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2021年净利润大幅提升

摘要

√ 东软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其主营业务是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和系统集成业务,涉及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其他四大行业。

√ 东软集团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净利润大幅提高。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0%至87.35亿元,2021年净利润大幅增长至10.31亿元。从收入结构看,东软集团四大主营业务齐发力,其中2021年智能汽车互联贡献39%的营业收入。此外,东软集团成本合理浮动,科研投入保持稳定,创新业务公司整体收入持续好转。

√ 根据官 ,东软集团最早成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会员,在众多解决方案,特别是信创领域,均有适配和应用经验,通过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及企业互联等行业应用拉动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架构体系和全周期生态体系。

编审 | 李昕

排版 | 程欣雨

一、公司介绍

(一)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二)股权较为分散,实际控制人控股14%

二、财务状况

(一)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净利润大幅提高

(二)四大主营业务齐发力

(三)成本合理浮动

(四)科研投入保持稳定

(五)创新业务公司整体收入持续好转

三、四大主营业务

(一)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

(二)智能汽车互联

(三)智慧城市

(四)企业互联及其他

四、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与风险

1.竞争激烈加剧市场风险,新业态仍待培育

2.人力资源风险增加,公司人才引进受到影响

(二)机遇

1.数字经济政策开启,软件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2.国家政策频出,推动医疗信息化及 会保障行业加速发展

3.智能汽车产业持续变革,“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加速开启

一、公司介绍

(一)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软集团”,600718.SH)成立于1991年,1996年6月18日年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是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和系统集成业务。

成立三十多年来,东软集团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1991年,东软集团与阿尔派成立合资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展开合作。1994年,东软集团将软件与制造结合,进入医疗设备领域。在2000年至2022年期间,东软美国、日本分公司相继成立。2008年至2009年,东软欧洲公司成立,东软集团集体上市,致力于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2011年,东软熙康成立,开始进入健康管理领域。2014年,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引入战略投资者,加速医疗健康板块业务发展。2015年,东软睿驰成立,推动汽车电子业务向智能化、互联 化、新能源化布局。2018年,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成立。2021年,东软集团继续执行创新与全球化发展策略,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持续取得进展。

(二)股权较为分散,实际控制人控股14%

根据东软集团2021年年度 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4.02%,其余股东持股均低于10%,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表1:东软集团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二、财务状况

(一)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净利润大幅提高

根据公司财 ,受益于已积累的在手订单和持续的市场拓展,2021年东软集团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新签合同额首次超过百亿,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均呈现较好增长态势。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3.66亿元、76.22亿元及87.35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0%。2019年至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0.17亿元及10.31亿元,2021年净利润大幅增长。此外,截至2021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75%,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图1: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亿元)

(二)四大主营业务齐发力

根据公司财 ,东软集团四大主营业务分别为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及企业互联及其他。2021年,在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领域,东软集团持续以 IT 技术驰援抗疫一线,同时参与国家医保、人 新一轮“省级集中”项目招标,2021年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业务收入15.42亿元,占比18%;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集团此项业务2021年全年收入为34.09亿元,占比39%,并且年内新获车厂定点订单再创历史新高;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持续推动“智慧云城市”战略,已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协议50余个,2021年全年收入为17.55亿元,占比为20%;在企业互联及其他领域,东软集团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收入为20.3亿元,占比为23%。

图2: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

(三)成本合理浮动

根据公司财 ,2019年至2021年,东软集团营业成本分别为61.75亿元、56.28亿元及64.50亿元,2021年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4.61%。从成本费用看,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98%,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62%,两者导致2021年营业成本的一定程度的增长。

图3: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成本(亿元)

(四)科研投入保持稳定

东软集团近年持续加大战略性投入,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 、区块链、大数据等战略方向上取得一定成果。根据公司财 ,2019年至2021年,东软集团研发费用分别为10.04亿元、9.60亿元及9.77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0.04%、12.60%及11.18%,保持稳定。2021年公司新增登记软件著作权427件,申请专利190件,授权专利248件。截至2021年末,公司申请专利2214件,授权专利110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980件,申请国内外商标748件,获得注册488件。

图4: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及占比(亿元)

