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学习,到底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

现代 会,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学生也是如此。虽然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很多家庭也因手机而发生亲子冲突,但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手机有利于学习”。

手机是学习的“利器”,还是学习的障碍? 打开学生的手机,都有哪些APP……

手机App也能成为学习“利器”吗

放学回家后的张同学已经在课桌前苦苦思考了一个小时,但眼前的生物作业还是没有进展。题中的“氨基酸”、“肽链”、“脱水缩合”等复杂的字眼,让他头疼不已。期中考试临近,连基础作业都无法顺利完成,这让他有些焦急。 但是时间不多了,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他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搜题软件。

他简单的把问题拍了下来,传到软件很快就列出了各种搜索结果。令他惊讶的是,该软件不仅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查题软件甚至会给出一些老师没教过的、你不知道的方法,还可以总结公式。 在搜索软件的帮助下,张同学很快就明白了“蛋白质的肽链数=组成它的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缩合数”的公式。

后来,张同学在长期存在的“短板”学科生物学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将此归因于搜题软件的功劳。他发现,手机APP的学习功能不仅被“学渣”广泛使用,一些“学霸”也擅长使用。 比如班里“大牛”的手机,就配备了各种学习软件——刷题、查题、整理、打印。学习方便、高效、快捷:“刷题”找薄弱点,“搜题”找答案,“整理”扩大错题库,再“打印”错题, 将它们粘贴到错题本上,高效快捷。

根据简单的调查问卷,97.9%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APP辅助学习,57%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10-30分钟。 同时,94% 的学生表示使用手机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87% 的学生认为手机可以帮助解决家庭作业中的问题; 超过70%的学生认为App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而巩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在这些应用中,受访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应用分别是搜索题、词典、英语练习、短视频和音乐。它们主要用于解决家庭作业问题,整理错误的问题,学习英语 、拓展课外资料等。不少受访学生认为,学习类App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打开”。 善于借助工具学习比埋头苦学更有趣,更有效、更持久。

为什么有些同学“学会”了,有些同学“学废”了

然而,下载学习应用程序并不意味着它一劳永逸。不少受访同学表示,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有“血泪”的教训。有些同学是“一学就会”,而有些却是“一学就废”。

王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痛苦”经历。上初中的时候,她下载了某个查题软件。每天在做作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打开软件,不自觉地抄答案。其实很多问题是完全不会的,事后她也没有理解和掌握。后来数学考试成绩下来了,50多分的试卷上鲜红的数字深深地刺向了她,她懊悔不已,过后卸载了手机软件,转而踏踏实实学习。进入高中后,她安装了该软件,并将其用作学习辅助工具。 她说,“后来想了想,成绩下降的原因不是软件本身,而是缺乏自律。”

现在,王同学遇到问题会先思考,如果实在不会做再去搜索分析,最后打印出来,整理成一套错题。他经常在某个视频类app上找英语学习资料,从自己尝试理解开始,然后一遍遍地看视频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积累好词好句进行积累。

李同学是不使用任何软件的人,他的理由是他的意识不是很强,很容易沉迷于手机。 有一次,他想在手机上搜索一个单词,但打开手机后,他忍不住刷了20分钟的朋友圈。“用字典查单词只花了2分钟,但是用手机要花10倍的时间,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这位学生说,他卸载了所有软件,手机只是用来交流的。在他看来,如果有问题, 问老师是最好的方式,很多受访同学认为,并不是每一个学习app都是“良心软件”,比如有些app一开始就可以试用,体验效果非常好,如果再试一试,将需要购买VIP。 最烦人的是,买了讲课视频后,发现一些所谓的“名师”的讲课只是分析背诵,远不如自己的老师听得清楚。 “有时候,软件会利用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来吸引大家购买VIP,其实只是让页面炫酷而已。” 这也增加了一些开销,感觉不太划算。

正确使用App,方能事半功倍

如何正确使用手机App? 对此询问了部分老师、同学和家长。

郭同学:“你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使用应用程序不是为了处理作业,在找到作业的解决方法后,你应该把它反推回到课堂上的知识,巩固你的知识点。”

吴同学:“除了端正的态度,娱乐和学习一定要区分开来。 比如在学习app上找英语学习视频的时候,为了避免其他内容过于吸引人而分散注意力,最好找一些不是很复杂的、烧脑的素材。他建议看一些 TED 演讲和一些纪录片,在听的时候把单词和句子摘录好。”

李老师:“思考的过程不能省略,尤其是整理知识点的时候,不要直接复制App上的知识总结,自己总结整理比较好。” 称赞同学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但她认为独立总结知识点是学习中最关键的一步。

刘老师认为语文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深度思考的学科。如果使用搜索软件学习,可能会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习中不能省略独立思考的过程”。

对于“沉迷手机影响学习”的担忧,心理学老师建议:

第一:必须 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是否适合用手机学习;

第二:寻求帮助,比如有家长监督,学习时只用手机作为工具;

第三: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学习半个小时,可以刷手机5分钟,休息一会。

总之,为自己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app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它们没有“魔力”学习app只为学习提供了辅助, 学生最终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毕竟,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