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软件定义魅力发挥到极致的 也只有vSAN 了!

记得在年初时,我写过某银行从实验室测试到实打实的应用测试,在U2VL+vSAN的新平台上,这家银行搭载关键业务的应用,高效稳定地运行 Oracle 数据库。

这家银行在U2VL + vSAN 平台上 CRM日终数据跑批作业各过程耗时降低了82%!

这意味着这个银行可以将小型机上的 CRM 应用迁移至基于可扩展的分布式存储 vSAN 平台上,达到业务系统的技术要求,为新的数据中心选型奠定基础。

(具体点击:)

其实vSAN的功能不仅超出客户期望,企事录实验室创始人狒哥说,作为超融合基础架构软件解决方案,vSAN真正达到企业级Server SAN水平!

vSAN为何不断赢得用户和第三方的高评价?在我看来,首先是在功能丰富、可靠、稳定三者之间获得绝佳的平衡,并达到企业级可应用性。

第二,vSAN 特有的内核中体系结构为所有虚拟化应用提供闪存优化的性能以及可弹性扩展的存储;

第三,在应用层面,无论从关键业务应用还是容器的新一代应用都可以满足,迎合用户未来跨云时代的动态业务模式。

超融合元年 vSAN先行一步

数字化时代,企业保持竞争力以及最终盈利的程度与数据中心做出的决策不可分,很多用户都在整合资源优化其数据中心。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 交 络的环境上的应用模式,对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管理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超融合系统随之而来。

超融合系统(Hyperconverged Systems)与传统融合系统最大的区别,是有能力用同样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提供所有的计算和存储功能。以SDS替代了传统融合系统中的SAN,主要成分是构筑于标准服务器硬件上的软件定义存储加(服务器)虚拟化。

而闪存技术支持下的软件定义存储,是走向超融合系统的关键一步。

首先从应用趋势上来说,今年被称为中国超融合应用元年。

来自Gartner预计,全球超融合系统今年的增长率为79%,市场规模将从今年近2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50亿美元,在融合系统市场占比达四分之一(24%),并在2020年成为数据中心的主流。

在中国,按照IDC的统计,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达到了 91.7 百万美元,是2014 全年3倍多,2016年是超融合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作为软件定义存储的解决方案, 2016年第二季度vSAN超过去年同期的三倍(中国也是),成为全球增长强劲的超融合软件。

第二,现在在中国销售超融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粗略统计已经快近30家,既有VMware 、戴尔、EMC、华为、联想、新华三、 Nutanix等玩家,也有华云 际、青云、深信服、杉岩数据等创业公司。

其中,vSAN是VMware加速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超过 5000 家、中国有500多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使用vSAN。

第三,超融合在国内刚刚星期,在国外成熟度已经很高,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成熟度上,VMware都具备先天的平台优势。

超融合是一种形态,数据中心是很完整的系统,比如容灾,客户做语音、备份、监控、管理。客户不希望超融合成为另外一个数据中心孤岛,因此集成是核心,超融合和传统架构不可独立在外。

从技术来讲,有服务器有 络,软件层面的东西更多,还有虚拟化软件和超融合软件,可能有一些其他管理软件,这个软件堆站时间越长,对于IT技能的需求就越高。

vSAN属于软件定义存储,提供存储基本的特性。此外,VMware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计算 络连同虚拟化,融合在一起,可以纵横向扩展。

真正达到企业级Server SAN水平

作为SDS概念的创造者,VMware软件定义的存储产品的技术路线是将硬件抽象化的解决方案,将所有资源池化并通过一个用户界面(UI)或API来给到用户。

vSAN和VMware软件定义 络(SDN)、软件定义计算一起,构成了VMware完整的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愿景。

从第五代超融合基础架构软件解决方案vSAN 6.5来看,简单、快速部署,在可用性、稳定性、性能和快速响应等方面都达到真正企业级水平,足以支撑数据库、支撑大系统,构能够为所有虚拟化应用提供闪存优化的性能以及可弹性扩展的存储。

首先,响应速度提高10倍,vSAN简化的基础架构可将计算和存储作为一个整体轻松管理,从而使响应动态业务需求的速度提高10倍。

另外还可以减少孤立的硬件小环境、实现自动化调配、变更管理,使企业随着业务的增长轻松扩展基础架构规模。消除了传统的性能调整和规模设定任务,通过完全经过闪存优化的 HCI 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第二,TCO 降低高达 50%。

软件定义的存储具有智能特性,可加快实现服务器端的经济优势,利用价格实惠的闪存,以及为 HCI 提供最广泛的 x86 平台选择,消除传统的硬件存储成本,从而可以使总体拥有成本降低 50%。

第三,可扩展规模。

无论企业的应用是否在本地部署中运行,用户都可以为所有应用实施通用的存储平台,并将其作为通往云计算的重要阶梯。同事与 NSX 结合使用时,基于 vSAN 的 SDDC 产品体系可将本地存储和管理服务延伸至不同的公有云,从而确保一致的体验。

第四,看企业级vSAN的应用场景

据IDC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用户购买vSAN主要针对于关键业务的运行,其余的应用场景包括虚拟桌面(VDI)、研发测试、灾备恢复、存储双活、远程办公、集群管理、测试开发、SDDC等。

具体到实例中,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选择vSAN的原因,还在于vSAN分布式存储体系结构,万一发生故障时影响面积更小。

vSAN提供可避免各种故障的恢复能力,针对磁盘、主机、 络和机架等故障做相应感知,一份两份数据不会放在同一个机架里面,也不会在同一个服务器里。

同时vSAN非常便于对容量进行纵向扩展或横向扩展,而依托于vSphere平台,这一点很多超融合软件做不到,管理简单,与其他功能可以紧密集成。

结束语:

几年前,Netscape创始人、硅谷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发表了《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的文章,他从投资的角度说当今的软件应用无所不在,并且正在吞噬整个世界。

定义的数据中心,是 IT 演变的下一个阶段,迄今为止最有效、恢复能力最强和最经济高效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方法。

vSAN作为软件定义存储的里程碑, 部署简单、管理简单、使用简单、扩展简单、定位简单、设计简单,展示了软件定义架构的魅力,在各种应用中突出可靠的性能和具备高可用性。

同时作为VMware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基石,为虚拟化生产环境提供核心存储服务,把软件定义架构的魅力烨发挥到极致,接下来期待vSAN最新版本的更多的应用测试和应用案例呈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1月26日
下一篇 2016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