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 》刊发专题 道《深圳南山: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山水掩映象牙塔 蓝绿交织活力城
11月中旬
2022西丽湖论坛在深圳大学城拉开帷幕
围绕“创新·可持续发展”主题,海内外知名专家
学者带来精彩主旨演讲的同时
也从创新、资本、教育、科技等角度
围绕如何加快建设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
发表真知灼见
曾经,被誉为深圳市早期旅游景点“五湖四海”之首的西丽湖,偏安于城市与自然交汇的一隅,时光流转孕育出仅属于她的清澈而透亮的生命力。如今的西丽湖,依旧波光粼粼,随着一所所大学星罗棋布,一栋栋总部高楼拔地而起,这几年悄然崛起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让人满怀憧憬。
西丽湖蝶变的背后,是深圳市南山区发展如火如荼的缩影。近年来,南山始终在国家战略牵引下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始终以自身突破带动全局升级。目前,南山区正通过谋划重点区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等方式,着力实现“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城区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阔。
谋划重点区域发展
党的二十大 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1年12月,以“创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西丽湖论坛成功举办,吸引了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科教产金”相关领域千余名代表参会, 会反响良好。
今年11月的西丽湖论坛在凸显“创新·可持续发展”永久主题基础上,围绕“开放”“融合”“未来”三大关键词,聚焦影响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议题,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国家级战略性创新平台负责人、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科技型领军企业家,以及国家级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大咖坐镇”,规格高、分量重。西丽湖论坛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大湾区特色、体现融合创新特点的知名论坛。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粤港澳三地联动,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进一步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构建多级联动技术攻关体系,厚植人才第一资源优势,共同推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成为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西丽湖论坛的举办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位于南山区北部,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这里坐落着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7所知名高校,拥有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519家,聚集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9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培育了中兴、大疆、深信服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截至2022年10月,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区域内已汇聚深圳半数以上高校,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5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6家,全 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6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1.49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初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和各类创新载体良性互动的融合创新体系。
追溯过往
南山区在探索如何盘活绿水青山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双赢”中蹚出了一条新路
西丽湖从
“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跃登上时代舞台的中央
2016年初,南山区委区政府启动北部片区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交通设施、教育卫生、环境整治等方面全面发力,加大对北部片区开发与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南山区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契机,按照“让保护更严格,发展更充分”的路子,完成拆除316宗、22万平方米建筑任务,同步实施西丽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开挖丽水河、燕清溪,推动释放出4.35平方公里土地,成功破解多年来制约北部片区发展的制约,为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腾出空间。
深圳人才公园
2019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纳入《深圳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七大战略平台之一,成为深圳市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南山区七届三次党代会上,高标准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成为南山区“三大战略工程”之一。2020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专项文件,提出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创新生态样板”。
今年8月17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 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时期,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列入南山十大重点发展片区之一。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南山区“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从目标定位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 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与示范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也是部省市共建的重大战略平台,着眼于打造成为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源,科技、教育、产业、金融“四融合”示范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高地,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引领区。
根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纲要》,基本确定了以西丽湖为中心,依托沙河西路的南北轴、留仙大道的东西轴,大学城创新片区、石壁龙创新片区、西丽中心区的“一心、两轴、三区”的城市整体空间布局,湖滨分布有燕清溪科教集群、小镇创新创意集群、石壁龙科教集群、留仙洞科创集群、大学城科教集群、白石岭科教集群。毋庸置疑,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未来可期。
谋划高等教育发展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南山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汇聚了全市最多的高校,还有实验室、创新企业,风投创投机构,所以在这样一个地方打造西丽湖论坛是恰逢其时。”在首届西丽湖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如是说。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年轻但成长迅速的大学,它雄心勃勃、潜力无穷,它参与了深圳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许会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成绩。”在本届西丽湖论坛上,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表示,正是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建设教学研究中心、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雄心吸引了他慕名而来。
演讲中,杰曼诺夫专门强调了深圳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历经多年的建设与投入”,他表示,“深圳作为一座年轻城市,要想参与世界一流大学比拼,要付出更多努力,不吝惜投入资源。我希望,在政府和学校一如既往的强大支持下,10年里,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将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
本届论坛上,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思考”为主题发表演讲。
他提出:
