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英,1980年春出生在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家里兄弟姊妹6人,他排行老二。
姐妹众多的一家人
17岁那年,初中毕业的王贤英到广东打工。从流水线工人到销售员,再到与人合伙在广州创立公司。
王贤英老家的土房子推倒重建,住上了小洋楼。兄弟姊妹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新屋里的家庭合影
学历不高的的王贤英,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闯出了一番天地。
初中毕业含泪外出打工
1980年3月,王贤英出生,王义凤夫妇非常高兴。虽然王贤英是老二,却是长子。那个年代,生了儿子,家里是有面子的。
没读过多少书的王义凤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个有用之人,给他取了“贤英”这个名字。
王贤英从小读书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砍柴、割谷、插秧,上学之余,小小年纪的王贤英尝尽了做农民的酸甜苦辣。
上初中后,成绩好的同学都憧憬着将来考到阳新一中,再考大学。或者,考到阳新师范,三年毕业后就可以分配当老师。
1996年,16岁的王贤英参加中考。成绩出来后,按当时的分数线,王贤英可以选择上高中,他什么也没选。他知道家里没钱供他上学,他想早点帮家里减轻负担。
1997年春,怀揣着一张身份证,稚嫩的王贤英跟着姨父来到广东江门打工。火车上,王贤英看着家乡越来越远,未知的前方扑面而来,眼泪扑簌落下。
做流水线工人,给家里寄钱
王贤英到江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塑料厂里做流水线工人。
那是个不到100人的小工厂,车间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工厂实行两班倒,一班12个小时,从没熬过夜的王贤英有时候站着都能睡着。时隔多年,王贤英对这这段经历难以忘怀。
工厂没有一天假,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一下班吃了饭倒头就睡。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王贤英领到了500元钱工资。那时发工资都是领现金,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王贤英感觉自己的手在颤抖。
发工资那天,他饭也顾不上吃,坐车到银行先去把钱存起来。接着,他又把钱寄回家。
那时,姐姐王丽华在外打工,工资不高。老三王贤豪还在上初中,老四王红云、老五王仙云、老六王贤忠都在上小学。父母为了供几个孩子读书,平时忙农活,农闲时到处找副业准备孩子们的学费。
1998年,大姐出嫁,能帮衬家里的只有王贤英了。
做销售做到自己开公司
在塑料厂干了近一年后,王贤英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这样干下去,一辈子就是个流水线工人。
听说深圳机会多,1998年,王贤英拉着一个老乡来到深圳找工作,两人辗转找了两个月一无所获。
家里还等着他寄钱回家呢。王贤英又重新回到江门的塑料厂干了一阵子。后来,经在广州某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的堂叔介绍,王贤英跟着别人学做销售。
王贤英买了一辆自行车,跑遍广州的大街小巷推销药品。哪里有公厕,哪里的银行可以免费喝水,哪里有公园可以中午将就着休息一下,王贤英心中都有数。
“儿子寄钱回来,一次比一次多,我和他妈妈都很高兴,外人都是看表面,他受的苦不跟我们说,我们做父母的心疼啊。”说到这里,王义凤忍不住擦眼泪。
做销售期间的2001年,王贤英寄了4万元钱让父亲建了一栋二层楼房。当时,农村建两层楼的很少,王义凤如今说起来依然很自豪。
2003年,小王贤英3岁的老三王贤豪结婚。彼时,王贤英还没谈女朋友。
2008年,王贤英与人合伙创立了广州建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负责技术,他负责市场。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别人都是先成家后立业,我哥是反着来,先立业后成家!”王贤英的妹夫邢勇笑着说,大哥在这个大家庭里一直是个榜样,他们都以他为傲。
2008年创立公司的同时,王贤英在广州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62平方米的二居室。2009年,王贤英与广东潮州籍女孩结婚。
公司从创立之初的7人发展到150人,还一度准备在新三板上市。
王贤英庆幸自己小有成就,但有件事一直让他心存遗憾。2004年,母亲蔡美芳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诊了十几万,母亲还是走了,那年,她还不到50岁!”提到母亲,被村里人誉为“孝子”的王贤英眼眶湿润。
如今,大姐王丽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广州买房定居,几个妹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也过得不错。王义凤在子女的要求下搬到阳新县城跟着小女婿邢勇一起生活。
“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勤奋。”多年来,王贤英和弟弟妹妹都记住父亲这句话。
“我觉得一个人一生做到两点就不会差到哪去,一是勤奋,二是孝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孝顺的人德行好,自有天佑。”王贤英笑着说。
同题问答
回望人生这40年,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一点是什么?
王贤英:到广州闯出了一番事业
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改革开放40年的感悟。
王贤英:坚持自己的理想,持之以恒地去实现它。
置身于新的历史时期,你对未来有什么期望?
王贤英:企业处于爬坡阶段,还需要稳步前进;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
扫码观看采访视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