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春运大潮,中国铁路总公司介绍,第三方软件的相关机器特征已经被识别并被实施限制措施。即使用户花钱购买了加速服务,购票的成功率也绝不会像各个抢票软件显示的一样。
专家表示,抢票软件因被12306限制而无法起到加速功能,但仍宣传这一功能并收费,已属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已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用户:被诱导购买加速包后未支付被列为逃单
“只能它偷偷摸摸塞加速包,我不用加速就没诚信了?”在北京上学的杨晨晨因为一次买票行为,被智行火车票列为了逃单违规。
1月30日,杨晨晨打开软件准备买票,选择支付方式“抢到票,再付票款”时,被告知已被禁止使用该功能。平台页面显示“您之前在抢票中存在逃单行为,需要尽快补款,逃单行为将严重影响您的信用”,违规记录中,从北京到无锡的1月9日订单里有一个加速包逃单待补款30元。
“1月9日平台通知抢到票的时候,我才发现购买了30元的加速包,不能接受。我直接取消了那个订单,重新抢没有购买加速包的车票。结果没过几分钟就抢到了,还是那张票。”杨晨晨疑惑,重新买票是取消了加速包的订单,为什么还需要支付费用。
智行火车票有诱导购买加速包行为。
官方:限制第三方抢票软件
由于第三方抢票软件致使个人隐私信息存在安全隐患,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日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管理。
中国铁路总公司1月27日介绍,第三方软件的相关机器特征已经被识别并被实施限制措施。也就是说,即使用户花钱购买了加速服务,购票的成功率也绝不会像各个抢票软件显示的一样。为出行安全,最好不要通过第三方代购 站和手机客户端购票。
高铁管家有诱导购买加速包行为。
而在以往的搭售加速包现象,转变成变相的诱导购买。例如,携程、高铁管家和智行火车票均在购买时,将含有加速包的蓝色或橙色按钮置于右下角,且在用户取消加速服务时再次弹窗,用户要取消两次才能完全避开收费加速包。
专家:抢票涉嫌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未对第三方抢票平台的行为性质作出明确界定,但是第三方抢票平台通过服务费、人工费、加速包等方式抢票,并获取营利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乘客的公平交易权,影响了我国车票交易秩序及交易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