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述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的概念最早于2012年由VMware首次提出并开始成为IT行业的热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指数据中心的所有基础设施都是虚拟化的,并且能够以一种所要即所得的服务方式来提供。数据中心的控制是完全由软件自动化来完成,同时所有的硬件配置维护都是通过智能软件来完成。

很多人认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随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功能在企业环境中逐渐实现落地,随之又产生了许多其他“软件定义”的概念,比较常见的有:软件定义存储(Software Defined Storage,SDS)软件定义 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软件定义计算(Software Defined Compute,SDC )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是让客户以更小的代价来获得更灵活的、快速的业务部署、管理及实现。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三大优势:1.敏捷性(agility): 更快、更灵活的业务支撑与实现(以及软件开发模式的优化与变更);

2.弹性(Elasticity):随业务需求的资源的动态可伸缩性(水平+垂直);

3.省钱(Cost-efficiency):软件实现避免了重复硬件投资和资源浪费。

SDDC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影响由于动态分配资源的增加,因此需升级电源和冷却基础架构以支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要求。增加的电源和冷却能力可以使SDDC的愿景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IT资源已虚拟化为抽象层,数据中心本身很少存在这样的抽象层,即使在建筑物管理系统(BMS)设施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系统中,电源和冷却设施也常常无法满足 SDDC的要求。

对于数据中心,设施和设备在确保达到数据中心级别协议(SLA)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中心运营商必须遵守基础架构功能的规划和配置。必须开发集成的且适应性强的电源和冷却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讲,许多虚拟机可以部署在抽象虚拟化层中,但是任何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的供应量都是有限的。因此,数据中心必须优化功耗,运营商必须重新定义数据中心整合的关键点,并建立管理系统,例如基础架构管理和监视系统。

为了实现SDDC的未来承诺,需要添加软件定义的电力。如果产业对软件定义的电力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参考架构并达成共识,则这将帮助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数据中心提供适当的电力,而不是根据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配备的电源来规划最高峰值供应和冷却设施。

基于超融合搭建的数据中心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热门方案,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医疗、金融、大型制造业等。SDDC通过云计算和 络,在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物理基础设施的部署、管理、存储。随着数据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和相互依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1月9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