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香产业赋能路径》——胡勇军博士在广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讲话

首先感谢曾总给的机会,本来我准备了ppt,但我到了现场后通过环境氛围又感触到了新的东西,我觉得再用PPT的意义就不大了。因为这些提前准备的东西总是很难将现场这种香空间点开的能量给承载起来,这是我在现场的深切体会。今天我们在这个香空间围绕数字化课题展开,同时跟大家探讨一下香产业的数字化概念。

曾总刚刚也说了,现如今数字化的东西随处可见。随着数字化的普及,数据量每年飞速增长、成倍上翻,因此我们也称当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今天我们并不是一个数字和数据缺乏的时代,而是一个数据太多,多到你不清楚哪些是对自身有价值的时代。当我们提及数字化的时候,能联想到利用视频、传感器等进行数字化,甚至我们今天这个活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展开,都能形成大量数据,那是不是这些数据都能给我们带来价值呢?

另一方面,我们讲的数字化赋能,那是不是就能保证数据有价值了呢?这么多数据,会形成很大的存储,如果它们没有合适的价值,反而会增加压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拍一些照片,就要找地方存起来,如果这些照片派不上用场,那么这个时候数字化就并不能实现赋能的作用。

我认为多数情况下大众理解的数字化,就是能够把现在看到的东西都转换成数字。但是这种简单化的海量数据存储的思路是很难达到我们数字化赋能的目的。在我的理解中,当下数字化的时代需要我们在海量的、不断增加的信息中抓到最有价值的数据,用最少的数据量去把价值呈现。就如我能用1比特的数据把这个信息载下来,那就没有必要用很大的容量去装载这些数据。因而这个是我们在数字化赋能中要做的一个很关键的事。

在我们今天的喜悦香约活动中,假设没有互联 ,没有数码相机,那么人家要了解到我们现场的场景是很难的。如果退回到远古时代,或者在数字时代之前,大家只能通过我们的描绘来了解。但是我们实现了数字化后,我们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拷贝、传播。所以我理解的数字化是它能够让我们具备跨时空传递信息的能力,但是这里面我们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我们现回到香产业,今天在这里,曾总又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让我对这个沉香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因而对香产业的数字化也有了新的启发。

我认为沉香具备了很多载有中华文化产品的共同特质。例如茅台酒,它有我们中华文化的品味特点,这些特质是其他假酒无法攀及的,还有景德镇的陶瓷,也有中华文化特征的载体。由于沉香产品本自天然,目前人工还没能合成,也没有高科技来实现,因此它身上的文化特质会更加深厚一些。那么这样一种既本自天然又带着我们文化中最根源、最纯粹的东西,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它还能够拨动我们内心深刻的那一点感悟,必然载有了文化的厚重品质。就像刚刚曾总让我们用那个带点白木的勾丝,在品沉香的过程中,更能让人感受到沉香的独特味感,整个品闻都感觉得到了提升。

那么这种感知上的价值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来实现呢?我想应该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关键问题: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首先在这个沉香结成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取出一些关键数据,它能使得我们能够将沉香能进行分类,明确哪些属性代表高品质,哪些品类质量更好,那么能够区分这些的关键数据,就可以称之为标识数据,通过标识数据我们能很快明确这个产品在这个树上它就是好一些,因为数据标出了这个是老树,肯定是比新嫁接的树要好一些。对于这样的一些标识数据,我们需要把关键数据数字化、规范化,最好是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关键数据的随意篡改。这是在数字化中提出的第一个关键数据,叫标识数据。

第二个关键数据是什么呢?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或者是香在天然形成过程中,有一些特殊过程,如茅台酒发酵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过程,或来自酒窖的影响,会使得酒的品质大有不同,像这种关键的数据,我们也应该想办法把它载入沉香的关键体系中。因为这样的数据,若不把它载出来,在传载这种数据时别人就无法理解它的价值。同时,与之相关的一些工艺、种植中的关键数据,我们也需要把它载出来,这些数据对我们控制和优化种植工艺是有着好处的。

这些数据的数字化中有着一个关键点,就是数据的可信。

在我今天的感悟中,就工艺过程而言:第一,我们要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怎样合理的设置,用最少的数据量把价值呈现出来;第二,对于一些非常规关键数据,我们要让它可信,能够传载出去。

