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抖音”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适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内在要求。“抖音”集人气飙升、功能强大、互动性强、精准定位等优势于一体,积极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目前“抖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缺乏创新精神、缺乏优质题材、缺乏顶层设计、缺乏质量监管等突出问题。面对突出问题,提出注重内容创作,完善“抖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规划设计,加强对“抖音”发布内容的质量监管,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等对策。
原载 / 《武警学院学 》 2021,37(03),68-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重大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随着互联 技术逐渐渗透到 会各个领域,新兴媒体的大量涌现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作为新兴媒体之一,“抖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日益频繁。如何利用“抖音”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避免“抖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任务。
一、高校运用“抖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抖音”之所以能够一夜走红,主要原因在于它本身具有的强大功能:集视频、音乐、 交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互动性强,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交流空间;定位精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人气飙升,成为年度最火的 交软件之一
“抖音”APP,是一款可以拍摄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 交软件。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一上线就得到广大青年的青睐。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抖音”DAU(日活跃用户人数)超过3.2亿。每天亿级流量的涌入保持了平台强大的生命力。Quest Mobile研究院近期发布的《Z世代洞察 告》显示,24岁以下移动互联 民的短视频偏好调查中,73.6%选择了“抖音”。这充分表明“抖音”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 交软件。随着“抖音”在高校大学生中越来越受青睐,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交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对“抖音”APP的研究,充分发挥“抖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功能强大,集视频、音乐、 交于一体
(三)互动性强,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需求
与大众媒体单向传播的灌输式信息模式不同, 络时代催生的新媒介具有双向互动的优势。“抖音”APP就具有这种双向互动功能,用户通过发布“抖音”视频或者进行“抖音”直播,可以获得他人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从而使自己创作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用户还可以通过关注自己亲人、朋友、同学、老师、明星等“抖音” 随时随地观看他们的发布动态,进行点赞、转发、留言等。“抖音”的互动功能积极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通过“抖音”平台发布相关短视频,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抖音”直播平台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可以通过“抖音”平台对主体发布的内容点赞、转发、评论、提问等,从而将自己的相关想法、意见、需求等反馈给主体,达到主客体平等互动。
(四)定位精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特性
运用大数据优势,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内容推荐是“抖音”相比其他短视频APP所独具的技术优势。通过特定算法,获取用户在“抖音”点赞、评论、转发等相关数据,掐中用户的兴趣脉门,向用户推荐他们喜欢的视频类型,过滤用户跳过的视频,从而增加用户黏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笼统的“吃大锅饭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育、精准教育。而“抖音”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和特定算法等技术优势恰恰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要求,精准定位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校运用“抖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抖音”的走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扰。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分析“抖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抓住机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缺乏创新精神,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尽管“抖音”作为 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抖音”实现了与学生在平等、民主、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及时有效的零距离接触、点对点交流,但一些高校在面对“抖音”这个引领时代潮流的 交软件时,却慌了手脚,败下阵来。一是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一些高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对于“抖音”这个新事物持抵触情绪,不愿意接触、不敢接触,而当“抖音”这个新事物成为大家追捧的焦点时,他们便盲目跟风,急急忙忙入驻“抖音”。目前大多数高校利用“抖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突出本校的相关优势,照抄照搬 络模板,不顾本校实际情况盲目跟风,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同质化状态,远离了当前大学生精神生活实际,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二是形式主义现象普遍。目前大多数高校利用“抖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采用老一套传统思路,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方法较为单一,只不过将原来的教育模式搬到了“抖音”上而已。
(二)缺乏优质题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进驻了“抖音”,也已经开始通过“抖音”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缺乏优质题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无法调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滥用模仿,引起学生反感。法国 会学家塔尔德(G.Tarde)在《模仿律》一书中提出模仿是“基本的 会现象”,并提出了“几何级数率”,即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一些高校不经甄别、筛选,随意模仿“抖音”走红视频,照抄照搬,缺乏创新,导致“抖音”上大量出现相同题材的短视频,同质化现象严重,引起学生反感。二是选题不新颖,提不起学生兴趣。当代大学生往往对一些新事物感兴趣,而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却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发布的选题内容往往不新颖。三是对题材缺乏深度加工,没有充分发挥题材作用。一些高校本身就拥有很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题材,例如,红色资源、历史资源、地理资源等等,但由于缺乏对这些题材资源的深加工,无法突出这些题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导致题材资源浪费。
