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党员干部群众正在奔小康的美好画卷上留下精彩一笔:一个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项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一座座蔬菜大棚呼之欲出……勤劳朴实的甘州人民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甘州大地处处展现出靓丽新姿。
祁连起风云,甘州涌碧波。今年以来,甘州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围绕市委“一屏四城五区”发展目标,按照区委立足“五大定位”、坚持“四业并举”、强化“双轮驱动”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民生保障,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增效益,奋力打造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甘州样本”。
坚持项目为王
构建县域经济硬支撑
行走在甘州区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感受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发的建设场面: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正酣,甘州区酥油口下库工程全面建成,甘州区40MW光储一体化项目并 发电,甘肃云鑫奶牛养殖场建成投用,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列出时间表、按下快进键,大力推动洽谈项目尽快落实、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完工项目达产达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跑出项目投资加速度已然成为甘州项目建设最靓底色。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是地方的潜力,也是实力。今年以来,甘州区努力克服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项目推进机制,聚焦经济 会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围绕工业突破谋划扩容增量项目,围绕农业倍增谋划延链补链项目,围绕文旅融合谋划提质增效项目,围绕扩大消费谋划服务提升项目,实现“天天谈项目、月月有开工”。
砥砺进取捷 传,奋发有为勇争先。2022年,甘州区扎实深入开展“抓项目、扩投资、赶进度、提效能”集中攻坚活动,谋划实施的330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三个清单”投资项目开工建设129项,5项省列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20项市列重点项目开工19项,甘肃云鑫奶牛养殖场、酥油口下库等15个项目建成投用,国 综服南滩330千伏汇集站等36个项目有望年内完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与海螺集团、株洲中车、徐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意向项目48项,中能建张掖电化学储能、智慧农业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等20多个链主企业项目落户,有效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农业优先
推动特色产业提质效
走进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育苗大棚内热火朝天。“可别小看这个育苗大棚,这里面是满满的科技感。”陈寨村党总支书记李永旭介绍,这座现代智能温控大棚里上有喷灌,下有滴灌,智能监测设备安装在地里,密切监测基地内空气温度和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辐射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会通过物联 传输到后台。农作物有了科技“保驾护航”,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发展县域经济,产业是关键。2022年,甘州区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育集群、兴园区、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围绕打造绿色蔬菜、奶牛肉牛、现代种业、特色种养、设施农业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现代畜牧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有机农产品产业园、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目前100.95万亩粮食增产丰收,67.4万亩制种玉米实现产值35亿元,42万亩绿色蔬菜实现产值31.6亿元,设施农业实现产值20亿元,畜禽饲养量达634.22万头只,实现产值57亿元。积极扶持前进牧业、祁连牧歌、甘肃云鑫、神农菇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布“甘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1个,张掖肉牛和食用菌荣获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徐赵寨村(娃娃菜)入围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提升乡村颜值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
桃花红,杏花白,榆叶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展现的就是甘州区靖安乡靖平村。这个昔日偏远破旧的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华丽转身,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同样,经过两年的建设,甘浚镇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基础设施、改善了集镇面貌、提升了集镇品位和整体形象,有效推动了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现在道路、绿化做得都比较好,水 、电 还有污水全部都入地改造了,现在环境比以前确实是好多了,生意比以前也好多了。”甘浚镇个体经营户曹国平说。
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得益于甘州区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甘州区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注重抓点带面、政策引导,示范创建、农村改革、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全力推进“百村示范”建设,按照“抓规划、抓示范、抓整治、抓融合、抓投入”的思路,全面完成100个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沙井、党寨、大满等6个中心集镇改造提升基本完成,甘浚镇高家庄村、靖安乡靖平村等60个村完成改造提升,累计培育乡村示范点50多个。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三年倍增行动,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统筹安排衔接资金1.93亿元,大力支持脱贫村持续发展种养产业和劳务产业,建成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 100个、示范性农机合作 52个,注册成立试点村集体公司9个,完成土地流转52万亩。
大力开展“三大革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抓实抓细厕所革命、农村老旧房屋拆除、村庄整体风貌改善等工作,完成改厕2186座,拆除老旧房屋1003院,建成自然村(组)道路300公里,2个清洁村庄启动建设,444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实施城市更新
打造宜居幸福家园
秋日的“又一园”里,落日余晖洒在古色古香的长廊上,前来散步锻炼身体的居民络绎不绝。“有这公园太好了,我们出门几百米就有锻炼身体的地方。”正在健身器材上压腿的蔺阿姨高兴地说。
谁能想到,原先的解放巷片区煤厂、煤房、旱厕、围墙、锅炉房、旧平房等杂乱分布,一度是脏乱差的“代表”。
