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科技赋能︱记“交丰杯”一等奖获得者软件中心(上海)

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上海)“腕上生活”团队,凭借新颖的软硬件结合思路和专业的技术实力,精心准备、紧密配合,一路披荆斩棘、激烈角逐,最终在“交丰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获得一等奖。

软件开发中心(上海)获“交丰杯”创新大赛一等奖

技术团队引领,业务模式创新

“腕上生活”作为全场唯一的以“硬件+软件”结合的创新方案,不仅着眼于方案的软件实现,更针对手环的硬件热点技术细节,如指纹识别、静脉认证、脱腕检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前瞻性研究,结合硬件技术成熟度、制造成本及我行业务收益做了可行性分析。

创造贴身贴心更安全的“腕上生活”

腕上生活”项目,由技术团队发起,从技术引领到业务创新,实现科技赋能业务,为我行打造出“硬件入口,软件变现”的业务模式。

众智雏形打磨,砥砺方出硕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回顾从初赛到半决赛的参赛历程,从最初创意的萌芽开始,到最终方案确定,软件中心(上海)的领导、团队成员和相关同事在创意与思维的持续碰撞中,推动腕上生活创意的发展,使之更行之有效、贴合实际。整体方案从V1.0到V20.1,不断精益求精,讲稿从“打死不改版”到“没打死继续改”中不断掇菁撷华。

反复调研、调试硬件设备

在对雏形的不停打磨中,“腕上生活”团队始终秉持着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为了验证指纹识别和脱腕检测关键技术点的可行性,团队和硬件厂商反复调研、调试硬件设备,并提出多种方案,综合对比选择,终于产出了第一台“腕上生活”工程机雏形,这也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信心,并激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意。

在雏形打磨的过程中,“腕上生活”团队印证了众力出众智、砥砺出硕果的真理。

创新点亮金融,智慧创造财富

进入半决赛后,团队成员不敢懈怠,反复观摩复赛现场视频并研究专家们指出的尖锐问题,如过分强调技术上的创新,忽略了创意和银行业务的具体联系;又如缺乏对技术可行性的进一步验证。这既是创意的不足,也是技术引领创新容易忽略的通病。

团队成员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延伸,必须符合业务的发展,在业务的发展中找到自身定位,并逐步沉淀。

团队重新审视了项目创意,意识到问题所在,进一步挖掘金融场景,将科技元素融入金融业务,立足于银行业务背景,打造用户极致体验。

团队反复打磨方案

对于技术上的亮点,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积极搭建实验模型,进行技术验证。从立意到立案,从模型到测试,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不断优化自身方案。

最终呈现的方案,将创意充分融入金融业务,同时点明技术的可实施性;方案演示思路清晰,诠释出“硬件入口,软件变现”,打造“刚柔”并济的“金融+服务”软硬结合的生态体系,构建智慧金融生态圈的创新理念。最终“腕上生活”团队凭借着出色的发挥,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并成功入选“交通银行独角兽创新团队”。

现场展示环节

我们相信“创新从来不孤独”。未来,“腕上生活”项目将秉承独角兽团队的创新精神,通过部门联动、条线联动,保证项目的落地性和可实施性。围绕拓源增客和创造价值,做大客户基础,做实有效客户,在提升客户服务综合能力的过程中与客户创造共同价值。

打造创新文化,续写创新篇章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软件开发中心(上海)始终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建立创新人才库、技术专家库,为创新项目开辟人力资源绿色通道,鼓励员工创新挖掘、集思广益,打造全员创新的文化氛围。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腕上生活的团队成员横跨70、80、90后,但活力更胜00后。团队成员包括项目领队茅利华、产品经理刘华、生物识别专家师维、移动支付与安全专家林层林、系统架构师林立辉和营运推广经理方盈、韩春美及软件开发中心(上海)其他同事,团队成员同心协力,坚持以科技赋能,智慧转型为理念,为创新交行注入新活力。

为腕上生活的团队成员点赞

未来,软件开发中心(上海)将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专于创新思维成长成熟,勇于创新能力跨越提升,助力“186”战略施工图稳步推进。2019,创新永不止步,未来更加可期!

【软件开发中心(上海)供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