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修音:为什么软件上显示修准了,听着还是不准?

很多刚开始学习自己修音的同学会发现软件上明明显示自己修的是准的,听起来却仍有音准问题,或者一不小心就会修得很“电”。

01

依靠听觉,而不是视觉

刚入门修音的同学在修音时很容易依靠修音软件界面显示的音高线去判断修音的准确度;还有的新手有强迫症,很喜欢几乎每个音都修,恨不得每个音的音高都在标准值上几乎没有抖动、每个音头都十分准确地卡在软件提供的标准 格线上。

然而,修音软件给出的音高线只是算法加权而出的结果,一些人声中并不属于音高的部分也会被算在内(如齿音、咬字细节)。歌手演唱中常用的滑音、转音,经过不同音高的时值特别短,短到修音软件要么将其视为抖动,把几个音高不同的相邻的音都合成一个大长音;要么机械地将一个字分成很多个不同的音高块。这些都会导致修音软件的视觉画面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听感上的音高。

所以,修音软件的视觉界面只是参考与辅助,修音还是应当以听觉为准。录混师应当培养对音高(至少是相对音高)的敏感度。

真正修音的时候也不是每一个音都要修,而是听感上存在音准问题才去修。

02

标准与人性化的平衡

新手很喜欢将人声素材的音高、节奏都修得特别标准,这其实很容易破坏人声素材的人性化。尤其是成熟歌手的演唱中自带的律动、音头音尾的处理,是歌手重要的个人特色。所以说,修音实际上是标准与人性化平衡的艺术。优秀的人声后期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也考验着修音者的审美。

在修音过程中优先考虑不能修“电”。如果是为了追求电音等特殊效果,其实就没有必要那么辛苦让歌手练声、再辛苦来一趟棚里录个音、再让后期一个音一个音修了,直接整条过自动音高矫正、甚至用虚拟歌姬会更加方便。

声通常带有抖动,修音时需要判断哪些是能用的抖动(歌手通过正确的发声产生的扎实的颤音)、哪些是不能用的抖动(歌手因为发声位置不稳、气息不稳产生的抖动)。不能用的抖动直接删去;能用的抖动需要控制抖动的范围,有的颤音单听可能还不错,但是放到乐器多的伴奏中可能会和别的乐音打架。通常来讲,长音的开头可以有所偏离,音尾需要回归到标准音高;短音需要在音头就尽可能碰到标准音高。

03

录+混

在修音过程中,的确会遇到有的素材就是不能用,甚至是十几条里挑不出一条能用的。例如音准实在偏离过大,怎么修都电;或者缺少专业歌手声带闭合产生的扎实的基频,怎么修都听着浮、虚。

混音后期有两个目的,一是锦上添花,二是补救。显然,一首歌要想出彩,混音肯定是锦上添花的,而锦上添花的前提是,修音前的素材本身就十分优质。

所以,在前期录音中就获得理想的素材,比什么都重要。素材的理想与否的标准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音准节奏、情绪、歌手个人特色等。在录音阶段,录音师或监制就需要判断哪些素材是不能用、必须当下重录的;哪些是不够好,但是还在可修范围内的;哪些是出彩的、必须保留的。也就是说,录音和修音,最好是同一个人;或者录音的时候,拍板挑条的人(如总制作人、声乐制作人)或者修音的人最好在监棚。

04

积攒经验

-END-

音乐类招聘发布等…

请联系弦姐??

先人一步,从创作初期就建立杜比全景声的空间思维??

声音设计课程硬核升级??

分享 收藏 先赞后看 养成习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

author/jinwe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