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部
一、 学部概况
★
1. 学部介绍
★
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首都北京和京津冀地区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于2016年9月,由原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组建而成,是跨学科的新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定位于信息技术领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 会服务,集成学科群体优势,搭建创新大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优化学科结构和拓展学科领域。
信息学部按照一级学科设置5个学院,分别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还包括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学部开设的专业有12个: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 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其中国家“一流专业”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级品牌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4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
信息学部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贯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卓越”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行业要求,实施大类培养,发挥学科群体优势,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工程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信息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信息学部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以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团队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借助国际化和信息化两翼,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建设成为同行尊敬、学子向往的高水平信息人才培养基地。
★
2.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方面,学部现有教职工人457人,其中专任教师359人,其他专技47人,管理人员51人。其中,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2人,北京学者2人,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1人,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教育部国家人才工程重大项目青年项目1人,北京市杰青2人等。另外,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团队1支。已经形成院士领衔,高端人才、学科带头人等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
3.教学资源
★
教学资源力量雄厚,目前学部建有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数字 区、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物联 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拥有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
学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稳健。2021年,信息学部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学科群体优势搭建创新大平台,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着力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成长体验。2021年,到校科研经费1.08亿元,获得国内专利385项、国外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418项,获批自然科学基金31项(国家级21项、北京市10项)。截止2021年12月底,学部全日制本科生351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85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6人,博士研究生273人。另有本科留学生34人,硕士留学生28人,博士留学生54人。
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1. 学院介绍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无线电系,197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1988年更名为电子工程学系。2000年电子工程学系与自动化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部。2016年信息学部成立,在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部基础上设立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具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各级领导和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信 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北京市品牌专业。200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2005年和2008年“信 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学科先后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和2018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连续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培养。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电子设计、智能车、机器人、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学生科技竞赛的负责人,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十二五”期间,我院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竞赛一等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人员总数的83%。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学术拔尖创新学术团队1支。
★
2. 专业介绍
★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
(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专业)
本专业面向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与 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有宽广的学科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电子电路、信 与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系统设备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技术支持、测试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专业)
本专业面向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与 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电子电路、信 与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系统设备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技术支持、测试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符合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要求,服务北京市和京津冀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 会责任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通信领域从事设备研发、 络设计、运营管理等工作,能在“互联 +”时代开展行业应用创新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
3.就业方向
★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100%,部分班级攻读国内外硕(博)士学位人数比例高达90%,平均80%。出国留学学校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国内学习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就业单位集中在通用电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华为等电子、通信、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企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就业范围广的优势。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的技术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支持等工作。近几年,学生就业率100%,52%学生出国或考研,其他学生在电子信息行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国内外高科技公司、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工作,或在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3)通信工程专业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学位人数比例近65%。近年出国留学学生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东北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等在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成绩优异的学生推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985高校、211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
4. 图片资料
★
图1 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专家到学院考察
图2 爱尔兰工程院院士Peter Kennedy参观专业教师研制的多方向彩色3D打印机
图3 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奖
图4 专业获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图5 专业学生开展电子工程设计综合实践训练
图6 嵌入式系统课程无人机应用场景
图7 专业学生参与的语音信 处理方向的研究工作
图8 专业学生设计的气象云图分割系统
图9 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实习机会
图10 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图11 学院设立的iCAN创新协会的学子与指导教师齐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图12 专业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的获奖证书
图13 专业学生在调试3D打印产品质量检测装置
图14 专业学子参加学校篮球赛
图15 学院成功举办2019第8届计算与模式识别国际会议(ICCPR 2019)
图16 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优异
图17 通信专业学生到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参加实习
图18 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的获得一等奖
三、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
1. 学院介绍
