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我有 交恐惧症”,生活中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不过,专业心理医生表示,与人交往时有些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 交恐惧症是一种疾病,患者感到很痛苦,甚至常年呆在家中,不能到学校学习或外出工作。
怕在别人面前“出丑” 她把工作都辞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紧张,你一定可以。”每次出门和别人见面前,32岁的李女士都会这样反复给自己加油打气。
然而,无论如何鼓励,给自己多少心理暗示,一见到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李女士就开始心跳加速、慌乱起来,越是想控制自己,脸越是涨得通红,汗也跟着出来了,“感觉周围所有人都在盯着我看,恨不能立刻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躲起来”。
时间久了,为了不在别人面前“丢脸”“出丑”,李女士出门次数越来越少,工作也辞了,没有必须做的事坚决不出门,即便偶尔出门,也会在办完事后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
“这是典型的 交恐惧症”,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济钢医院)心理治疗师陈绪清听了李女士的倾诉,仔细问诊后,给出了这样的诊断。
交恐惧主要是指面对正常的 交场合,患者会表现出与周围环境和事物不相符合的恐惧焦虑情绪,并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不同程度心慌、胸闷、头晕、出汗。
“患者很清楚这种紧张和害怕是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因此会设法回避相关的 交场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米国琳介绍。
交恐惧不等于腼腆 内向和外向不分优劣
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美国 交恐惧症的患病率为13%左右,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调查数据。
“门诊中我也遇到不少 交恐惧症的案例,不过只有部分明确是因为 交问题前来就诊,经过问诊和检查明确 交恐惧症,更多的是因为其他问题前来就诊,在询问病史时,发现存在 交恐惧的情况。”米国琳介绍。
近年来,米国琳发现, 交恐惧症患者就诊量有所增加,“并不是因为这类患者发病率增加,而是大家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主动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 交恐惧不等同于性格内向,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陈绪清表示,性格内向的人并不害怕和人交流,只是相对交流较少,但不会对正常 交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内向腼腆和外向活泼两种性格特点也没有优劣之分。
“我特别讨厌和陌生人说话,能打电话解决的问题绝不会约见面,能微信或短信留言的,绝不会打电话,只想和熟悉的人交流,我一直怀疑自己有 交恐惧症。”不少 友这样描述自己。
对此,陈绪清解释道,单纯从这种行为来看,并不算 交恐惧症,关健还要看这样做的原因。“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很快,有人是为了节省时间,有人则是回避型性格的体现,如果是后者,则需要调整一下心态。”
“ 恐”者自我要求高 过于追求完美
有学者认为 交恐惧症可能是这部分人群的大脑部分皮层、海马体发育不够完善所致。
从心理角度分析, 交恐惧症患者通常严重缺乏自信,对自身要求很高,甚至有些完美主义,却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这和成长经历有关,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孩子做什么,给出的都是负性评价,没有表扬,让孩子心理严重受挫。”陈绪清说。
李女士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儿童时期,“从小我有什么事稍微做不好,爸妈就会说我笨,我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就怕他们不满意。”在学校里,即便成绩不错,李女士也非常低调,害怕老师注意到自己,“只要不注意到我,就算我哪里做得不够好,他们可能也发现不了。”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 交恐惧症,父母婚姻冲突、父母过度保护或遗弃、儿童期遭遇虐待、儿童期经常搬迁等,也会增加孩子 交恐惧的风险。”米国琳介绍,还有些患者刚从学校踏入 会,因为工作和竞争压力,对 交认知出现问题,也会导致 交恐惧。
如果性格过于孤僻,或经历过创伤性或“羞辱性” 交事件,更容易出现 交恐惧。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过度依赖虚拟 交,反而会陷入更深的孤独
如今各种 络 交工具流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不过,米国琳表示:“这种 络空间的 交,看似增进了朋友间的交流,但在虚拟的 络空间中,交流形式仅限于文字、图片与视频等虚拟媒介,不能真实感受到朋友的情绪、深刻理解朋友说话的用意,也无法体验身临其境的情感交流。”
在虚拟 交中,大家似乎在一起,但屏幕会阻隔掉很多情感。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增进感情,实际上还会让人陷入更深孤独,形成“群体性孤独”。
亲朋好友相聚却各自低头看手机,降低了大家对真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专注度,真实的 交变得越来越浅显。
米国琳认为,破解年轻人“ 恐”,“首先,作为个体要有主动想和大家在一起的愿望,只有现实中的陪伴才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互动,缓解内心的孤独感”。米国琳说,同时,可以培养更多兴趣爱好;年轻人在一起时彼此要有更多包容,在一个团体中感受到更多的被接纳感。
陈绪清表示,如果自己无法缓解 交恐惧状况,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治疗可分为专业心理辅导、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抗焦虑和抗抑郁)和认知行为治疗等。然而遗憾的是,目前 交恐惧症的就诊率不高。
陈绪清表示, 交恐惧症人群需要增加自信,身边人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对自身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接纳,允许自己在 交活动中犯错。“克服 交恐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锻炼、坚持。”
“ 恐”小测试
记分方法 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圈出相应答案,此数字也是每题所得分数。将分数累加便是最后得分。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答:(1 2 3 4 )
3.聚会及一些 交活动让我害怕。答:(1 2 3 4 )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答:(1 2 3 4 )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答:(1 2 3 4 )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答:(1 2 3 4 )
7.我害怕当众讲话。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答:(1 2 3 4 )
9.看见陌生人不由自主发抖心慌。答:(1 2 3 4 )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答:(1 2 3 4 )
结果解释
(1-9分)放心好了,你没患 交恐惧症。
(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可能不妙。
(25-35分)你已经处在 交恐惧症中度患者边缘,需求助精神科医生。
(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严重的 交恐惧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医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