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1493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产业规划引导—特色孵化平台服务体系—‘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合伙人机制—应用场景开放”,环环相扣的特色孵化服务模式让创业更简单,为成果转化落地开辟出最短路径。中关村软件园让“蚂蚁”也能与“大象”共舞,让2.6平方公里的园区敞开怀抱成为新科技的“试验场”,让每颗创新的“金种子”都能与园区的孵化生态产生协同效应,与创新资源完成深度链接。
完善孵化 络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孵化体系
△2020年,中关村软件园举办的创新之源大赛
中关村软件园依托“创新之源+双创加速营”的模式,围绕“原始创新-孵化加速-规模化发展-资本市场放大”等不同阶段的企业需求,着力优化提升以“硬科技”为核心的创新孵化体系,构建涵盖“共性技术支撑、人力资源、国际交流合作、智能政策匹配、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八大服务的特色孵化体系,并探索构建“选、育、退、荐”的项目筛选与企业流转机制。以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为例,通过云数据中心、融合通信平台、5G+边缘计算平台等6大公共技术支撑,共谋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城市配套新布局,促进智慧服务的夯实与迭代。
依托特色孵化平台和孵化 络体系,中关村软件园全力服务企业的每个创新愿望,加快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以全力扶持创新创业项目的成长发展,让初创企业蜕变生长。
探索孵化模式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从优化创新供给端服务着手,中关村软件园探索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孵化模式。
2019年9月,中国国际“互联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示交流中心落户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软件园筛选优质师生共创项目落地转化,有效强化了高校体系和区域、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与合作。
人才是创新孵化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是“产学研用”合作链中的灵魂。在顶层战略层面,中关村软件园,通过园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大讲堂活动等方式,助力园区把握发展方向,引介相关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放大关键创新者的灯塔效应,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软件园的创新体系推动下,人才这一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加强劲有力。
构建孵化生态
打造园区成为“超级孵化器”
中关村软件园助力创新项目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化能力。应用需求牵引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重要突破口。中关村软件园拥有700多家企业、近10万从业人员,仅园区一期日均进出园区车辆达4万辆次左右,在智慧交通、智慧运营、商业服务等方面有大量的实际技术需求,因此园区天然成为了一个具有开放和真实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
中关村软件园承担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及“科创中国”试点园区的建设任务,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打造良性开源生态,加快形成大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END
(部分图片来自 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