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江苏经济 会事业发展积极贡献青春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
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决定,授予万子铭等42名同志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青年创新团队等18个青年集体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授予王艺澄等19名同志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他们当中,有国之重器的科研团队、有科技兴农的青年集体,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的青年突击队、有传播红色文化的义务宣讲团,有投身国防事业的研究团队、有保障生态环境的创新集体,有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有迎难而上勇敢逆行的消防卫士……
他们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江苏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全省广大青年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江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激扬青春、书写人生、实现梦想,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青春担当,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
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共42名)
万子铭
连云港新海湾码头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
他岗位平凡,但劲头不凡,作为一名码头技术人员,先后创新码头装卸新技术16项,获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优秀成果3项。他在“快”上下功夫,发明正面吊盘圆吊具,将圆盘的单车卸车时间从12分钟缩短至2分钟,效率提高5倍,助力港口盘圆作业迎来革新;创新技术使钢材装卸效率平均提高230%,刷新国内港口钢材装卸效率纪录。他在“省”上下功夫,用价值8万元的集装箱稳箱器实现了两台价值600万元“正面吊”装卸作业中的工作量,节省大量新设备采购费用。他在“净”上下功夫,设计制作“散货自卸防尘罩”,得到企业推广应用,显著改善港口环境质量。
凡进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教授
他从医十余年,聚焦于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脊柱脊髓损伤”医学难题,系统研究脊髓损伤微环境失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探索脑脊液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改良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他参与研发的系列脊柱骨折微创手术器械,在全国11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应用800余例、直接节省国家医保费用近3000万元。他带领研究团队初步建立从基础机制、应用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的脊柱脊髓损伤立体化研究体系,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和 会效应。
王猛
淮安市公安局 安支队副大队长
面对犯罪团伙,他是“铁血尖刀”,刻苦钻研 络新技术、新应用,创新战术战法,在打击新型 络犯罪技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面对人民群众,他是“忠诚卫士”,危急关头,奋勇担当,参与侦破公安部督办重特大 络案件60余起,参加全国专项会战30余次,多次作为会战组长带队开展技术攻坚。面对团队伙伴,他是“领飞头雁”,倾囊相授,共铸荣光,牵头组建淮安“猛禽战队”,先后7次在全国性 络攻防赛事中获得佳绩。面对爱人亲友,他是“空中飞人”,从警十二年,八次进藏,青春逐梦,一身四方。他用不懈奋斗,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庄严使命。
王玉东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他深耕能源金融研究领域,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他践行学者责任,积极为江苏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围绕海洋经济发展领域的一系列观点文章被国家级主流媒体刊载 道,产生广泛 会影响。他潜心育人,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深入研究,带出了一支业务精通的青年科研团队,指导多名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获能源与气候金融国际会议等重要会议优秀论文。
毛亮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他合成了放射性标记的石墨烯,解决了复杂体系中石墨烯难以定量和追踪的难题,阐明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过程与机制及其环境风险,为我国石墨烯类纳米材料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响应国家召唤,作为重要成员参与新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主持10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5项,组建了一支勇于创新、水平一流的青年科研团队,指导学生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大学生“挑战杯”江苏赛区特等奖等。
甘霖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中心主任
包培
淮安市淮阴区公益 工师事务所理事长
她放弃稳定安逸的工作回到淮安创办 工机构,推行“ 工+志愿者”工作模式,孵化 会组织16家,发展志愿者6000余人,推动镇街 工服务站在区域落地生根,做出样板示范。她带领团队探访2万余名弱势群体,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2000余场,足迹遍及600余个城乡镇村。她在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心理援建,完成近千人的心理辅导救助。她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能力,温暖他人、奉献 会,成为全省青年 工的榜样。
朱威
新华日 交汇点两微新闻部主任
她在坚守中记录 会变迁人间百态,于执着中勇立潮头激浊扬清,用勤快的脚力、敏锐的眼力、善思的脑力、独具的笔力,走遍江苏各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 道。她是融合尖兵、探路先锋,想点子、磨创意、出精品,用一个个创新性互动新闻产品,让 道内容更具“ 感”,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唱响主流舆论的“交汇点声音”。她参与多个现象级新闻产品的制作,用全新的形式,向受众呈现多彩奋进的江苏,作品覆盖人群超1亿人次,曾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刘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