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多元钱对于有些人来说,不算多;但对于家住石家庄行唐农村的村民郄先生来说,这是他养几年的羊,连带把种的粮食卖了,才能赚到的血汗钱。
可没想到,最近发现这些钱却被11岁的女儿玩 易游戏充值花光了……
郄先生说,自己腿部患有先天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年迈,父亲腿部也患有残疾,妻子还有智力障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3个孩子在县城住校读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全家老小就靠郄先生放羊维持生活。
上银行取钱时却发现钱没了,当听到银行卡的钱没有了,郄先生非常焦急,但却无计可施。
过了两天,经银行查询得到的回复是,通过支付渠道显示游戏充值花光了银行卡的钱,无法找回。
钱是怎么花掉的呢?
据郄先生女儿说,某天刷西瓜视频刷到一款 易游戏,便下载了玩,游戏需要买装备买皮肤,买个新皮肤穿上去挺帅的。
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花了那么多钱,就是按照它的流程去支付,其实花了那么多钱自己也挺自责的。
目前,郄先生还在跟游戏平台沟通,
类似的案例在石家庄可不止一例。
打赏主播一万多,孩子怕被发现卸载银行软件
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很多学校都采用了 上授课的活动,平时没收的手机、IPAD也正大光明地回到孩子手中。
石家庄市杜先生家上初一的女儿小雨(化名)就在 ” 上 课 ” 期间,持续打赏游戏主播花了一万多。
杜先生在石家庄市医药行业工作,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在坚持上班。爱人也忙于工作,女儿小雨则每日在自己的房间用手机 ” 上 课 “。
某天,杜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手机上的农行 APP 不见了,这是他平时常用的软件,怎么会不见了 ?
他从应用市场又下载了一个,登陆一看,原本余额 1 万多的农行卡只剩下 800 多元,再一查明细,这张卡从 2 月 10 日开始,每天都通过微信财付通密集支出,8 天时间,支出达 1 万多元。
是谁每天在花钱 ? 钱花哪里去了 ?
杜先生问了爱人,爱人说不知道。问女儿,女儿承认是自己花了,打赏主播了。
原来小雨在 ” 上 课 ” 期间,每天上某游戏平台看直播,主播总是要礼物,小雨就持续地给主播送礼物,送花、啤酒、棒棒糖、甜甜圈、皇冠、跑车、火箭 …… 钱就这样刷刷地花出去了。
因为怕杜先生发现,女儿还悄悄卸载了杜先生手机上的农行 !
这件事让杜先生又气又急,他查看女儿的手机发现,女儿在平台确实每天都在刷礼物。在直播页面的聊天记录中,主播们也总是在要礼物。
杜先生说,他一直以为孩子在学习、在上 课,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在看直播,还打赏主播。女儿的微信绑的是他的银行卡,幸亏他在 18 发现了,不然这仅剩的 800 多元很快也就没了。
事情暴露后,女儿哭着认错。杜先生也很后悔,不该让女儿的微信绑了自己的银行卡,也不该放松管理,这一段确实疏忽了,没有查看孩子天天都在干什么,致使她沉直播,花钱打赏。
但是杜先生也不甘心钱就这么花了,他认为孩子是受了误导,游戏平台应该给个说法。
当天晚上,李经理就给予回应,称事件已核实完毕,已启动退款,杜先生女儿打赏主播的钱将全额返还。
藁城一小孩玩“迷你世界”充值,平台称无法退款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石家庄藁城区也发生过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事件。
据 友@孤芳不自赏描述,3.10 早上,突然发现支付宝的账单了有一系列不明支出,查看明细才知道,是孩子在玩一个“迷你世界”的游戏充值的金额。
充25元,可得250个迷你币,充50元,能买500个迷你币。
密密麻麻的账单累计下来,从3.6 到3.9 这几天,孩子充值大概1100多块钱!
联系各方平台后得知,追回钱款需要提供孩子是未成年人的证明,和孩子在家上课的证明,和那些账单明细等。
最后得到平台的回复却是:钱款无法退回!
未成年给游戏充值!可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另外,2020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法发〔2020〕17 )。
其第一项关于合同案件的审理中的第9条显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 络付费游戏或者 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 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按照上述规定,八周岁以上的孩子为游戏充值的,需要经家长的同意,追认,充值行为才有效的,所以孩子为游戏充值后,如果家长不追认的,游戏公司就需要退还充值的款项。
如果是8周岁以下孩子为游戏充值的,需要由家长实施,孩子自己充值是无效的,游戏公司也要退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