(五)创新业务公司整体收入持续好转

东软集团以原有主营业务为基础和平台,通过软件、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在“大健康”“大汽车”等板块构造了东软医疗、熙康、望海、融盛财险等创新业务公司。近年来基于发展需要,各创新业务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力度,推动有效的转型和突破,市场影响力和业务内涵都有持续提升。2021年,各创新业务公司战略性投入的效果进一步显现,东软医疗、熙康、望海及融盛财险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25%、45%及60%,整体收入水平持续好转,同时业务内涵和价值进一步提升。

图5:2021年公司创新业务公司整体盈利(万元)

东软医疗作为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及服务的领先提供商,拥有CT、MRI(磁共振)、DSA(血管机)、GXR(X线)、US(超声)、PET/CT等医学影像设备以及MDaaS平台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末,东软医疗产品销往全球110余个国家和地区,历史装机量超42000台;东软医疗的MDaaS平台解决方案,结合互联 、云计算及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及技术进行医学影像行业变革,已覆盖16000名医疗机构客户。

熙康作为中国领先的基础医疗服务平台,打造了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并建立云医院 络,连接医疗政策、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公司,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医疗服务的高效交付。截至2021年末,熙康已在28个城市拥有云医院平台,基于平台的互联 诊疗、远程医疗、互联 护理、电子处方、健康管理等业务持续发展。

三、四大主营业务

根据官 ,东软集团最早成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会员,在众多解决方案,特别是信创领域,均有适配和应用经验,通过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及企业互联等行业应用拉动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架构体系和全周期生态体系。

(一)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

在医疗健康及 会保障领域,东软集团业务覆盖卫健委、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商保、养老等行业领域,利用“ABCD+IoT”(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等前沿技术元素与“智能互联 +”融合,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公司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健康生态系统,用信息技术构造赋能健康与医疗服务的平台与生态,推动技术与医疗的融合,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产业变革。

第一,在“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领域,东软集团持续参与抗疫,并以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根据公司财 ,截至2021年末,东软集团拥有600余家三级医院客户、2700余家医疗机构客户,覆盖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百强名单中近70%入选医院。云HIS产品覆盖全国50000余家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在智慧医保领域,东软集团作为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承建厂商之一,面向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提供包括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在内的智慧医保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面向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全业务的成熟产品与服务,并不断探索和实践围绕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联动”应用创新,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助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提升定点医药机构服务水平。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市场份额,2020:建设新型医保信息系统》,东软集团稳居中国医保信息系统市场领军地位,位列市场份额第一。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全国各地建设上线,东软集团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在医保信息化领域的领军者地位。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公司财 ,2021年公司参与了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和全国24个省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包括13个省级平台核心业务经办系统建设、6个省级平台公共服务类子系统建设、11个省级平台监管监控类子系统建设,承担了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全国200多个医保统筹城市的建设,先后完成了青海、海南、河北、重庆、甘肃等全省上线工作,并实现了在北京、陕西、山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级医保业务突破。根据公司财 ,在2021年新一轮医保平台升级过程中,公司承接的省级医保信息平台数量、省级平台核心经办系统数量、中标项目数量、中标金额均为行业第一,保持市场领军者地位。

第三,在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全面解决方案领域,东软集团覆盖人 平台从顶层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软件服务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构建一整套服务于 会各类人群和企事业单位,覆盖 会保险、就业创业、劳动关系和人才人事的智慧人 解决方案,并与 会救助、 会福利、医疗保障、商业保险等融合,构建“大保障”解决方案和打造“互联 +人 ”的新模式,助力政府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大保障体系。

第四,在东软大健康领域,东软集团在“大健康”板块构造了东软医疗、熙康、望海三家创新业务公司,与公司自有医疗健康业务协同,形成了在“大健康”领域的生态联盟。2021年,三家创新业务公司战略性投入效果进一步显现,整体业务内涵持续提升。

(二)智能汽车互联

东软集团是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企创新的核心合作伙伴,为全球车企及产业链客户提供面向下一代的汽车基础软件平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EV 动力系统、车云一体、智能通讯、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的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表2:东软大汽车业务

