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 络视频会议广泛运用,“屏幕共享”功能逐渐普及。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不法分子利用的新型“诈骗工具”。
仅仅是“屏幕共享”,自己账户里的钱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
什么是屏幕共享 ?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此类诈骗中,骗子往往冒充“公检法”或注销校园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平台客服人员等,诱导受害者使用 络会议视频内的“分享屏幕”功能。
一旦受害者使用此功能,即使骗子不主动询问,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密码时跳动的字符、收到的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案例
冒充“公检法”屏幕共享在线办案
近日,辖区居民S先生接到一名自称“兰州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其涉嫌广州一起诈骗案件,让他跟广州警方对接。孙先生在加上所谓的“广州警官”的微信后,这位“警官”便给孙先生发了“通缉令”,并要求孙先生配合调查,否则将给予“强制措施”。
随后,对方与孙先生视频,称因办案需要,要求孙先生提供“保证金”,并将所有存款都集中到一张银行卡上,再把钱转到“安全账户”。
期间,通过“屏幕共享”,对方掌握了孙先生银行卡的账 和密码。孙先生先后跑到多家银行,取出现金,将钱全部存到了一张银行卡上。正当他打算按照对方指示,进行下一步转账时,被民警及时赶到劝阻。在得知孙先生泄露了银行卡 和密码后,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帮助孙先生修改了密码,幸运的是,银行卡里的近6万元钱没有受到损失。
“屏幕共享”诈骗手法分析
警方通过梳理分析接 案件发现诈骗分子实施“屏幕共享”诈骗基本都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冒充身份
赢得受害人的信任
第二步→引导事主下载软件
实施“屏幕共享”诈骗
在开启“屏幕共享”后,信息又是如何被盗的?通过一段“屏幕共享”使用过程的演示,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诈骗过程。
目前,“屏幕共享”正混合各种形式多样的诈骗出现,利用“屏幕共享”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还出现在冒充熟人领导屏幕共享确认事务, 络贷款屏幕共享填写资料,兼职刷单屏幕共享确认任务进度等诈骗套路中……
但不管混合什么类型的诈骗,实施诈骗的最后一步都是让受害者使用或下载可以提供“屏幕共享”功能的 络视频会议软件,目的就是偷窥用户手机上的隐私。
因此,只需防范一点,未经确认情况:千万不要随意打开“屏幕共享”。
一图让你看懂
“屏幕共享”新型电诈骗局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