能只是一个虚词,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和更广泛的用户,高频紧密连接。
在人流如织的商城开体验店触达用户,只是第一步,但还不够。
没有强连接的触达,就像成吉思汗开疆拓土却不事耕种,最后徒留传奇一样,大风吹过就散了。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到了体验店,试驾比亚迪、极氪、零跑、埃安……之后,他们的销售人员都会掏出手机,鼓励我们加他们的企业微信。
他们会说:你可以通过微信随时找到我,有什么反馈都可以和我说,有新的更新也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很多人说,这叫DTC (Direct to Consumer),直连消费者。但我觉得这个词没有解释透这件事,还不够准确。
加企业微信这个动作,不仅让新能源车企绕过4S店,直接触达、服务用户。更关键的是,和用户以最紧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这对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用户可以真正成为一种必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通过吸纳用户反馈,把用户直接纳入产品的生产过程。
这个模式,我觉得更应该叫CAC (Consumer as Creator),用户即生产要素。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最近正在考虑买车的用户或许知道,这两个月,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榜单上,杀出了一匹黑马——极氪。
极氪001紧追特斯拉Model Y成为销量第2,今年10月份的销量同比去年增加4985%。
极氪通过企业微信建立了品牌 群,目前直连了3.35万的用户,企业可以统一运营管理,向车主收集关于产品的反馈。不论是吐槽,还是建议,都可以快速地、无损地传递到极氪总部。
过去,传统车企或通过4S店和经销商,或通过市场调研,收集车主反馈通常要花几个月时间,而极氪通过直连用户的方式,现在已收到了超过3000多条有价值的用户反馈——极氪不少产品方面的重要升级,比如相当于四驱的“双百组合”电机布局,就来自于 群里的用户反馈。
这,就是“用户即生产要素”(CAC)。
再比如说,五菱宏光的MINI EV,这是一部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爆款车——去年曾连续蝉联26个月占领国内品牌纯电车销量第一。这款车让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马卡龙色系,而这个灵感,正是源自五菱的企业微信 群里的用户反馈。这,也是典型的CAC。
回过头来看,新能源车企用企业微信直连用户,不仅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为了获得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用户。
这种把用户直接纳入产品生产过程的新生产方式,是未来新能源车企要做好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必要的生存路径。
03
极致效率,进化的生命线
越是星辰大海的行业,越是竞争激烈。新能源车行业尤其如是。
车型销量排行榜上几乎没有常胜将军,各种车型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快速迭代的市场上互相厮杀。“你必须尽力地不停地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
在这样快速迭代的环境中,要活下来,活得强壮,新能源车企必须跑得快些,更快些,再快些。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什么叫跑得快?极致的效率。
但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要做到极致效率,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一辆传统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面对着成百上千家供应商,供应链体系极其复杂。而新能源车面临的供应链,比传统车企更为复杂,除了硬件方面的供应链管理,新能源车还要应对来自软件的供应链体系。这个时候的1+1,远远大于2。
而且软件行业的人才大多都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与汽车生产基地距离甚远。为了兼顾软件人才和硬件生产基地,新能源车企一般都在多个城市有多个办公地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跨专业、跨地区、跨层级的“复杂组织结构”,要做到极致的效率,得多难?
这个问题,我们又找到了极氪团队。刚才提到的困难,比如供应商多、多地办公等等,也都是极氪团队要面对的,但这样的情况下,极氪还是能超快速地跑起来,跑出“极致效率”——
2021年刚成立,极氪仅用不到一年,就实现了交付五万辆车的“小”目标,刷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交付记录。
怎么做到的?
极氪很有先见之明,创立之初就明确了,一定要尽快找一款数字化工具,解决内部跨部门、跨地区的沟通协同难题。
经过尝试,极氪最终选择了企业微信,一端直连微信上的用户,另一端在内部成功地将各部门连接起来,在一个平台上协作,大大提高企业内外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信息在沟通过程的损耗率。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极氪告诉我们,由于跨部门,他们每周都要开「产销协同会」,如果是线下开会,人员召集难???度很大,用其他软件开线上会议,又有不同的痛点,比如说泄密很难追溯。现在只要在企业微信上用「会议」功能一键拉会,就能将涉及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次性拉到同一个会上,通过投屏,共享文档,随时进行讨论交流。
造车不是造针,新能源车是“机械+电子”的高精密产品,在协作过程中,涉及很多技术参数的调整和优化要求,精细到毫米、微米。
所以涉及到关键讨论时,极氪就会用企业微信会议功能里自带的「会议录制」,把讨论结果原本录制下来,方便后期随时核对。
开会最重要的是后续的落实,极氪的每场会议,都会整理出关键的结论,和后续要落实的动作,记录在企业微信文档上,通过一个简单的@,直接通知到具体负责的同事。
极氪还和我分享了一个数据:每天,他们在企业微信上要开2000场以上的在线会议,创立超过2000份在线文档。仅仅今年,他们在企业微信上的在线会议总时长达到51万个小时,在线文档数超过17.2万篇。
极氪用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各部门信息沟通的损耗,从而提升了整个企业的效率。
千万不要小看“信息沟通损耗”平平无奇的几个字,这是拖慢、拖垮很多企业的罪魁祸首。
这两年特别多的企业在讨论如何提高效率,很多思路,很多方法。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效率的提高,从降低信息耗损的角度入手,其实是最为见效的。
04
生态,终极护城河
理解新能源车还要搞懂一个关键问题:新能源车的护城河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苹果的护城河。
虽然苹果是一家手机公司,但iPhone的大部分零部件和组装生产线,都是由其他公司代工,所以它的护城河不是硬件。
苹果的护城河,在于它拥有一个生态系统——通过iOS系统,苹果公司在自己、用户和APP开发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以开放的操作系统吸引APP开发者,让他们开发出更丰富的应用程序,进一步丰富了苹果生态,以更极致的手机性能吸引消费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可能有点抽象,李白有一首诗:
“君为女萝草,妾为菟丝花,百丈托远松,缠绵自一家”。
不管是女萝草还是菟丝花,都是“寄生”于松树这个“生态”的,但是松树不一样,它不需要人工浇灌,而是沐浴阳光雨水,不停生长,并以滋养和反哺的方式,和寄生于自己的女萝,菟丝,苔藓,虫鸟……形成一个自我循环、自我修复、自我演化的健康生态系统。
其实这也是现在硅谷备受推崇的一个战略视角:判断一家企业是否伟大,要看这家企业能不能成为一个自我演进的生态系统。
企业想要长成一个生态系统,打好连接基础,才是当下发展阶段的关键。
而企业微信,恰好提供了一套“全连接”的能力——连接企业内部各部门、外部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关键的,用户。恰好能给所有想要做成生态的企业,打好连接的基础,以图未来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我们能看到,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已经走在「通过连接构建生态」的这条路上。
极氪通过企业微信连接内部,消灭了巨大的信息耗损;再深度连接用户,让用户成为生产要素,持续迭代创新。比亚迪通过企业微信,连接了50万员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内部协作;零跑通过企业微信连接了全国经销商和直营店,提升门店管理效率;北汽新能源通过企业微信连接用户,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企业微信的伙伴告诉我们,新能源车的TOP10,包括特斯拉、广汽埃安、哪吒、零跑、小鹏、理想、蔚来、AITO问界等等,都在通过企业微信构建自己的连接 络。
毕竟,谁不想占领数字时代最具想象力的移动智能终端,形成生态系统,一统江湖呢?
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要买新能源汽车,会更看重以下哪几点呢?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戳关注,右上角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分享↓点赞↓在看↓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