(三)智慧城市

作为智慧城市的赋能者、数字经济的创新者、数字中国的建设者,东软集团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驱动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公司推进“智慧云城市”战略,以更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促进城市数字化产业升级,构建了集咨询规划、建设实施、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业务框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 等新技术,成功构建了覆盖政府、企业、 区、家庭和个人的产业集群,打造了惠民、兴业、优政的智慧云城市解决方案与服务。同时,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部分,公司持续用软件赋能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及 会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创造数字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通过加快数据平台建设、数据汇集整合和数据共享开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通过“互联 +政务服务”“互联 +监管”打造新型智慧政府;在运营商生态建设方面,作为运营商打造算力 络的支撑者与提供能力服务的生态伙伴,构建以5G、算力 络、智慧中台为核心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民生服务方面,加快发展数字环保、智慧教育、智慧交通、互联 +金融、智慧能源等智慧化服务体系,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截至2021年末,东软集团已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协议50余个,分布于9省31市5县,包括广西、山西、甘肃、贵州、天津、西安、郑州、厦门、石家庄、南昌、哈尔滨、大连等地,覆盖人口5亿5千万。

(四)企业互联及其他

东软集团通过数据中台和智能运维产品提供跨域数据融合治理和数据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数据中台方面,公司提供跨域的数据融合治理与数据服务创新能力,协助客户管理数据资产。东软集团基于UniEAP业务基础平台、SaCa云应用平台、RealSight大数据高级分析应用平台三大系列的几十个行业领先的高级分析应用平台,提供面向金融、民生、医疗、教育、交通、新媒体等多个领域的数据中台服务。2021年,公司发布数据中台2.0,进一步强化了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资产、数据开放共享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多种能力,完善了数据资产化的全流程;在智能运维方面,东软集团提供从云到端的全方位智能运维产品,更好地贴合业务场景,为政企事业单位、金融、医疗、教育等多行业客户提供多重运维体系保障。2021年,公司参与中节能光伏质检以及工业组态场景中的产品研发、测试和实施部署工作,推进工业智能化和“数字孪生”场景落地及平台关键技术的突破。

东软集团聚焦客户价值,以软件技术服务和云管理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在BPO/ITO领域,东软集团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迈进,面向互联 、金融、制造、消费电子等垂直行业提供智能BPO解决方案,全面支撑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在全球化方面,东软集团建立了支持20多种语言的全球交付体系,具备覆盖亚太、辐射欧洲、中东及全球主要市场的成熟交付 络。在合作生态方面,东软集团与业内厂商共同搭建智能运营合作生态,为行业众多客户打造轻松、智能、个性化的交付体验;在云管理服务领域,东软集团聚焦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运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公司加强与国内外领先云服务厂商的合作,并成为云厂商及电信运营商的云及大数据生态合作伙伴,积极助力企业上云。公司的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业务以及云管理服务业务在金融、电信运营商、制造业等战略关键客户拓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实现了业务的转型升级。

四、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与风险

1.竞争激烈加剧市场风险,新业态仍待培育

由于世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且围绕技术路线主导权、价值链分工、产业生态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之来自国内同业及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增加,均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伴随公司业务持续转型升级,公司业务与医疗、汽车等宏观消费能力的联动关系不断加强,同时终端消费者对云计算、物联 、移动互联 等新业态的需求和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培育,这些都将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2.人力资源风险增加,公司人才引进受到影响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格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业务规模化发展及转型的严峻诉求,以及受行业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影响,公司在成本费用上的投入将更大。同时,受疫情影响,行业人员择业更加谨慎,这些都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高地建设等造成压力和挑战。

(二)机遇

1.数字经济政策开启,软件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国家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软件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软件定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未来将培育“软件定义”创新应用生态,建立面向智能 联汽车、智慧城市等典型行业领域的“软件定义”解决方案。

当前,经济 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发展新阶段,加速向 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驱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创新。可以预见,软件对融合发展的有效赋能、赋值、赋智,将全面推动经济 会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数字经济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家政策频出,推动医疗信息化及 会保障行业加速发展

随着我国 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医疗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十四五”时期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将统筹开展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完善智慧医院分级评估体系和互联 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加快医疗专属云等重大基础平台的建设,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互认和业务协同,加快“互联 +医疗健康”发展。在智慧医保领域,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提出了“智慧医保”的发展目标,同时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等。

在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领域,国家 信办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优化数字供给能力,完善全国统一的 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动民生保障体系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民生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

3.智能汽车产业持续变革,“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加速开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汽车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由于汽车产业的不断变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化、 联化、智能化”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下,软硬件解耦带动汽车软件架构向SOA迈进,成为整车E/E架构发展的新趋势,以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车联 等业务为重点方向的汽车电子行业的战略地位和市场规模都得到极大提升。

面向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伴随《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国家车联 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规划纲要》等多项政策的发布,以及高端新型汽车系统渗透率的提升和智能 联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我国汽车电子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