★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原名电机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是国内兴办的较早一批同类专业,历史悠久,素有“学好自动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总工程师的摇篮”之赞誉,而且自动化是智能化或智慧化的核心和基础;机器人工程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极富新兴交叉性,与自动化专业密切关联,相得益彰,交相呼应。自动化、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是推动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将重塑全球经济、 会和军事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学院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和快速发展,已成为文化深厚、人才辈出、学术强盛、平台高筑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育摇篮和国家前沿科技创新基地,学科声望大幅提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先行者。“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中获评B+,居北京高校的前5名,是北京市属高校国家学科评估成绩最好的工程学科,尤其是在2018年软科国际一流大学排名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14位,北京高校的第7名,并于2019年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现有教师100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90%以上,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实验室3个。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院建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校本科生46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60余人,在站博士后10余人。
★
2. 专业介绍
★
(1)自动化专业
(北京市品牌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是国内建立较早的自动化专业之一,是国家一流专业、北京市品牌专业,专业实力雄厚。
自动化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有4个发展方向: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人工智能。培养掌握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高素质拔尖人才。专业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检测与 联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 络与应用、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2)机器人工程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在实力雄厚的国家一流专业和北京市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基础上,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而设立的与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电子,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旨在为创新型国家和北京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培养急需的精通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体魄健康、品格健全、基础宽厚、能力潜质突出、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 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面向国家和北京市在服务机器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应用领域的重大需求而设立的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专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各行业长期具有旺盛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人才紧缺型新兴专业。
本专业依托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优势及人工智能研究平台,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交叉与融合,为学生构筑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级专门人才。
★
3.就业方向
★
(1)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广,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产业,横断整个信息领域。毕业生的分配去向:约50%的学生考研深造或选择出国留学,去向主要包括清华、北大、北航等国内知名高校相关专业,及国外的康奈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纽约大学、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等分布在欧美地区的国际知名高校;其他学生主要加盟自动化技术和信息领域的公司、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主要从事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电信及信息服务、互联 及智能制造、计算机程序设计、咨询及信息服务。
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力系统、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等。
(2) 机器人工程专业
就业面广、适应性强是机器人工程这一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专业的重要特点。本专业毕业生将在高校、科研院所、行政事业单位、金融单位、高科技公司等部门中从事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决策、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鉴于目前智能机器人产业增长迅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北京市均将智能机器人产业视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研发人才缺口巨大,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充裕的就业空间。
(3) 人工智能专业
人类 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应用正在深入到各行各业,未来数年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以及市场扩张阶段。因此,未来数年人才市场对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大量性特点。
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 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
★
4. 图片资料
★
图19 立德树人表彰大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20 出版的规划教材和推荐教材
图2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
图22 污水处理智能优化控制中试平台
图23 北京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原人”系列自平衡机器人
图24 北京工业大学版月球车
图25 国家重大科技仪器装备SEP电磁发射机发射现场
图26 基于WEB的手语播 系统
图27 人脸数据库
图28 电子信息与电工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图29 “ 络化系统智慧管控”实验室
图30 “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室
图31 2021第十五届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32 2021第十五届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特等奖–奖状
图33 2015年挑战杯参赛队伍的工作情况
图34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北赛区
图35 诺贝尔奖得主参观我院“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作品
图36 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创新与发展
图37 机器人实验室项目调试
图38 2017年挑战杯北京市特奖–奖状
图39 2017年挑战杯
图40 龙乐豪院士参观指导“全国挑战杯”作品
图41 2021年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系列赛一等奖
图42 第十一届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节
四、 微电子学院
★
1. 学院介绍
★
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半导体器件基础之上的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集成电路和微电子产业是支撑经济 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15年1月微电子学院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
微电子学院学科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等一系列学科与专业建设成果,同时建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嵌入式重点实验室等基地与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专业办学强劲的学科支撑。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六年有效期)。
微电子学院获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整合了电子信息学科的资源和优势。师资队伍采用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专职教师五十多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占92%,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58%。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1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计划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入选者6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2人。
★
2. 专业介绍
★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北京市品牌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入学一年后,分流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验班)
本专业面向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与 会发展需要,培养爱国、自信、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具有良好的 会与职业道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与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将自然科学基本知识,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电子集成系统工程问题,并体现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表达能力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实践能力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有能力继续学习以适应专业领域不断发展需要;能够胜任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技术支持、测试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
3.就业方向
★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其中攻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学位人数比例超过50%以上,2019年毕业生深造率达到68.83%,2020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深造率达到66.67%,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深造率达到76.19%,2021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深造率达到76.92%,名列全校前列。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有20余位同学在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继续深造。每年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均有机会被推荐到清华、北大、中科院微电子所等攻读硕士学位。就业单位包括IBM、三星研究院、联想集团、中芯国际、大唐、燕东微电子、京东方等国有大中型企业,Synopsys、展迅、联发科、比特大陆等知名微电子企业,还包括各大银行、电子商务、政府机构中与微电子、光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的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
4. 图片资料
★
图43-44 实验室建设:专业建有微电子工艺线,能够为本科生提供半导体器件设计、仿真、制备、测试全流程实验。
图45-46 竞赛获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屡获大奖。
图47-48 与众多微电子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图49-50 专业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图51 国际交流:本专业多种国际交流方式,同时也接待国外留学生访学。
