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软件赋能各个领域,不管是将软件“嫁接”餐饮、娱乐等行业,带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新业态,还是将软件“植入”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交通、智慧 区、智慧政务等便捷生活新模式,都在深刻变革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近年来,温州市相继引进DXC Technology、航天云 、天心天思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软件业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长足发展。据统计,2021年,全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5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23.2%。
但不可否认的是,产业规模偏小、产品水平偏低、产业人才偏少,依然是温州软件产业的短板。对此,在广泛调研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征求有关部门、专家、企业意见和建议等基础上,我市制定“十条政策”,从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品牌、开拓市场以及生产要素保障等五大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加快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支持项目招引,对新引进或新设立的软件业企业,根据企业类型、销售额规模分别给予奖励,其中“世界500强”“中国百强”企业,按其销售额给予不超过15%的奖励,最高奖励1500万元。鼓励企业规模升级,根据企业年度软件业务销售额规模,分别给予奖励;对首次上规的软件业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新入围中国百强的,给予200万元奖励。
在创新投入方面,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研发投入超过200万元且占销售额比重超过6%的软件业企业,在现行企业研发费用补助政策基础上,再按研发费用的1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对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认证、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资质认证、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和获得 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资质等的,给予奖励。
在品牌提升方面,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软件行业国际标准的奖励100万元,制定国家标准的奖励50万元,制定行业标准的奖励10万元,制定“浙江制造”标准的奖励30万元。获标准创新贡献奖的,给予奖励;承担各类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也给予奖励。同时,对省级重点领域首版次软件产品、省级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国家级信创产品目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项目、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等予以奖励。
在开拓市场方面,支持软件业企业深度参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改革项目;鼓励软件业企业参与市外项目招标,按中标金额给予不同奖励。
在生产要素保障方面,重点在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和乐清、瑞安两市布局软件产业园,对认定的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给予奖励,保障其拓展用地,并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对园区内的软件业企业给予租金补贴。
据悉,该政策自今年3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吴晓 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