同样受人夸赞的还有甘州区南大池片区。没了原来的围墙阻隔,27个停车位呈现出了小广场的模样。原来废弃的锅炉房,被一座小凉亭代替。四月份栽下的荷花吸引了周边的居民驻足,为不能远行的人构建出了理想的生活样本,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改出高颜值,造出新生活。城市更新,既要关注“大块头”,也要布局“小而美”。今年以来,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提升西部现代城市之气质、历史文化名城之古韵,通过“三拆三治三通四增”,加快构建城市“大开、大合、大聚”发展格局,今年谋划的85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南大池、解放巷等8个片区,东沙湾巷、甘泉巷等22个背街小巷及7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力推进;新建、续建道路11条,山丹南路、永固东路等12条断头路和玉关路“彩虹廊道”建成通车;3处公园绿地、5609亩裸露土地全部绿化,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图景变为现实。
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实施市容环境“八大提升行动”,推动城市基础信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平台资源“一屏共享”。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开展“一难两乱”、楼顶镂空字和大型户外广告、置物架清理等专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评估位列全省第一,西北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城市加速打造。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十项提升行动”,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聚焦测评反馈的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环境等32类2583个问题,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市民道德提升、市容市貌治理等工作,扎实开展“地毯式”排查整治、测评点位包抓共建、文明创建“六带头”等攻坚行动,650个点位长驻点推进,“三级 格”包抓共建机制运行顺畅,常态化开展“彩虹张掖·文明相约”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全 会共创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氛围日益浓厚。
推进生态优先
擘画宜居宜业的崭新画卷
漫步在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脚踩色彩缤纷的“彩虹”步道,眼观花红柳绿的城市森林,耳听风吹湖面的浪花声,这片面积达6万亩的绿色森林将张掖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包裹”其中,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
初秋时节,万寿菊、马鞭草、百日草等各色花卉在城区裸露土地上竞相开放,蓝天、白云、彩色的花海构成了一幅耀眼的景色,不少市民在此驻足拍照,真是“人在花中走,犹在画中游”。
擦亮底色,逐绿而行。今年来,甘州区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各类生态问题整改整治,突出抓好增绿、降碳、治污各项工作,甘州大地的绿色优势持续放大、生态底色更加厚重。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两轮督察反馈的问题进行“回头看”。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黑河流域甘州段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获批实施,“三园两路两基地”等10项重点生态项目加速推进,完成国土绿化12.1万亩,黑河林场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积极开展绿色创建行动,全面推行零碳智慧装配式建筑,国家“零碳”城市创建有序推进。
围绕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河湖“清四乱”、废弃物清理行动,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9,全省排名第三,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稳定,废旧农膜、尾菜、养殖废弃物利用率分别达到83%、85%和91.6%。
写好民生答卷
用心打造幸福城市
现代化的教学楼、平坦柔软的塑胶操场、完善的教学设备、美丽的校园环境……走进甘泉街小学,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校占地面积41.83亩,现有教学班40个,可满足近2000名小学生就读,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
“现在孩子所在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调配都没得说,让我们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老师安心。”家住甘州区德和苑小区的家长杨雯丽一讲起这些惠民好事,便洋溢出满满的幸福。
新落成的甘州区城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红色历史文化街区彼此相依,居住、游玩、参观,形成了“15分钟老年人活动圈”。“早就听说这里要建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我们几位老人都期盼了好久,平时活动终于有地方去了!”正在门口张望的赵大爷兴奋地说。
养老、教育、饮水等一项项重大民生工程的加速推进,让古城甘州人民的幸福成色更足。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是甘州区发展民生事业的基本遵循。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妥善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第七、八、九幼儿园建成招生,城区新增园位1800个;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区疾病防控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第一、第二 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800张;全力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按照“一小区、一方案、一专班”原则,灵活运用证缴分离、证改分离等措施,完成首次登记9940套,首次转移登记化解率达94.67%,完成办理转移登记9100套,总体登记率达86.67%。
持续强化民生保障,优先保就业稳就业,落实落细稳岗返还补贴等普惠政策,争取就业补助资金4328.2万元,区劳动力公共实训基地即将建成投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3场次,为本地企业输送劳务人员2000多人;统筹解决“一老一小一困”等群体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政策,发放价格补贴、临时救助等各类补助1.2亿元,上半年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占财政支出80%以上,同比增长5.4%。
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之弦,紧盯交通、消防、建筑、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6927项,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成功承办国家“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获评“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区”。
时代的进程,犹如环环相扣的乐章,不断鸣响动人的和弦。当下,甘州区上下正以“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奋斗激情,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努力在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上闯新路、展新姿,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监制丨蒋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