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拥有7万多粉丝的 友“互联 分析师于斌”发文称,“微信会根据用户喜好推荐相关广告,随时监听用户的喜好和搜索来推荐相关APP的广告内容。”这条微博引发了大量关注,目前的转发量已经高达5.5万。
友“互联 分析师于斌”用9张图片来阐述如何关闭该功能,“关闭此功能后直接就无法监听了,从而是随机推荐广告内容”。我点开每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发现他说的其实是微信的“个性化推荐广告”功能。
微信的个性化推荐广告功能真的能够说明我们正在被时刻监听着吗?其实并不是这么理解的。腾讯也对此回应称:“微信是绝不会做的。”
微信为什么要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广告”?
能够基于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广告推荐的APP,其实并不是只有微信。因为安卓系统的特殊性,导致安卓生态下的用户,整体的付费意识都不太高。
对于大部分安卓用户而言,如果你的应用软件需要付费下载后才能使用,用户完全可以换一个同类型的免费软件,安卓应用市场的软件,可替代性是很强的,这也就导致了应用软件难以实现商业化,而且绝大部分APP都是免费的。
那么免费软件要怎么实现盈利呢?互联 广告。而个性化的广告推荐,意味着更加精准的用户展现和更高的用户转化率,营销的效果更好,收入也就越高。
首先,微信这个软件是免费使用的,也没有内置任何的付费项目,所有的功能我们不花钱都可以用,那微信怎么赚钱呢?庞大的用户数堆积起来的可观的私域流量,就是微信最大的收入保障,用户就是他们的资源。
但是微信的个性化广告推荐,依靠的并不是全天候监听用户,因为监听其实是一种非常低效的信息获取方式。腾讯的隐私保护指引里有这么一段话:收集是实现上述功能所必需的,我们在实时处理之后,向你返回处理结果,不会保留你的数据。微信的广告推荐,其实是根据你当前的数据进行在线的更新和匹配的。
为什么会有在微信上跟朋友聊完啥,就马上给我推啥广告的错觉?
除了微信,我们的手机里还会安装各种应用软件,这其中既有大公司开发的软件,也有小公司推广的应用。
对于某些有底线的大公司而言,如果是自己的用户,已经留在了自己的平台上,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给别人商业化,而伤害了自己的用户,从而降低自己产品的价值。但是某些小平台、小企业,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如果售卖共享的用户数据能让他们赚大钱,他们完全不会介意这些信息的最终用途。
如果你的手机系统有应用行为记录功能,看看有哪些软件一直在后台读取你的剪切板,基本上就是他们干的没错了。
被APP侵犯隐私的情况难以避免,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应用的窥探。
比如说只使用手机系统自带的输入法,比如不使用的时候,关闭应用的麦克风和摄像头、通讯录等权限,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重置一下我们手机的设备标识符。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下载一些保护隐私的工具软件。比如可以全面管理APP权限获取的“APP Ops”或者“看门狗APP”,比如可以阻止摄像头和截屏的“vmos app”,比如运用了反编译技术,可以把内部沙盒空间和手机系统隔离开的“坚果隐藏app”,这些都能够有效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被应用软件“监听”了?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