要以全球视野、大国格局,构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大学;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坚守家国情怀的自我超越者与 会进步的积极推动者。
立足服务国家需求,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将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事业发展、与人才工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成果发布仪式,“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正式揭牌。据了解,深圳零一学院是在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13年探索实践基础上,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发起、创建的一所公办创新型学院。学院面向未来、面向前沿产业,汇聚全球顶级导师,开展以挑战问题为牵引的“进阶式研究学习”,旨在培养有志于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圳科创学院致力于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植根于一线创新企业真实应用场景的体系化创业教育,从产品思维、技术支撑、创业素养和产业链等领域全方位赋能,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找到项目方向、完成产品定义、组建创业团队,快速将年轻人带上创业轨道,并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与成长,成为科技创新经济的驱动力量。
近年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不断推动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深圳大学14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学科世界排名前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国内一流大学异地办学成效彰显,香港大学(深圳)筹建稳步推进。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高等教育
一流高等教育成就一流科创高地
2021年
南山区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
要培育国际化创新型高等院校集群
支持现有高校国际化发展
并引进全球顶级大学和
港澳知名高校到南山办学
作为南山这个片区的最早进驻者,深圳大学城是中国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由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创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
2001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使命拉开了市校合作序幕
2018年,参与建设鹏城实验室
2019年,与深圳市共同创办深圳湾实验室
2019年,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装置(大科学装置)落地实施
位于“隔壁”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办学特色,从发表深圳首篇《自然》论文,到建立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大卫·帕特森RIOS图灵奖实验室,再到全面、深度参与深圳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发展,清华与深圳一起创造了无数国内第一……
在南山这片热土上,高端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以一大批高水平院校聚集和跨越式发展为代表的深圳高等教育,已然成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谋划科技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 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此次2022西丽湖论坛突显“创新·可持续发展”永久主题,更加聚焦影响深圳、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议题,构建了“1+13+X”的缤纷论坛,拓展和丰富了更具国际影响力、更具大湾区特色、更具融合创新特点的品牌论坛内涵。其中包括1场主论坛、13场平行论坛,以及X9高校院所联盟赛艇联赛等配套活动。
13场平行论坛按照科技、教育、产业、金融、人才和粤港澳协同板块划分,在深圳、香港、澳门等地陆续举行。其中11月举办的包括主论坛和大湾区智慧城市院士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园区发展论坛、湾区校长论坛暨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学术论坛、 络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澳门与内地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深港协同创新高峰论坛等7场平行论坛。
同期,还将陆续举办系列平行论坛,包括“科研组织创新变革与发展平行论坛”“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科教融合平行论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创新药物研发主题论坛”“交叉‘碳’索才聚峰和第二届科技领军人才交叉创新荟”等。
西丽湖论坛的蓬勃发展,是南山区科技创新蒸蒸日上的生动案例。近年来,南山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截至今年8月,南山区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5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300家,平均每万人发明专利511.5件;上市企业数量达203家,南山辖区面积为187.53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不止1家上市企业,每平方公里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2021年南山地区生产总值达7630.59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城区中排名第一。
亮丽数据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强烈印记。40多年前,中国第一个涉外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在这里建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强音在这里发出。近年来,南山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区发展主导战略,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在深圳布局。
“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要有一流大学,还要有最优秀的科研机构。”本届论坛上,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介绍,鹏城实验室是一个肩负了国家使命的创新基础平台,“算力+大模型”正在改变AI(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创新,鹏城实验室打造了先进自主的算力平台——鹏城云脑II,支持AI大模型的开源、开放和共享,赋能其他行业。
“‘十四五’期间,南山重点培育发展 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等‘14+7’产业集群。首批组织重点技术攻关项目33项。”南山区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南山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依托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战略科技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创造策源地、科技创新辐射地。
近年来,南山持续厚植人才“沃土”,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多措并举推动人才服务提质、人才集聚提速、产才融合提效。为了“走出去”引才,南山绘制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地图,建设领航国际创新基地,深入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全球创新高地,引进海外创新项目与人才团队。目前,已有14个国际项目、38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成功落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同时,南山发挥自身高校、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平台优势,汇聚全职院士,申 、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数量长期位居深圳市第一。2021年,南山新引进高校毕业生、在职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超过5万人。目前,全区共有全职院士68名,高层次人才总量近万人。南山人才“集群效应”明显,全区人才总量已达120万人,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均占全市50%以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永葆“闯”的精神
“创”的劲头
“干”的作风
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南山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 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的大路上高歌猛进
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
创新城区正在南海之滨巍然屹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