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发展趋势

无论你愿不愿意,时间总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前行,2020还是过去了。这个世界就像是一系列的随机事件所组成,就像去年初爆发的疫情,谁也没法预测到,同样谁也没预测到疫情能一直持续到2021,照这个架势,口罩,这辈子都别想摘下来了,呵呵。

好了,闲扯了这么多,还是回归正题,今天的Topic 与底盘无关,但与底盘工程师有关,与我们所用的软件有关。

今天就来聊一聊软件的发展趋势,好像更上面所述有点矛盾啊!是的,我无法预测,但我只谈感受,软件归根结底是工具,如果好用,功能强大,那肯定就是趋势,就像Windows 取代了DOS,微信取代了短信……

现代 会的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软件,抛开底层的系统软不谈,每天我们所操作的应用软件就成千上万。文员要用office,工程师要用各种工程软件,对外交流需要Outlook…..如果局限到一个底盘工程师,那每天几乎都离不开的CADMBDFEA软件……

现在的大部分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都安装在本地电脑,启动的时候将程序从硬盘读入内存来进行操作,帮我们完成各种任务。但这种存在了几十年的模式恐怕在未来要改变了。

怎么改变?我觉得 络化就是一个趋势,本地不再安装软件,一切借助 络…..其实很多大企业的局域 已经这么做了,但我今天所说的是面向整个 络,因为外面的资源更丰富,还是让我来讲讲自己的亲身体会吧!

作为一个业余热爱电子开发的底盘工程师,经常会自己动手开发一些诸如测温、测力、测压的工具,也或者自己搞一些诸如 络时钟等等的小玩意。

做电子产品开发的朋友都知道,开发电子产品,原理图和PCB是绕不过去的。之前一直用安装在本地的EDA软件:KiCad

作为一款免费的EDA KiCad虽然用起来上手还可以,但画过板子的人都知道,画PCB最大的痛苦不是原理图,不是布线,而是“库到用时方恨少“。尤其一些冷门的、最新的器件,自带的库里基本没有,怎么办?要么 上海搜,要么自己照着器件DataSheet建库,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非常痛苦费时的一件事。

最近在开发一个小玩意的时候,一个小兄弟推荐了一个 络版的EDA。很多电子专业的同行估计早都知道并且用过它了,实话实说,老司机的我还真是一次接触,但“一见钟情”,就这么爱上了,呵呵。本地软件的各种痛点在这里都不存在了。

贴图为证,好东西好共享,好在不与咱们的平台有冲突,嘿嘿。这个 络EDA 有客户端可以下载安装,懒得下也没关系,直接浏览器里敲入地址就可以用。

在使用过程中我逐渐感觉这将是所有应用软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比本地的EDA ,这款 络EDA 的拓展性功能真是太强大了。

首先,它的器件库非常的丰富,基本上没有你找不到的器件。这些器件库有 站提供的,有硬件开发商体统的,还有些是开发者共享的。无论哪种方式,你只需要在它唯一的库里搜索,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原理图,分装形式一应俱全。

另外, 络EDA 无缝对接PCB生产商,你可以在完成设计之后直接下单进行生产……

在这个小平台上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团队,实现 络合作,无论你在天涯海角,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 络,都可以参与项目开发(宅家办公不是梦),另外还发现一个非常颠覆性的结果,就是这个 页版的软件是没有办法盗版的,哈哈……

其实细想,如果将这一理念,扩展到其他类的软件上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我用CATIA 软件,如果达索也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那将是非常有利于设计开发的,你可以用到最新的功能,看到别人优秀的设计(别人愿意分享的前提)….

当然,软件 络化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关于数据安全了。 络平台设计,相当于把自己的设计放在了 络服务器上,而非本地电脑,都很担心其安全性。关于这一点,我倒是认为,这么一来责任倒是更清晰了,如果我的设计泄露,那我直接找 络平台即可,我付费给平台,平台就有义务做好保密。相反,本地电脑保存数据,无论是通过拷贝还是 络,反而更容易泄密且不容易被调查,你觉得呢?

我始终认为技术层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观念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最新汽车行业招聘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8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