(三)缺乏顶层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声音模糊
面对当前“抖音”一夜走红的趋势,一些高校缺乏统一的顶层规划和设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流声音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迫于形势压力,被迫开通“抖音”账 ,定位模糊。据统计,截至2019年1月,全国高校中只有百余所高校入驻“抖音”,由于开通“抖音”的定位模糊,更多的高校还处于观望徘徊中,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声音被削弱,无法通过最新 络平台传播。互联 时代,要想通过新媒体来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时代潮流,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运营人才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声。“抖音”一夜走红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难题,那就是短期内高校缺乏“抖音”运营的专业人才,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通过“抖音”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出主流声音。三是运营主体多元化,削弱了主流声音。很多高校一入驻“抖音”,就引起了学校各个学院、 团、学生的个人追捧,他们纷纷以学院、部门、 团、个人名义开通“抖音”账 ,入驻“抖音”,导致“抖音”运营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多元化就会出现发布内容多样化,导致官方账 影响力下降,甚至由于一些账 发布内容随意打上学校标签,引发涉及学校的舆论风波和争议,极大削弱了主流声音。
(四)缺乏质量监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鱼龙混杂
“抖音”走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但由于缺乏质量监管,导致“抖音”上展现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鱼龙混杂,无法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和目标。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抖音”平台自身监管建设还未完善。目前“抖音”平台对于用户发布内容进行检测主要是通过智能识别,主要针对“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内容,对于发布内容质量高低却没有门槛限制。也就是说只要不违法,就能发布“抖音”作品,作品质量高低不影响“抖音”发布,这就造成了一些高校不断发布“抖音”作品,却没有对“抖音”作品进行精挑细选、雕琢加工,出现了滥竽充数的现象。二是部分高校简单地将“抖音”作为政治说教、官方代言、理论灌输的替代品,有些“抖音”作品不是会议召开就是会议闭幕等,缺乏“抖音”作品的创新性、吸引力。
三、发挥“抖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步台阶。这为高校利用 络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进驻“抖音”平台,打造官方“抖音”品牌
高校要积极主动进驻“抖音”平台,开通“抖音”官方账 ,推进高校“抖音”阵地建设,打造官方“抖音”,推进品牌建设。“抖音”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各大主流媒体和单位已经纷纷入驻抖音,如《人民日 》、新华 、中国警察 、《解放军 》等等,他们通过“抖音”已经在 会上传播着正能量,形成了一股清流。
因此,一方面,高校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进驻“抖音”平台,开通官方“抖音”账 ,打造“抖音”官方平台,推动高校二级单位和学校学生 团组织开通“抖音”账 ,推进以高校官方账 为主、各二级单位和学校 团组织账 为辅的多层级高校“抖音”体系建设,形成多级联动效应,不断提升高校官方“抖音”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和 会资源,积极培养“意见领袖”,利用他们无形的 召力,为我所用,积极发声,不断传播 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邀请本校教学名师、教师模范、 会模范典型、时代楷模等走进“抖音”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辨别力,树立 会主义远大理想。例如,复旦大学教学名师陈果教授,公安大学教学名师李玫瑾教授,江南大学教学名师唐忠宝教授等一批 红名师以及袁隆平、杜富国、曲建武等一批时代楷模通过“抖音”平台不断传播正能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追捧。
(二)注重内容创新,减少同质作品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发挥“抖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就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减少同质化。
1、创新形式
借助“抖音”平台将原本枯燥无味、无人问津的内容,通过配上视频,加上音乐和特效等技术手段,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通过“抖音”解读十九大 告,对十九大 告进行分解,配上视频、图片、文字、音乐等,既避免了阅读文字的枯燥性,也避免了课堂老师纯理论解读的无趣性,让学生在十几秒时间内就对十九大 告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如,对一段普通的助人为乐视频,配上背景音乐、文字解说、视频特效之后,可能就会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高校要不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 会发展的状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出有感染力、 召力的“抖音”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新内容
作品的内容如何直接决定着作品是否吸引人。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对旧事物抛弃也快,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相关教育内容不够新颖,没有吸引力,学生就会厌恶,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必须不断挖掘最新的校园感人事迹、校园楷模人物事迹、校园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楷模等优质题材和内容,然后通过“抖音”平台将挖掘的优质题材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制作出高质量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短视频作品。
(三)完善“抖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划设计
(四)加强对“抖音”发布内容的质量监管
(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 会进步。当前高校大学生无时无刻不被“泛娱乐化信息”包围着,由于少数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导致在使用“抖音”等 交娱乐软件时,缺乏自制力、控制力、辨别力,选择信息能力差,沉迷于低俗、暴力、色情等内容无法自拔,导致误入歧途、荒废学业。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媒介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和媒介应用实践来提高高校大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减少对“抖音”的负面依赖。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高校思政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积极汲取有价值、有营养的媒体信息,传播主流的、向上的、去娱乐化的媒体信息,自觉抵制各种低俗、暴力、色情等信息,从“被动接受泛娱乐化信息”向“主动获取并创造主流价值信息”转变。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