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企业BI软件如何选择

1、基于直接连接业务系统出 表的 表工具(OLTP应用)

代表厂商是润乾 表,后来是帆软FineReport。

此类 表工具的优势是开发比较灵活,同时含数据填 和补录功能;不足是非基于OLAP的BI 表工具,导致不支持基于多维的 表操作,比如基于同一维度的钻取表,就需要做多张表,通过链接的方式来实现;同时,由于做表前要通过sql语句锁定和加载分析的源数据,不能充分使用数据库的性能,因此大数据量下的计算性能和高并发下的性能是其最大的弱项。

也正因为此类 表这些不足,润乾新一代产品集算器定位在源数据库与 表的中间层,致力于解决数据库到 表的计算性能问题。帆软推出FineBI,试图通过BI技术解决相关问题,但由于基于OLAP技术的积累时间较短,其直连数据库的实现直到今年年初才发布,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基于DW/BI理论的传统BI工具

国外代表厂商: IBM收购的Cognos、Oracle的BIEE和SAP收购的BO

国内代表厂商: 亿信华辰的亿信ABI、思迈特的SmartBI

这类分析工具,较好地解决了多维 表操作问题以及性能问题。但国外工具在中国式的复杂 表实现上处于弱势,同时由于BI工具偏应用层,各项目中不可避免有些定制和二次开发的需求,国外公司在此类问题上基本上无法响应。由于基于OLAP技术,因此BI工具本身不能提供数据的修改和补录相关功能,国外工具在这种场景下就捉襟见肘。

这类工具国内还有一个典型代表厂商思迈特(SmartBI)。思迈特团队对DW/BI有比较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最终把产品发展成一个基于Excel做设计器的 表工具和一个面向业务使用的自助分析工具。基于Excel做 表设计器,一是无法实现在线设计与共享,二是也不符合国家对某些领域要求的自主安全可控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对标FineReport,未能很好地解决 表工具固有的缺点。

3、面向业务人员使用的敏捷BI工具

国外代表厂商:Tableau

国内代表厂商:帆软FineBI、亿信华辰豌豆BI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有很多公司开始研发直接面向业务用户的敏捷BI工具。国外有代表性的是Tableau,Tableau一开始的产品定位就是为了替代Excel,单机用户在本地完成各种快速的设计与分析操作,重点强调与数据的互动,以及各种分析方式的操作互动。这类工具由于其定位问题,在制作各种复杂的统计 表的能力天然不足。

国内也有很多的厂商做敏捷BI,比如帆软的FineBI、亿信华辰的豌豆BI。第一个版本的FineBI由于严重依赖FineReport技术,因此其第一个版本的BI更想定位为传统BI工具,重点解决多维分析的能力,但从市场反馈来说,无法做到与FineReport的明显区分,因此其后续版本的BI逐步趋向于敏捷BI工具。但由于其在OLAP技术上的经验很少,还是需要把分析数据打包成的专用数据包,然后BI工具基于专用数据包进行分析,这个专用数据包的作用相当于帆软自有的数据分析模型(类似于OLAP数据库或者cube的作用),需要自己完成对数据分析模型的管理和维护。直到最近,其才发布能够直连OLAP数据库的引擎,相关能力还需要项目上的进一步验证。

亿信华辰在共用核心OLAP引擎技术上单独发展了一个面向业务人员使用的豌豆BI,定位为更简单,更易上手的自助分析BI,其中采用了很多智能化技术提供产品的自动化,让用户操作更加简便,比如数据表导入时的自动建模技术,数据画像功能,多表的自动关联技术,图表智能化推荐技术,以及图表动态自动关联技术等。

4、基于互联 技术和资源的创业型BI

代表厂商:阿里云的QuickBI、 易有数、海致BDP、神策数据等

由于很多人都看好BI的市场和应用场景,因此有些互联 公司在自身应用的基础上开发了BI产品,如阿里云的QuickBI,以及 易有数等,这些工具属于轻量级的工具,其业务地位在公司属于边缘业务,因此得不到重视和发展。

还有些从互联 公司出来的创业团队创立的公司,如海致BDP和神策等,这些公司的产品重点是基于saas或者某类业务应用场景的BI应用。因此这类BI工具的通用性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验证。

小结:以上分类基于各厂商产品发展过程和技术路线,酌情参考。每家企业情况不同,在进行BI商业智能工具选型的时候,必须结合以上的各类BI工具各自优缺点,在需求、成本预算、业务部署和开发周期之间找到平衡点,然后最终确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16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