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末,华晨的破产震惊了车圈。这个曾经是重点国有企业,拥有员工4.7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900亿元,直接或间接控股、参股四家上市公司,并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与宝马合资成立华晨宝马公司,有中华、金杯、华颂3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2018年,华晨集团营收突破2000亿元,利税达到359.7亿元,成为辽宁省第一个年销售额达两千亿级的省属企业。然而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倒了,让人猝不及防。
倒下的华晨留给其它车企最大的警示莫过于“合资依赖症”和“核心竞争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看透了这一点,处于迷茫中的北汽虽然没有依赖合资的先天优势,但在核心竞争力上越走越远。
华为赋能,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极狐阿尔法
当我们在关注着新能源市场每月销量的动向时,真的很难再看到曾经伫立在巅峰的北汽新能源了。
根据北汽蓝谷发布的七月份产销快 来看,该月实现汽车产量为350辆,1-7月合计汽车产量为9574辆,同比下滑73.81%;7月汽车销量为3491辆,同比增长73.76%;1-7月合计汽车销量为16709辆,同比下滑37.46%。其中,极狐实现新车交付525辆,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
极狐阿尔法这个对于北汽来说是天选之子的存在,在一番造势之后并没有担当起它应有的重任。而北汽蓝谷深度转型之下依赖于华为的赋能打造智能高端品牌极狐,能如其所愿的促使北汽蓝谷在转型调试中走向正轨嚒?
就极狐的产品本身而言,有着高端的制造工艺和硬核的科技属性加持,确实获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在最近的一场碰撞试验中大显身手,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再加上背靠北汽集团这颗大树和国企的标签,可谓是占据了一切天时地利人和,不管是资源还是背景极狐阿尔法真的无可挑剔了。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北汽最后的筹码
北汽在新能源低端市场的失守是不可规避的事实,而高端品牌极狐的推出根本上的意义是带领北汽走出阴霾,同时还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本以为万众期待的高端品牌极狐有了麦格纳的全程参与和华为的Hi加持,机械素质不错,软件体验绝佳,力挽狂澜也不在话下。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销量表现的仍然是极为惨淡。尤其是在消耗完车展带来的热度后又回到了原点。
北汽将希望和未来全部寄托在华为的身上,这点华为也确实无法推脱,麦格纳没问题,华为没问题。但北汽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受益于早期北京限 以及对城市的局部保护,在没有太多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北汽躺着赚钱的姿势太过于安逸了。
在近两年来新能源退补的进行,结果躺着赚钱的习惯让北汽一时难以适应,站不起来了。缺乏核心技术的北汽急需找一个再能依靠的大树,仰仗这华为的技术来翻身。
但北汽忽略了最终要的一点是极狐阿尔法S并不是华为唯一的合作车型,北汽也并不是华为的唯一供需关系。同期上市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不仅得到了华为余承东的站台,还火速的占领了华为的部分零售店。直接在华为店面的销售,让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短短两周就突破了6000的订单量。这样来看,即便是手握Huawei inside筹码招来不到太大的影响力。
顶尖的性能,并非毫无瑕疵
被倾尽资源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放眼市场来看与之抗衡的对手确实寥寥无几,但这并不能代表它真的就尽善尽美了。
论配置,入门即高配基本都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了。零百加速3.5s,最长708km真续航,堪称同级别中至高的水准。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所谓的708km真续航其实就是NEDC续航,百公里加速3.5s也是仅限华为HI版,其他版本差不都都在8s左右,在同级车型中处于末端;何况708km长续航(零百加速仅8.3s)和零百加速3.5s还分属不同版本车型,消费者只能二选一。
这就是极狐阿尔法埋下的一个坑,不注意的消费者甚至对这个小小的细节都没曾关注。
此前,就上汽拒绝与华为合作的态度来看,出卖灵魂的名声虽然不好听,但对于北汽是无奈之选。像蔚来、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他们本身就是押注智能驾驶技术,这是它们的底限,当然不会用别家的。而威马有百度注资当然是阿波罗,其它传统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又没有成就,所以北汽卖的也无可奈何。
七个月,1795辆的实际销量,北汽蓝谷的困境似乎让我们看到华晨的一幕要重新上演。核心技术没有,软件开发依赖于华为。北汽蓝谷真正的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华为没能救活极狐,那极狐又怎么可能带领北汽蓝谷冲出突围呢?
守护·文
有图,有文,有料,有趣
入驻平台:
【百家 】【今日头条】【新浪微博】【易车 】【知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