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软件行业信用质量影响分析

软件行业在收入确认和销售回款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于第四季度;此次新冠疫情使得人员流动受到较大限制,但主要发生在一季度,短期内软件行业内企业的收入确认和回款将有所延后,影响相对有限,且随着疫情逐渐缓解、企业陆续复工和后续赶工,预计对软件行业全年业绩和现金流影响不大;加之软件行业内企业现金类资产相对充裕,债务依赖度不高且融资以银行借款为主,在疫情期间国家相关金融政策扶持下,短期内行业整体流动性压力相对较小。未来在政策推动及新兴技术和产业驱动下,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需求将持续增长,而此次疫情有望促使传统产业信息化和云化趋势得到强化和提速,尤其是推动医疗、教育信息化和各行业云计算应用的快速发展。总体看,软件行业整体信用质量预计受本次疫情短期影响有限,并将在其正面推动下进一步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软件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仍需关注部分营运资金周转压力大和小规模企业因疫情影响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

疫情对软件行业经营影响:短期有限,全年不大

疫情对软件行业财务影响:现金流回款将有所延后,但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流动性风险相对可控

在现金流方面,软件行业企业的回款亦呈现较强的季节性特征,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回款相对较少,经营活动现金流一般呈现较多净流出,而受本次疫情影响,各行业人员流动受到较大限制,软件企业施工、验收结算等均将有所延后,加之受疫情影响下游客户自身流动性趋紧,短期内软件行业企业的销售回款将会有所延后,但工资等支出为刚性支出,短期内软件行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将进一步增加。2018年软件行业样本企业一至四季度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全年的比重分别为15.99%、20.19%、23.03%和40.79%,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216.74亿元、-41.36亿元、15.79亿元和408.94亿元;总体来看,因软件行业自身特性,一二季度的回款相对较少,预计疫情对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影响亦相对有限,并有望在疫情过后得到回补。在流动性和短期偿债压力方面,截至2019年9月末,软件行业样本企业的现金类资产[2]为1017.36亿元,现金比率高达67.33%,软件行业企业的现金类资产存量较为充裕,对短期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软件行业的回款主要集中在四季度,若以2018年第四季度的净现金流入来对2019年第四季度进行估计,则2019年末软件行业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可达1426.30亿元,而2019年9月末的短期有息债务为488.33亿元,且以银行借款为主,在疫情期间国家各项金融政策的扶持下,预计可实现续贷或债务滚动,短期偿债压力相对较小。在极端情况下,若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且软件行业企业在此期间无现金回笼,按照2019年的现金流进行假设,软件行业样本企业预计可以维持至2020年6月底;但在目前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各地企业陆续复工的背景下,发生极端事件的概率很低。

软件行业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19年末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而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上市公司样本仅占软件行业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仍需关注本次疫情影响下软件行业内部分营运资金周转压力大和小规模企业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

软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疫情有望进一步正面推动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7.18万亿元和0.9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和9.9%。未来中短期内,国内软件行业市场空间仍十分广阔,有望保持高景气度,并继续保持10-15%增速的平稳较快发展。据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的计算产业市场空间将达到1043亿美元,接近全球的10%,其中与软件行业相关的公有云IaaS、大数据平台、数据库、中间件和企业应用软件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95.7亿美元、26.6亿美元、39.8亿美元、13.6亿美元和155.8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4.8%、44.7%、26.9%、15.7%和11.7%。一方面,随着我国软件企业技术研发的不断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引领全球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引发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的国产替代,国内软件企业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软件行业在国家政策的继续大力扶持下,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 、5G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驱动下,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需求仍将会不断增加;而此次疫情有望使传统产业的业务信息化趋势和云化趋势得到强化和提速,以提升应对此类疫情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疫情过后对软件行业的正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业务线上化。疫情期间,国家适当延长假期和人员流动管制,多数企业选择远程办公模式,但办公效率和业务受影响程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业务信息化程度和云化程度。此次疫情过后,传统产业有望加大和加速信息化投入和云计算应用的投入,将业务线上化、加大在线办公力度,以降低像新冠肺炎等这类突发事件对企业正常运营带来的冲击。

2.医疗线上化。互联 医疗可以有效纾解线下诊疗压力,同时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是线下诊疗的有效补充和替代。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互联 医疗服务在传统医院及互联 医疗公司(提供端)和患者(使用端)均呈现迅速普及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份疫情公布以来,全国已有湖北、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省份和地区开通线上问诊服务,涉及全科、专科医院等多类型医疗机构。疫情期间,医院线上化进程明显加速。

3.教育线上化。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学校和线下培训机构全面停课,线下教育受到严重冲击;而与此同时,在线教育企业迎来规模化获客良机,疫情将K12[3]在线教育获客规模从百万级提升至千万级,新东方及新东方在线、好未来及学而思 校、跟谁学、作业帮、掌门教育、卓越教育等头部机构均推出了免费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在内容、师资、进度等方面保持一致,以减少线下停业带来的成本压力、退费影响等。此外,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并将开通国家中小学 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目前已有广东、山东、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宣布对中小学甚至大学实施“线上教学”。本次疫情亦有望促使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速。

[3]K12,教育类专用名词,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王科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