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系统迎来重要里程碑,近日,高德地图公布的导航数据显示,北斗系统已经超越GPS,拿回了国内导航系统的主导权,这也是继北斗系统加入国际中轨道搜救系统之后的又一个好消息,国之重器再显锋芒。
北斗超越GPS,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
此前,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GPS似乎已经成为导航系统的代名词,甚至有人以为GPS就是导航的意思,但当北斗系统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以后,已经很少有人会这样认为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高德地图每天调用北斗卫星的次数已经达到2100亿次,而且每次定位调用的卫星数量比GPS还要多出30%,从中国启动北斗一 工程到今天,经过了30年的时间,终于拿回了国内导航系统的主导权。
今年上半年,我国已经有128款手机支持北斗定位,不少导航软件也做了适配,在使用北斗导航的过程中,用户可以看到有多少颗卫星参与了定位服务,还能看到卫星的编 和角度,体会到北斗卫星全方位的支持。
相较于GPS来说,北斗系统有哪些优点
首先,GPS系统毕竟是美国的,首先针对的不是亚太地区的用户,定位精度大概是在10米左右,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开始出现了例如自动驾驶等对精度要求更高的应用。北斗作为咱们自己的导航系统,安排的卫星数量更多,在这方面也就更具优势,定位精度能达到1米左右,可以实现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等功能。
其次,GPS属于单向通信卫星,只能发出信 但是收不到回应,而北斗系统则利用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反向链路,可以发回反馈信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人不幸被困,会选择向国际搜救组织发出信 ,但是无法确认是否收到,而北斗系统则兼具“已读”功能,对于求救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励。
再次,北斗系统还具备独一无二的短 文技术,在发送时可以不受 络通信的限制,而且自带高精度位置信息,单次能够发送40个汉字,尤其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通信中断以后,这个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北斗在全世界范围应用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中国北斗自此获得了国际认可,正式加入了国际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今后就能与美国和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卫星一道,为全球的搜救工作提供服务。
同时,北斗的很多相关产品已经在国外落地,在非洲赛赛农业合作的田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进行喷洒农业和测绘等工作,就连拖拉机上也升级成了北斗自动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农村作业效率。
中国北斗卫星的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目前已经有120个国家用上了中国的北斗产品,也就是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随着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球不是问题。到时候,无论你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北斗的服务,现在不妨就拿出手机来体验一下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