除了沉香形成过程中会产生数据,还有另外一种数据,是在它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我理解这个沉香,她最大的价值是在被人用了之后,能真正撬开我们的灵感,打通我们连接天地的时候。比如说苏灵老师在挥毫的时候,点上一根沉香,那天写的那一副字就格外的出神。对于那时候这根香发挥作用的场景,我们要用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对于这样的数据,在体验过程之中,我们不能让它消失,我们要有办法把它抓到,只有抓到之后,才能让那些有类似经历的用户产生共鸣。苏老先生是写书法的,如果我们江总也爱好书法,那么他就可能会获得一种感知:“这根香让苏老先生挥毫时产生了灵感,那我也想要这根香”。那这个时候数字化的赋能作用就不言而喻,这种数字化胜过你言传口述,能够带动这些场景,而且这些场景经历数字化后,即便香已经燃尽了,但它整个过程的数据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意味着它成为了一根永恒的香,对接下来再形成的其它影响,能够实现全流程永恒的保留。这样的一个过程,它跨越了时空,包括种植的时空,这体现了当时天地的因缘聚合,另外还有使用的时空。在这个过程中很考量我们如何低成本、有效、真实的把这些数据获取到,如何调动我们的使用者,让他方便地、主动地进行数据记录。这些是我觉得今天在“互联 +”、大数据时代要赋能的东西。如果我们的产业,它能把这个文化的要素、品质的要素借助数据得以承载,才能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在这个时候,我们将有着一个不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都这样子,不是我们没有好的,只是假的太多。同样,不是我们没有真的沉香,而是其他杂质的香太多,使好的产品无法绽放力量。所以,当我们放到更大的产业空间的时候,我们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通过数字化的介入形成一个公约,数字是配合我们做连接的,在这个公约的体系中,我们要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局势,最终让我们真正的好香能沉下来。在这里面可以借鉴苹果公司当年使用的“饥饿营销”,制造一种大众需求,业界达人、大学者、大家、名家都想要这根香,要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而数字化能够把需要香的人对接起来,那么香的价值才能得到保障。对于那些劣质的香,我们有一套数字化的鉴别和方法,也就是把像曾总这种专业品香的经验转换成数字化手段,使得一般的人通过这种专业知识的数字化经验迁移,也能用香、品香,就像我之前不太懂沉香,经曾总一介绍,我就稍微懂了一些。对于我们江总,在感悟、禅修、静坐的时候会有一些感触,对香的理解有一定的积累;而那些还没达到这个层次的人,也想在用香的过程中去逐渐靠拢香的内涵,在这个时候,我认为我们将会带动一个多层次的、态势良好的群体、生态和体系,最终在数字化的赋能下形成一个气场、一个价值链协同的体系。这个气场和体系刚开始可以很小,小到可能只是我们在这里作为一个发起,但最终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

今天我们到了一个什么时代?随着孟晚舟的回来,我们祖国已经在“强起来”这个地方真正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这时代我们需要什么呢?就如盛唐,我们会更需要高品质的东西,真正高文化的东西。尽管现在还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时代,因为前一段的发展过多关注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但当今已到了一个交替点上,我们要相信高品质的东西就像“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我们在座的各位如果弄成一个很好的协同生态体系,一个真正的沉香价值体系,它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本来香就是通天地的,我相信这个空间一旦打开,你为它做了数字化提升灵性和品质的事情,香反过来肯定会对产业赋能,也就是不仅数字化赋能香,这根香还会赋能数字化,形成交互推进的共赢!

最后,我们希望沉香这种好产品能让更多人能品到,若能推广其中的文化能量,让更多人理解并接受这种数字化赋能的概念,我们将是一件大功德。我就用这个结束我今天的讲话,谢谢大家!

9月29日下午,沉香全产业平台柏幸能量在天河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万格企业孵化器隆重举办“喜悦香约?礼赞祖国母亲72华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悉尼大学大数据技术博士后,广州大学商务智能与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胡勇军博士主理了本次“喜悦香约”活动。发表了《数字化与香产业赋能路径》的重要讲话。

广州智荟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柏幸能量创始人、茂名乡农沉香协会执行会长曾桂梅女士(前排中间);悉尼大学大数据技术博士后、广州大学商务智能与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顾问胡勇军博士(前排右三);万格孵化器董事长,万格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江明强先生(前排左三)出席了本次活动。

苏东坡30代孙、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画家百杰苏灵先生(前排左二);红色经典书画院执行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办公室副主任梁安老师;合能文化创始人陈桂彩博士(前排右二);广东飞晟投资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尹航先生(前排右一);国民东方医学科学院院长梁志滔先生(后排左五)等应邀出席活动现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