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渐成为国家先导性、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
已广泛深入到 会的各层面
从手机、电视,到汽车、轮船
再到飞机、火箭
已广泛深入到 会的各层面
今天,就跟小智一起来回顾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成长史”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启蒙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的软件主要依附于计算机硬件
为特定的需求服务
后来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四个重大技术变迁
国内科研人员自力更生
成功开发出语言、工具、管理程序和应用程序
为国防、重大工程、国民经济等重点领域
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也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晶体管收音机
197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起步阶段
正值国民经济和 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波浪潮
软件已开始独立于硬件发展
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开始出现
高级编程语言逐步成熟
国内软件企业充分抓住本土需求特点
从中文信息处理开始
初步形成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文输入
办公软件、工程软件到大型应用系统软件
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产品体系
软件开始比较多地应用到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粗具雏形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速度达到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1993年12月,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立
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
十多年的 “金字” 工程以应用为主
把我国软件产业带入快速发展阶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其中担当了主角
一批销售过亿元的企业成长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速发展的期间
借鉴国外发展软件产业的成功经验
政府开始规划建设软件园区
而作为我国最早的三大软件基地之一的
上海浦东软件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应运而生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27年来,一项项重要荣誉的背后
上海浦东软件园一直承载着
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2000年,国务院颁布“18 文”
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里程碑
也是国内除汽车产业之外的又一个产业扶植性政策
从此,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应用普及阶段
据统计,2010年6月, 我国互联 用户达4.2亿
是2000年2250万人的18倍以上
与此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迅速形成一批骨干企业
涌现大量新技术、新产品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软件出口步伐加快
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进入“十二五”期间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规模、质量、效益全面跃升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的同时
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 等
新兴业态快速兴起和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突显
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会决胜阶段
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步入
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 、
物联 、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向更高层次跃升
预计到2020年
国内相关业务收入将突破8万亿元
年均增长13%以上
软件出口超过680亿美元
软件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
中国软件名城、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
将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将进一步扩大
而作为产业创新高地的上海浦东软件园
在“十三五”期间不忘初心和使命
已形成了6大园区联动发展的空间布局
集聚了7大产业集群
以及1700多家软件企业、4.5万名IT从业人员
2018年园区总产值超760亿元
未来,上海浦东软件园将继续发挥标杆作用
为打造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 区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历史》陈新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