图52 创业项目:借助创新创业学院,本专业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屡获佳绩。
图53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所获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证书
五、 计算机学院
★
1. 学院介绍
★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是由1973年成立的北京工业大学计算站和1978年成立的北京工业大学第二分校(北京计算机学院)于1993年合并而成。1990年代即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权,201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2019年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具有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一直处于全国地方高校发展头雁行列。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 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分别于2017年、2019年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分别于2019年、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2001年以来开办的实验班被称为“小清华”。现有“可信计算”、“多媒体技术”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和重点实验室;国家 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与可信计算3.0攻关示范基地;计算机软件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软件基础课北京市教学团队,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形成了以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带头、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21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名(含青年名师1名),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 络安全杰出人才1人,CCF终身成就奖1人,CCF杰出教育奖1人。他们在我国计算机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贡献者自己的智慧。例如,沈昌祥院士(2005-2014学院院长,现为名誉院长)获得CCF终身成就奖,其开创的可信计算成为《 络安全法》的核心内容和国家 络安全核心战略技术。蒋宗礼教授获得CCF杰出教育奖,他牵头制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成为我国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
2. 专业介绍
★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
(北京市品牌专业、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京津冀地区产业和 会发展需要的,拥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 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复杂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良好的学科和工程素养;能够基于扎实的基础针对应用问题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并承担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的重要任务;具有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有较强的能力继续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专业相关的设计、开发、运维、管理等工作。
(2)信息安全专业(实验班)
(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适应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 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修养,信念执着,遵守法律法规, 会和环境意识强,有能力服务 会;基础宽厚,视野宽广,具有包括信息安全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解决信息系统的实际安全问题;专业精深,具备追求卓越的态度,基于信息安全原理,设计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发现、研究与解决复杂信息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相关领域具有竞争力;具有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带领团队成员或作为团队骨干在项目实施过程发挥有效作用;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的途径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适应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职业变化,具备设计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从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开发和应用服务及相关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物联 工程专业(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
物联 工程专业培养具有高度 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学科基础理论以及物联 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用于复杂物联 系统规划与建设;具备工程创新实践能力,能掌握物联 支撑平台与中间件及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运行维护;能够基于扎实的基础针对应用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承担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任务;具有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
3.就业方向
★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毕业生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计算机 络与通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应用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赴国外大学进行交换学习、毕业设计或学业深造。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近35%出国或在国内211以上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学生多分布于国有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合资企业等。
(2) 信息安全专业
毕业学生能在信息安全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生产型企业(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单位)、服务型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从事信息安全理论研究、信息安全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规划、实施和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 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就业5年左右能获得中级职称如工程师或担任技术骨干。
(3) 物联 工程专业
毕业生可从事物联 系统支撑平台与中间件开发、应用开发以及提供企业服务,部分学生也具有进一步深造成为高级科研和教学人才的潜力。主要就业岗位有:物联 研发类: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系统开发员等,例如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单位主要从事企、事业数据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统计与管理等工作。物联 测试类:软件测试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等;服务销售类:市场营销、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物联 管理类:如项目经理、软件架构师、硬件架构师等。毕业生也可以在政府、科研单位及其他非IT类企业中从事物联 的管理工作。近年来物联 工程专业近20%左右出国深造,近20%在国内211以上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学生多分布于国有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合资企业等。
★
4. 图片资料
★
图54 计算机学院办公楼
图55 计算机学院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演讲活动–“卓越之蓝”科技作品展演
图56 2017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现场考察
图57 2019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计科专业学生获得二等奖
图58 孙嘉翊同学参与IEEExtreme编程比赛获奖
图59 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能力目标及就业方向
图60 信息安全180720实验班获得全校十佳班集体
图61 信息安全170720实验班获得全校优良学风班
图62 信息安全专业学生获得的信息安全竞赛等获奖证书
图63 信息安全专业学生获得的全国计算机 络竞赛奖杯及证书
图64 由信息学部物联 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李京京、2017级本科生段思羽、2017级本科生张雪颖组成的北京工业大学代表队(指导教师方娟)获得华为ICT大赛2019-2020全球总决赛创新赛一等奖。
六、 软件学院
★
1. 学院介绍
★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教育部批准为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拥有国家首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和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并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软件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物联 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得“十一五”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优秀奖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成果奖;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 。
软件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20余人。外籍教师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北京海聚人才 3 人,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师项目 1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此外,学院还聘请有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其他高校教师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授课;现已具有本科、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软件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
★
2. 专业介绍
★
(1)软件工程专业(实验班)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首批入选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培养适应国家及北京经济建设和 会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 会和环境意识,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相关技术和实践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具备设计与实现大中型软件系统、管理和改进软件过程模型、组织领导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兼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开拓意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化的高素质软件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于在各种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从事应用软件开发、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