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录取数据解读
志愿填 技巧分享
一模前后你必须了解的信息
12月21日 19:30↓↓
想必只要家有升学的娃,无论孩子正面临小升初,还是初升高,都知道参与科创类竞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并在大赛中努力获得奖项,继而能在中考与高考中占据优势,比如he丘班、五大学科竞赛等。
上海的科创赛事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点。关注科创圈子的家长们肯定注意到,大部分竞赛已经在悄(热)咪(火)咪(朝)地(天)进行中了。
有参赛需求的娃们可以对照 名时间表准备起来啦,具体赛事文件可以联系小编领取哦!
既然区赛都已经这么热闹了,那么万众瞩目的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赛又该怎么准备呢?
着手准备前,先让我们感受一下青创赛的获奖难度。熟悉青创赛的家长们,大都知道赛事每年1月 名,2-3月答辩,3-4月出终评成绩。
△以上为今年赛事的时间表
虽然近几年疫情不断,但完全没有影响娃(家)儿(长)们的参赛热情。
我们看一下31-37届的申 和获奖情况: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在参赛人数逐年飙升的情况下,所有类别的获奖率都逐年降低。尤其到了37届,一等奖的比率已经跌到了6%,可见其竞争之激烈。
青创赛之所以能成为赛事圏的“顶流”,一方面是赛事本身历史悠久,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快40届,对标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学预科科学竞赛——再生元国际科学与工程博览会(ISEF),而且赛项丰富。
另一方面,参赛资格则从小学到高中,均可参与。因此,无论是小升初还是高中的英才计划,甚至是申请美本时都会涉及到的背景类别。同时,由于近两年上海新中考改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既被纳入了上海市综评赛事列表,又是全国白名单赛事名单里的“常驻嘉宾”:
关于综评的科普帖前面已经有很多大佬分析过了,今天小编带大家浅浅回顾一下。
2022年是新中考改革的第一年,中考的录取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录取方式从以前的5种变成了3种:
① 自招:针对各方面都非常拔尖的学生,学生需要去心仪的高中考试,集体面试,个人面试,难度较高。
② 综评录取:市重点有60%的学生通过这个渠道录取,综评录取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没有自招那么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名额是直接分配到区和到校的,校内和区内竞争难度会比全市竞争的难度小一些。
③ 统招录取:统招这点就不多说了,按照中考成绩的排名进行统一划分。
委属市重点有65%的名额通过综评录取,普通市重点有60%综评录取,对于不是那么顶尖的学生,上四校,上八大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可以清楚地看出,综评分数非常重要。
那综评总分50分=由初中给的40分+由高中面试给的10分。
由于今年中考时,上海疫情较为严重,取消了面试环节,但是2023年以及未来,面试环节依然存在。下图是高考综评的场面:
初中综评面试也是类似,会有至少七人的小组作为现场评审。因此在评审过程中,如何通过短短的几分钟让评委看到孩子自身的潜力就显得额外珍贵了。此时,通过极具说服力的科创比赛经历能让孩子脱颖而出。
那么到底如何准备即将到来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呢?
备赛Tips
01
明确自己的赛道
青创赛分为不同版块,不同版块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科技创新成果版块要求最高,含金量也最高,申 材料包括:研究 告、实验日志、查新 告、项目图片附件等,每项材料都有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所以需要先熟悉往届的 名材料,按要求准备项目;
科技创意版块相对简单,只需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创意想法的内容、原理和应用等内容进行阐述,不要求制作成实物,也不需要提交论文,查新 告等,适合小学低龄段的孩子参与。
02
零基础学生如何选题:“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中小学生的科创比赛考评标准并非如很多家长认为的一定要使用高精尖的技术和从来未被人应用的方向,而是关注孩子是否能够在关注周边环境及人群的生活状态或学习情况,发现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利用现有的技术,解决现实的问题。
因此“求深”、“求新”、“求怪”越来越不受比赛青睐,反而是找到三个“特定”,即:
①合适的应用场景,如学校、街道、 区、运动场、商场等日常场景;
②关注身边的特定人群,如老人、同学、婴幼儿、残障人士、志愿者、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
③解决特定的问题,如便利出行、饮食服药、温度控制、环境监测、学习效率、生活帮手等。立足于小的切口,来解决切实的生活问题。
03
踩好时间节点
目前,距离38届青创赛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1个月内需要完成开题、市场调研、材料采购,设计原型、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查新,拍摄视频等,尤其是家长要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好每周的任务。
实在没有时间的,寒假期可以认真准备来年的比赛——3月份的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上海市创客新星大赛,下半年的雏鹰杯科创达人挑战赛和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04
跟着学校走别掉队
我的创新故事
科技创新,不止是对学科知识的夯实、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我们向着完满的自己不断成长、不断改善之路。——题记
