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国内首个全流程3D内容生成软件,效率提升3倍|专访泽森科工

3D 内容正成为当前文娱消费品市场中越来越值得被期待的一部分。

2009 年,史上第一部数字 3D 电影《阿凡达》横空出世。虽然该电影剧本早在 1994 年就已完成,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却等了十余年才等来能实现其创意的 3D 技术,3D 电影时代的帷幕自此被正式拉开。

中国已经拥有庞大的 3D 内容生产和消费市场,但对高难度 3D 内容的制作和对制作工具的探索相较国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中国团队的出现,填补了当前我国 3D 工具市场的空白。

坐落在创新之都深圳的泽森科工「ZENUSTECH」成立于 2020 年 9 月,是中国首家专注于全流程 3D 内容生成软件开发的公司。今年 4 月,泽森对外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后续融资计划正在进行中。

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前中国的 3D 工具市场现状,以及“泽森科工“四个字背后的创新意义,DeepTech 专访了泽森科工创始人张心欣博士。

工具要义,简便高效

在宣布融资前,泽森科工已经自研出「ZENO」——国内首款全流程 3D 内容生成软件,集物理仿真、生物仿真、程序化几何、程序化材质、实时渲染等多功能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操作到底“的全新制作流程体验。

工具的第二要义是高效。高效是工业生产领域的必备素质,高效意味着批量和高品质出品,尤其是对新入场者来说,效率更是撬动市场的关键点。

传统 3D 内容制作流程冗杂,用户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要在不同方向功能工具间切换作业,这让创作过程受限于计算项目间的交互性和平台间的兼容性,也极大降低了制作效率。

此外,近年来诸多电影为了实现每一帧特效画面的极致表现,电影后期特效制作的工程量呈几何级态势增长。如 2019 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在云计算技术和海量算力的支持下,其特效制作周期仍达 9 个月之久,前后参与特效制作的团队总人数超 7000 人。

综上可知,在以月甚至以年为单位的特效制作周期里,任何一款能够显著提升内容产出效率的工具都可以称作是一次产业革新。

泽森提出的“一个平台,制作到底”概念打响了这次产业革新的第一枪,在「ZENO」系统里打通所有传统 3D 内容制作流程,用户仅使用一款工具即可实现创意从萌芽到可视化呈现的全过程。

关于「ZENO」“全流程”高性能处理的表现,泽森进行了反复验证,实验结果均显示:以一段 60 秒、每秒 24 帧的视频为例,在传统制作流程中仅各流程间的项目导入导出就要耗时 5 个小时,而「ZENO」能以 3 秒每帧的计算速度快速生成画面,制作全程只需要 1 小时有余,相比传统制作方式效率提高了 3 倍以上。

目前,泽森正在进行「ZENO」 新版本的迭代升级,进一步丰富节点,提升性能,搭建用户渠道,新版本将在年内正式上线。

天生基因,“技”“艺”精通

3D 内容制作工具本质上是技术和艺术的相融,背后更是科学家们和艺术家们的技艺和鸣。

当技术背景出身的张心欣决定带着对艺术的狂热做中国 3D 工具开发领域第一个摸石头过河的人的时候,就注定了“技术”和“艺术”两大基因将会贯穿泽森,正如“程序化的艺术”这被刻进泽森理念里的基因一样,深刻而自然。

张心欣硕士就读于纽约大学,博士求学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奥斯卡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得主 Robert Bridson。专注图形学算法研究多年,张心欣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行业经验,是学界和业界公认的技术专家。

本次采访带来的意外收获是在公式和代码之外,张心欣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如数家珍。不过,细想之下,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采访之初,张心欣提起了一部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这部皮克斯制作的经典动画给幼时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颗 CG 种子就此隐隐种下。自那时起,美术和数学成了他最喜欢的科目。本科阶段,张心欣自学了图形学相关知识,敲起了代码,自主完成了部分三维图形引擎的开发工作。

或许那时的他也没想到,《玩具总动员》在业界成为了标杆式的存在。这部 1995 年推出的动画片是皮克斯公司第一次尝试全部由 3D 技术制作完成的作品,虽然现在回过头看,难免觉得其色彩略微单调,人物细节处理不够,但在行业内,3D 动画逐步替代 2D 动画片的过程正始于此。

多年之后,张心欣的个人发展和那部动画片再次交汇。在美国读博期间,他获得了进入皮克斯工作的机会。“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精神闭环,我因为皮克斯的动画对 CG 产生兴趣,长大后又因为深钻 CG 技术进入皮克斯,用技术同他们一起打造出更好的作品。”

在皮克斯工作期间,作为研发人员,张心欣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来自学界、业界的 CG 技术,用创作团队看得懂、用得懂的方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作工具,供他们高效创作。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打造一个完整的 CG 内容创作生态需要技术和艺术进行深度交流,互相融合。科学家需要自有的工具平台来承载最新技术,将其工程化;而作为检验工具好用与否的艺术家们,既是实时的产品经理也是终端用户,他们向新技术敞开的怀抱最终将推动工具的一次又一次创新。

因此,在泽森成立之初,张心欣迅速汇集了一批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至今,团队成员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超 20 篇,而「ZENO」成了承载这些前沿技术的最新平台。

研发之外,美术团队是泽森的另一核心力量。一批来自业界拥有丰富制作经验的顶尖特效师、美工毫不犹豫地加入泽森,充当着产品经理和内容制作的角色,用艺术家的视角,全程参与「ZENO」的定义开发,这对产品早期场景积累能力和实际生产落地的应用效率提升至关重要。

风起 3D,连接创想

3D 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提升了 3D 内容的视觉效果,影视制作、动漫设计、游戏美术、3D 可视化交互等数字技术产业将在解构与重塑中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而 3D 内容也将获得全新的市场需求,内容制作平台成为创作刚需。

一份来自纽约风投公司 Insight Partners 的 告指出,3D 内容制作软件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182.5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393.9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1.6%。

一家成立于 2020 年的法国巴黎的公司 Kinetix 在近期宣布完成 1100 万美元的融资,他们试图开发一个 3D 动画平台,无需代码基础便可让普通用户在平台上制作和分享 3D 内容。也许从创建个人 3D 头像开始,再向更复杂的动画、电影、游戏递进,用户可以在基于 3D 内容构建起的元宇宙里找到全新的自我表达方式。

Kinetix 背后的投资方就有来自 web3 领域的公司,他们拿着真金白银入场,不只是对一款 3D 内容创作工具的期待,更是对时下大火的元宇宙的期待,他们笃信一个无限丰富的元宇宙正在迅速发展,而新的内容制作平台能让普通用户在元宇宙里找到新的自我表达方式。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