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分三 卫星(GF-3)于2016年8月10日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够获取稳定、可靠的高分辨率SAR影像。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工作在微波谱段的主动遥感技术,不仅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对地物还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在水利、农业、林业、海洋、城市、地质、减灾等行业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目前高分三 卫星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已陆续开展,为支持用户单位对高分三 卫星数据的处理需求,推动高分三 卫星数据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宏图”)针对高分三 卫星数据特点,不断完善自主研发的PIE雷达模块,现已完全支持对高分三 卫星数据的预处理。
2 GF-3数据处理模块
PIE高分三 卫星数据处理模块分为基本处理模块和极化处理模块,可支持聚束、精细条带1、精细条带2、全极化条带1、全极化条带2等多种成像模式。其中,基本处理模块可实现将L1A级单视斜距复数(SLC)数据转换为地理编码后的L2级强度或幅度数据,满足普通用户对GF-3数据的基本处理需求;极化处理模块可实现对全极化数据的深入分析,可提取目标极化散射机理信息,满足专业用户对全极化模式GF-3数据高级处理分析的应用需求。
图1 PIE高分三 卫星数据处理模块
3 GF-3数据处理流程
3.1基本处理
GF-3数据基本处理包括GF-3数据导入、辐射定标、复数转强度/幅度、多视、滤波、地理编码等。
(1)数据导入
将GF-3数据导入成PIE雷达处理模块标准数据格式,包括GF-3单极化数据导入、GF-3双极化数据导入以及GF-3全极化数据导入。
? GF-3单极化数据导入
图2 GF-3单极化数据导入界面
? GF-3双极化数据导入
图3 GF-3双极化数据导入界面
? GF-3全极化数据导入
图4 GF-3全极化数据导入界面
(2)辐射定标
由于多种误差源的存在,SLC数据存在辐射误差,为能精确反映地物回波特性,需要进行辐射定标处理,将输入信 转化为雷达后向散射系数。
图5 GF-3数据辐射定标界面
(3)复数转强度/幅度
强度/幅度特征是SAR影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基于SAR强度/幅度影像可以提取地物目标信息,因此需要将SAR复数数据转换为SAR强度/幅度数据。
图6 GF-3数据转换界面
(4)多视
为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同时提高对每个像元后向散射的估计精度,需要进行多视处理,即对目标的多个独立样本进行平均叠加。多视处理一方面使影像几何特征更接近地面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斑点噪声(在降低噪声的同时降低空间分辨率)。
图7 GF-3数据多视处理界面
(5)滤波
由于SAR系统是相干系统,相干斑噪声是SAR影像的固有现象。相干斑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SAR影像的地物可解译性,因此需要进行斑点噪声滤波处理。常用的SAR滤波器主要有Lee滤波器、Frost滤波器、Kuan滤波器等。
图8 GF-3数据滤波界面(Kuan滤波)
(6)地理编码
根据卫星下传的姿态轨道数据,对L1级图像数据经过几何定位、地图投影、重采样后的数据产品为L2级地理编码产品。地理编码采用基于RD定位模型的几何校正处理方法,包括地理编码椭球校正(GEC)和地理编码地形校正(GTC)。
图9 GF-3数据地理编码界面
3.2极化处理
GF-3数据极化处理包括全极化模式GF-3数据导入、辐射定标、极化矩阵转换、极化滤波、极化分解、地理编码等。其中,全极化模式GF-3数据导入、辐射定标以及地理编码等基本处理需要调用基本处理模块,极化矩阵转换、极化滤波、极化分解等极化处理需要调用极化处理模块。
(1)极化矩阵转换
极化散射矩阵([S])只能够描述所谓的相干或纯散射体,对于分布式散射体,为减少斑点噪声影响,通常采用二阶描述子进行描述,将极化散射矩阵([S])转换为极化协方差矩阵([C3]/[C4])或极化相干矩阵([T3]/[T4])。
图10 极化矩阵转换界面
(2)极化滤波
极化SAR相干斑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影像质量,进而影响后续信息提取与地物解译精度。极化信息不仅包括各通道的功率信息,还包括其通道间的相对相位信息。对于全极化SAR数据,相干斑滤波不仅需要分别考虑4个通道(HH、HV、VH、VV)的滤波,还要考虑4个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极化SAR滤波方法主要包括极化Boxcar滤波、极化高斯滤波、极化白化滤波、极化Lee滤波等。
图11 极化滤波界面(精致极化Lee滤波)
(3)极化分解
充分利用极化散射矩阵揭示散射体的散射机理,可有效分离不同散射机制主导的地物类型。极化分解是基于目标极化特性进行信息提取和目标分类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极化分解方法包括Pauli分解、H/A/alpha分解、Freeman-Durden分解、Yamaguchi分解以及Van Zyl分解等。
图12 极化分解界面(Freeman分解)
4 GF-3数据处理结果展示
地物电磁特性与电磁波的极化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目标在不同的极化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回波信 ,不同地物对极化的响应能力不同,利用不同极化的电磁波对地物进行观测,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地物信息。
图13为云南滇池流域全极化条带1成像模式GF-3影像,其中红色表示HH极化后向散射,绿色表示HV极化后向散射,蓝色表示VV极化后向散射。从图中可以识别出水体、城镇和植被。
图13 云南滇池流域GF-3影像(R:HH G:HV B:VV)
图14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附近全极化条带1成像模式GF-3 Freeman分解影像,其中红色表示二次散射分量(对应城镇),绿色表示体散射分量(对应植被),蓝色表示表面散射分量(对应裸土)。
图14 广州GF-3 Freeman分解影像(R:二次散射;G:体散射;B:表面散射)
图15为长江2017年第1 洪水区全极化条带1成像模式GF-3影像,其中红色表示HH极化后向散射,绿色表示HV极化后向散射,蓝色表示VV极化后向散射。通过对比洪水发生前后影像,可以识别出水体的变化信息。
图15 长江2017年第1 洪水区GF-3影像(洪水前:GoogleEarth影像;洪水后:GF-3影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