2020年,疫情肆虐,给人们的生活带了种种的不便,似乎有很多的需求和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新冠肺炎病毒的进入人体的方式各种各样。比如它能通过鼻子、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进入人体并进而感染人体。为了减少人们摸脸的次数,我想通过制作一个防摸脸吊坠,通过提醒人们手接近面部,尽可能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所以我制作了一个防止摸脸的吊坠,吊坠的外壳由亚克力激光切割制作,轻巧美观。佩戴好吊坠后,当手去触碰面部时,红外距离传感器会检测到有遮挡物,就会给蜂鸣器通电,发出警 声,提醒人们把手放下,远离面部。经过调整红外发射管和接收器的角度,可以基本做到没有误 警的情况,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病毒能够通过粪口传播,马桶溅水会导致病毒的传播,除此以外,马桶溅水到臀部是大部分人都遇到过的问题,很不舒适。所以我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产生泡沫的设备,可以挂在马桶的水箱边上,从马桶的水箱抽水,无需额外的储水箱也不用对马桶进行改装,能够有效防止马桶溅水。这个课题是我研究时间最长也是收获最多的。在不断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专家评委老师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三次的更新迭代。我的作品从最开始的小塑料桶外挂着电子元件到最后设计并3D打印了外壳,从不精准的出泡量到经过数次实验,研究至少多厚的泡沫能够起到防止溅水的作用,在平常使用时多少计量多高厚度的泡沫才是最合适的,从最开始需要拖着一个笨重水箱到后来可以直接从马桶水箱内抽水。带着这个项目,我参加了2021雏鹰杯科创达人挑战赛经过了数轮答辩,最后获得了全市仅十名的“小院士”称 。
还记得之前带着泡沫盾参加了很多比赛,有校内的,有区里的,有全市的,甚至有全世界的。在全球发明大会上,我跟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少年一起交流想法,互相学习进取。在这场比赛上,我们要制作展板,录制路演视频。每一段经历都是我最宝贵的经验。还记得我做了两次展板,第一次我选择了手工制作,自己打印了展示内容,在 上找了各种图案进行装饰,在看到比赛中其他伙伴的展板,我也有了更多的灵感。后来从上海赛晋级到世界赛后,我重新制作了一块展板,我通过比赛中小伙伴们分享软件进行了制作,值得一提的是,那次的比赛要求全英文,在后续的答辩中,我遇到了来自各地的评委老师,有印度的、美国的、新加坡的等等,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各国教育理念的不同,虽然有翻译老师的辅助,我也提升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包括后来参加韩国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发明竞赛,面对一门全新的语言,我找了韩语翻译,让我在答辩中能够更加自如向评委介绍我的课题,最后获得了银奖,全国共八个项目得奖。
疫情后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又吃到了久违的学校食堂。这次,我又把目光放到了最常见的问题——粮食浪费上。我发现很多解决粮食浪费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我就思考,怎么样才能从根本解决粮食浪费的问题呢?只要一开始为同学们准备适合每个人的饭量,同学们不就可以既吃饱又不浪费了。但是又不断衍生出了问题,怎么样知道同学们能吃多少?爱吃什么?难道要一个一个去记录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实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最后在与老师的讨论中选择了深度学习技术,只要给他足够的样本照片,就能学会判断餐盘是否被吃干净。在整个过程中最记忆犹新的就是照片采集的过程。当时本以为会受到同学们的拒绝,但不仅是老师,全班同学都积极配合。
我在班级中采集了两个星期,获得了237张餐盘照片。在校级答辩中,记得老师说过“真希望你的发明能用在我们学校!”一直以来的努力似乎在那一刻得到了肯定,我所做的发明确实能够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贡献力量。这个课题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赏识,受邀在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季启动仪式上进行介绍,在不断与不同老师的交涉中,我也从最开始不敢与他人展现自己的想法,到现在在这场有30万人看的直播上都能不紧张,能够侃侃而谈。或许这就是科创的力量。我们不仅能够从中学到各种在平时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不断提升。
除了这些个人的项目,我还和学校中的同学一同参与了2020年第四届“全能脑力王——STEAM青少年电视公开赛”,在这个比赛中,我们需要让小车从高台上滑下并滑行最远,将物理中重力势能的内容运用到了实际,对学科知识进行了巩固,增强了与伙伴合作的能力。
我希望我能够继续做出更多的新发明,不断更新迭代,达到真正可以使用的精确度,并做出理想的实物,并将它们产品化。做出真正能够投入使用,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便利的产品,为解决粮食浪费、疾病传播问题贡献一份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会以科技创新为己命,夯实基础学科知识、不断激发想象力、努力提升创造力,为国家、为全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获奖证书图
为了让孩子们能集中精力与少走弯路,奇立思推出科创竞赛班,以参加上海“白名单”及综评类赛事为培养目标,面向上海地区小学3年级及以上的青少年开设。
学生们通过5天系统性的项目课学习,不仅了解基础编程、电子电路、物理、计算机、工程等知识,更能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将平时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学会真正的应用,并做到举一反三!
Day 1 课题方向与方案探讨
课程导师将激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与条件,结合身边的生活小事,打开思路、大胆畅想,并从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三个方向出发。
Day 2 背景调研与设计原型
通过项目前期的大量背景调研,深入了解项目背后的意义和研究方向,并着手进一步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设计原型,绘画手稿图。
Day 3 实物制作
开始着手项目的制作,并进行基础性的元器件、电子电路、编程等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研究课题,完成基础实物框架。
Day 4 实物制作与调试
进一步深化项目实物的功能,并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反复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完善实验日志。
Day 5 论文与反思
由于学生们自身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且储备有限,必然会带来项目制作上的困难,将在课程导师的指导下,反思自身科创项目的缺点不足,为将来做更深地探究打下基础。此外,学习论文的基本格式,并着手准备。
部分获奖案例(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第37届上海青创赛 一等奖
运动反应能力训练器
X同学 六年级
第37届上海青创赛 一等奖
人脸识别借还机
L同学 九年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