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软件也有“微信红包”“微信表情”? 北京互联 法院e案e审:侵权!

导读

因认为“吹牛”软件使用了与微信相似的红包界面和聊天表情,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腾讯科技公司)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腾讯计算机公司)将“吹牛”软件的开发运营方北京青曙 络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北京互联 法院分别对“微信红包”和“微信表情”两案进行一审宣判。

法院认定涉案“微信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具有独创性,构成美术作品;“微信红包”相关页面构成有一定影响的装潢。被告因实施不正当竞争,侵害了原告的信息 络传播权,需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59万余元。认定涉案“微信表情”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选择和独创性表达,具有审美意义,构成美术作品,原告对涉案“微信表情”享有著作权,故判决被告构成侵害信息 络传播权,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1万余元。

“微信红包”:有影响的装潢

原告腾讯科技公司、腾讯计算机公司起诉称,被告的“吹牛”软件中的电子红包页面与原告“微信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相同或构成实质相似,侵害了原告的信息 络传播权。

据此,原告请求:被告立即停止侵害著作权和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就其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原告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450万元。

被告还辩称,原告进行作品登记前有大量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作品发表,涉案“微信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不具有独创性;被告使用的电子红包与涉案作品存在差异。因此,被告未实施著作权侵权行为。

“微信表情”:构成美术作品

原告在“微信表情”一案中诉称,涉案微信表情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选择和独创性表达,具有审美意义,构成美术作品,腾讯科技公司对其享有著作权。被告未经许可,在其经营的“吹牛”应用软件中,提供与涉案微信表情完全相同的聊天表情,侵害了原告享有的信息 络传播权。

据此,原告请求: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万元。

被告则辩称,原告不享有涉案微信表情的著作权。虽然涉案聊天表情构成美术作品,但是在案证据不能证明原告对其享有著作权;被告已经停止使用涉案微信表情;原告主张的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过高,缺乏法律依据。

■法官释法

“微信红包”案裁判要旨

在“微信红包”一案中,原被告双方的争议焦点主要为:“微信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是否构成作品,被告是否侵犯原告的信息 络传播权;“微信红包”相关页面及微信整体页面是否构成“有一定影响的装潢”,被告是否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次,被告的电子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与原告主张的“微信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分别构成实质性相似,被告未经许可进行使用,使用户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原告的“微信红包聊天气泡和开启页”,故侵犯了原告的信息 络传播权。

第三,“微信红包”相关页面,是“微信红包服务”的整体形象,其相关页面附加的文字、图案、色彩及其排列组合,具有美化服务的作用,应当属于“有一定影响的服务装潢”。但微信整体页面仅是软件类产品的常规设计,没有体现独特性,不构成“有一定影响的服务装潢”。

“微信表情”案裁判要旨

在“微信表情”案中双方的主要争议焦点为:腾讯科技公司是否对涉案微信表情享有著作权;被告行为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信息 络传播权。

其二,关于被告提出的“奸笑”表情与百度团队在先设计的“滑稽”表情相同或构成实质性相似的抗辩主张,法院认为两表情在眉毛的位置、长短和形状等多方面均存在客观可识别的明显差异,且两表情传递出的情绪和含义明显不同,因此“奸笑”表情具有独创性。

其四,关于被告提出涉案“嘿哈”表情的原型来自卢某表情包的抗辩主张,法院认为,在案证据不能证明卢某的表情包早于“嘿哈”表情的创作完成时间,不能证明原告不是涉案“嘿哈”表情的著作权人。

其五,关于被告提出部分涉案“微信表情”来自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投稿的抗辩主张,法院认为来自开放平台的聊天表情的提交时间和上架时间均晚于涉案“微信表情”的发表时间,不能证明原告不是涉案“微信表情”的著作权人。

最后,被告未经许可在其经营的“吹牛”应用软件中使用了与涉案“微信表情”完全相同的聊天表情,侵犯了原告依法享有的信息 络传播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审判疑难新型案件树互联 治理规则

人脸识别、电子调光玻璃、VR眼镜、智能同传系统、电子签章系统、文书智能生成系统、批量立案系统、在线调解室、天平链、AI虚拟法官、数据可视化展示屏……在北京互联 法院,这些司法审判的好“帮手”俯拾皆是。旁听互联 法院案件的审理,会强烈地感受到,司法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竟可以如此完美。

据悉,自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 法院正式成立,至2019年6月30日,该院电子诉讼平台总访问量达3548万人次,在线庭审率达到98%,在线庭审平均审理时间55分钟,案件平均审理期限24天,预计法官全年人均结案数超过1300件。

北京互联 法院自成立以来,整合智能导诉、审务公开、诉讼工具、司法鉴定、案件执行、天平链存证六大业务,打造集“信息发布、审务公开、参阅查询、在线诉讼”为一体的诉讼大平台。实现诉讼环节全程 络化,案件的受理、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庭前准备、庭审、宣判等诉讼环节尽可能在线上完成。推出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实现了与审判系统、电子诉讼平台数据的实时互通,法官和当事人均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推动诉讼进展,当事人几乎不用跑法院。

一年来,该院审理了很多涉及互联 新内容、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涉 络乱象治理的典型案件。通过审理“抖音短视频著作权案”,确立了短视频是否可以构成类电作品等问题标准;通过审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诉斗鱼直播平台案”,确立了主播未经授权播放他人歌曲时直播平台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审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著作权案”,首次对现阶段计算机软件生成内容是否具有著作权及如何保护进行了回应;通过审理“ 红坠楼直播平台侵权案”,认定直播平台在特定条件下亦可能需要对 络用户负有安全保障义务;通过审理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明确打击 络黑产,维护 会公共利益;通过审理“教科书式耍赖名誉权案”,维护 络用户的正当评论权。

在借助智能技术,高效审理案件的同时,该院还输出高品质互联 司法成果,着力推进 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北京互联 法院先后制定了《天平链接入与管理规范细则》以及《天平链接入测评规范》,并完成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8个,已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 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上链电子数据超过508万条,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上千万条,案件审理过程中验证跨链存证数据1077条,涉及案件61件。“天平链”初步形成了集数据生成、存证、取证、采信为一体的审判服务平台,打通全流程在线审判“梗阻”,提高了审判效率。在国家 信办首批备案的197家区块链单位中,北京互联 法院成为唯一的一家法院代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6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