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马陵、北依齐鲁、南邻宿迁,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质科普资源。中国水晶之都、华东第一温泉、亚洲第一井、郯庐地震带等就是最好的例证。近年来,东海科技馆不断创新载体,积极整合地质资源,科普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领导重视
大手笔绘就科技馆地质展品新篇章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科技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场馆内的科普展品设置,不惜巨资投入,为东海科技馆“硬件+软件”走在全省县级前列做出了贡献。
科技馆“硬件”全省县级一流。东海科技馆位于城北新区,毗邻水晶公园,东海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拱卫左右。科技馆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大楼主体七层,局部八层,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基建总投资7000余万元。科技馆内展区投入2000余万元,设置科普展品200余件,并配套球幕影院、太阳历广场、天文观测台,是集科技、人文、艺术、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主体场馆,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的主阵地,设施齐全,其规模、体量和功能档次,在苏北乃至全省县级堪称一流。
科技馆“软件”特色鲜明。科技馆根据不同主题划分为自然(地质)探秘、科技体验、数理之光、健康乐园及公共安全教育、小能人创客中心六大功能展区,展品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球幕影院是一座具有沉浸式体验电影和天象、地质演示双重功能,集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端科普场所。其中自然(地质)探秘展区,紧紧围绕东海水晶、温泉、郯庐地震带等地质资源设置了《水晶的形成》《温泉的形成》《地震波的传播》《地震知识及地震模拟》《VR地震体验》等展品。
科技馆广泛开展“地质”科普。在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中国·东海水晶节”“中国·东海温泉沐浴文化节”活动上,以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 科技馆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地质展品,积极开展水晶形成、温泉形成、地震灾害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工作,极大增强了广大参观市民热爱家乡水晶和温泉宝藏的情怀,同时也让市民们掌握了科学预防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特别是《VR地震体验》展品,科幻地展示了1668年郯城大地震发生当天的场景,让观众如临其境,对地震灾难的感受终生难忘。展品还普及了现代地震危害与应对措施,让观众了解到现代地震预防与救援体系,认识到现代地震防御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馆围绕“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全 会防灾减灾意识。在水晶公园广场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灾害类型、灾害预防、应急避险等防灾减灾常识。次日,科技馆工作人员前往名流国际小区和水晶公园小区向居民发放防灾、减灾、自救等宣传资料,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整合资源
大气魄构建东海县地质科普新格局
近年来,科技馆不断整合县域范围内的地质资源类展馆,逐步形成了县乡联动、资源共享的“1+N”科普新格局,为推动东海地质科普勇争一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依托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加大对水晶地质资源的科普力度。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唯一以水晶为主题的专业性科普场馆,位于东海县城中华路与晶都大道交汇处,濒临美丽的西双湖畔,属新城区的核心腹地,占地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水晶博物馆共分为序厅、开天辟地厅、鬼斧神工厅、气象万千厅、姹紫嫣红厅以及精品厅、临展厅等七个展厅。开馆至今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30万人次,先后荣获“中国地质博物馆东海分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 。其中,开天辟地厅主要讲述了水晶的形成、开采及物理、化学特性。
密切联系东海温泉水文化展示馆,不断夯实对神秘温泉科普宣传的基石。温泉水文化展示馆坐落在素有“华东第一温泉”美誉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全国首座集历史民俗品味、温泉知识科普、旅游规划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建筑。该展览馆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该展示馆设置历史展示和规划展示两大功能区,突出温泉溯源、温泉历程、世界温泉、温泉特质、羽山幽谷、历史遗迹、规划开发、领导关怀、神水起源等九大主题,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了解东海温泉、感受沐浴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度假区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展览馆。
