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后来三亚。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渐渐成为了别人的机器。
络不信你打开手机看看,只要你的手机连接 络,就能收到各类推送的信息。
xxx深夜与xxx携手进入酒店;
五五开黑节即将来临,限时皮肤免费领;
有小哥哥小姐姐发起了直播,赶紧去看看吧。
各种吸引眼球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占据着你的视野。
如果你拿别人的手机进行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在每个人的手机上,推送的信息都是不一样的。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时代,你的每一次搜搜、收藏、评论以及点赞。
甚至是在某个视频多停留十秒钟,都会被大数据抓取你的信息,以存入数据库。
系统会自动分析你 的喜好,然后向你推送你所感兴趣的东西。
这些信息,都是为你而私人定制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每天什么事都不想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各种软件上。想想就可怕。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咱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完后或许你会明白此文章标题的含义了。
1.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状态: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
学习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打开手机,刷剧、刷短视频;
工作时无精打采,在各种新闻热搜中流连忘返;
晚上跟同学开黑,直到手机没电。
第二天就顶着个黑眼圈,开始重复昨天的生活。
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自控力弱,爱贪玩,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原因是:人一旦习惯了舒适圈所带来的刺激环境后,就很难适应低强度的刺激。
这就像富人的生活,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节俭较难。
你习惯了用业余时间打游戏,即使是有一天把游戏给卸载了,也只会去追剧,而不是阅读。
你习惯了刷短视频的日子,即使戒掉了,也只会打开微博热搜,而不是去运动锻炼。
你沉浸在这些软件中,感受到了手机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快感。
你沉浸于虚拟世界的欢乐,忘却了现实世界的烦恼,那不如意的生活,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然而,一旦当你放下手机,无尽的空虚和落魄感便会向你袭来。
你感受到巨大的失落感,开始变得心浮气躁,却总是想做点什么。
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刺激环境,一旦脱离这种环境,就会变现出各式各样的不适应。
于是,为了重回高度刺激的【怀抱】,你习惯性地拿起了手机,在各种软件中放飞自我、欢呼雀跃。
然而问题是,你越是沉迷于游戏、刷剧、小说等等,你内心便会越空虚,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的结果必定是你彻底成为手机的奴隶。
虽然有时候也会振作游戏,但经常挣扎几下就放弃。
2.
如此长期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当你习惯了手机上各种各样的高频率刺激后,你会变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完成一件事情。
原因很简单,你的注意力都被这些高频率刺激的信息给捕获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每打开一次手机,每触碰一次屏幕,都会立即给你反馈结果。
久而久之,你的心态也就被【训练】成急功近利,喜欢追求短期速成。
所以,当你的注意力开始从某个高频率的对象转移时,只会转移到另一个高频率的对象上面。
比如,你玩了几个小时的手机,直到手机没电,这个时候你是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
因为学习对你来说是程度很低的刺激,你压根就没那个耐心。
即使是你强迫自己学习,也很难专注;还是会转移到高频率刺激的食物上面的,比如说变成玩电脑。
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位,反复【安卓—卸载】游戏,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
就算他把所有娱乐软件都卸载了,注意力也只会从游戏转移到朋友圈。
回想一下,你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看一本书,或者是思考一件事情了。
3.
接下来,请你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一个沉迷手机的人,他已经适应了高刺激的环境,那么他对阅读、学习这类事情是非常排除的,只会对信息娱乐感兴趣;
一个持续学习的人,没有被高频刺激的事物提升阈值,他仍然能够接受低频率的刺激环境,业余时间,他一直在坚持学习。
两三年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沉迷手机的人他,他的人生会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不值钱,逐渐被 会所淘汰;
而持续学习的人,他的思考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见识格局在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碾压着前者。
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啊,我一直有一个观点:
在这心浮气躁的智能信息化时代,仍能够静下心来阅读长文的人,比那些只关注十五秒短视频的人都优秀。
4.
那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1、远离那些高强度的刺激环境。
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会对他的生活习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那些轻易就能获取的反馈,我建议你远离。
不是说非要杜绝这些信息,因为这可能不太切合实际。
但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被这些信息所打造成容易受高频刺激的敏感体质。
凡事得有个度,你的时间应该放在对你人生长期有益的事情上。
假如你自制力弱,无法克制及控制自己,我建议你卸载。
没有了这些软件的的刺激,你的内心或许就没那么躁动不安。
2、让自己去做低刺激的事情。
我认为,这才算是治根治本。
我在文章前面说过,一个人习惯了高强度的刺激,就很难去做低刺激的事情。
确实,但如果这件低刺激的事情,刚好是你所感兴趣的,那么结果又很不一样。
比如,高三的时候,我沉迷漫画,而且讨厌上数学课,一上数学课我就看漫画。
后来,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这个老师讲课讲得特别精彩,时不时还跟我们互动,所以每次上课,我都非常认真听他讲课。
情况发生变化,我戒掉了漫画,喜欢上了听老师讲课。
高考的时候,数学是我考得最好的一门。
所以,如果你喜欢旅行,那么在某个周末,找好朋友,尽情去旅游吧。
你喜欢阅读,那么就叫上真心朋友,一起去图书馆阅读学习。
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恢复低频刺激的体质。
5.
必须要承认的是,喜欢呆在舒适圈,追求安逸享乐,这是人的本性。
而阅读学习、思考,总是跟人性相悖的,但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确实需要问自己。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买单。
是继续用手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还是走出这种状态,成就更好的自己,全看你自己的选择。
但你需要明白的是:人过得太舒服了,是会出问题的。
希望我们都能引以为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