主动对接地球人类与科学钻探科普馆,力争早日揭开亚洲第一井的神秘面纱。亚洲第一井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毛北村境内,是继前苏联和德国之后第三个超过5000米深的科学深钻项目,也是全世界穿过造山带最深部位的科学深钻工程。该工程是亚洲第一个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实验基地,也是亚洲第一个大陆科学钻探和地球物理遥测数据信息库、亚洲第一个研究地幔物质的标本岩心馆和配套实验室,使我国超高压变质带和地幔物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这次科学深钻,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揭示了板块会聚边界、超高压变质区的深部物质组成;证明地质板块曾携带巨量物质俯冲地幔深处的壮观事件;标定结晶岩地区典型的地球物理场;提出了地壳分层拆离的多重性和穿时性“深俯冲-折返”新模式。目前,该科普馆正在筹建中。
此外,科技馆还整合县高级中学 告厅资源,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万渝生、苏德辰等专家分别以《地球的童年》《人类的梦想与科学钻探》为主题,为300余名师生烹制了一场地质科普的饕餮盛宴。
实地观摩
大力推动地质科普旅游兼容新模式
近年来,科技馆不断加强与麦坡地震断裂带、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亚洲第一井等地质旅游景点联系,将地质科普教育从科技馆引入地质现场,成功走出了一条“科普+旅游”的新路子。
在麦坡地震断裂带景点见证“一步跨亿年”的世界级地质奇观。麦坡地震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全称“郯城—庐江断裂带”)的组成部分,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在郯城县高峰头镇与东海县桃林镇接壤处。1948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来马陵山实地考察地质构造时指出,麦坡地震断裂带是见证地震造山及土壤运动的珍贵实物资料。麦坡地震断裂带是裸露的土壤断崖景观,红、褐两色土壤一线之隔,泾渭分明。黄褐色土壤形成距今1.5亿年,也就是恐龙生活的时代,红色土壤形成于1万年前,如果从分界线上跨过,就实现了“一步跨亿年”的神话。土耳其、新西兰等国家38名地质学家来麦坡地震断裂带考察时,曾留下这样的惊叹,“站在这里,才能让人感受到大地震来临时那种天崩地裂的震撼!”。前来参观的孩子们每一次到来,都会无比的兴奋,不但直观地学到了地震知识,也被这里打造的旅游景点所深深吸引。诸如中科院院士丁国瑜题写的“麦坡地震遗址”石碑、李四光柱、地质观测大坝、景观走廊等都令游客流连忘返。
在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感受水晶从原石到艺术品的华丽转身。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东海县晶都大道与花园路交叉口北100米,规划占地1000亩。园区通过集聚一批水晶宝玉石设计、加工、包装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创意研发中心,邀请国内外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大师工作室等,全力打造国内唯一、世界知名的国家级水晶文化产业园。2017年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获评“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称 。目前,该园区共拥有企业94家,年销售超过60亿元,国家和省级大师工作室24个,培育和培训各类人才1万余名,年开发水晶宝石创意产品2000件,申请专利2000余件,年接待中外游客20万人次以上。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就非常喜爱到水晶文化产业园旅游参观学习,在至善坊生产车间,孩子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水晶原石,工作人员向他们详细地讲述了一枚水晶原石从设计、切割、打磨、抛光到变身艺术品的过程,有的孩子在工人师傅手把手指导下,还有模有样地学习打磨半成品水晶。在林志萍大师工作室,孩子们认真聆听大师讲解水晶原石设计、创意方面的知识,对水晶艺术品的认知与鉴赏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亚洲第一井窥探地心5000米深处的奥秘。科普周期间,科技馆组织粉丝家庭到位于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长期观测站”开展“科普亲子游、共享研学时光”活动。观测站负责人曾祥芝博士亲自带队,通过他的专业讲解,了解到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地眼”工程,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耗资1.5亿元,井口直径156毫米、深5158米。井口采用钢套管来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长期观测站,进行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随后孩子们来到了满是仪器设备的机房,地质学家在这里向5158米地底深处植入世界上最深的地震仪,这就如同给地心装上一台听诊器,还在井内安装中国大陆第一台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仪,从而为地震预 提供精确的第一手资料。参观结束后,进入挖宝游戏,工作人员告知粉丝家庭院内埋藏好多宝贝,并为每个家庭分发金属探测器、铁锹、收集箱等寻宝工具。一声令下,寻宝游戏开始,顿时院内忙碌起来,孩子们有的手拿探测仪,有的手拿小铁锨,在院子里来回探测、挖掘,忙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也认真配合,跟在孩子们身后捡拾宝贝,不一会儿就搜集到好多宝贝,孩子们开心极了。游戏结束后,每个粉丝家庭都领到了工作人员赠与的地质勘探纪念品,为地心探秘画上了圆满的句 。
此外,科技馆还组织师生到位于山左口乡境内马陵山东麓的恐龙足迹化石景点参观学习,激发广大师生对古生物学学习研究的浓厚兴趣。据国内知名恐龙学家甄朔南教授研究,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最大的,距今约1亿至9000万年前,对研究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古生态学有着重要意义。(周运喜,东海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