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雷腾软件:车联 和绿色出行领域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开发商及服务运营商
上海雷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成立伊始主要业务定位于智能行车导航终端软件的销售、导航软件开发业务以及智能车载终端硬件的销售。2014年以后公司顺应车联 、绿色出行等大趋势对业务进行了调整。目前,雷腾软件的业务定位主要为“车联 应用服务”和“绿色智能用车出行”领域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开发商及服务运营商。
连续五年保持业绩稳步提升,车联 业务功不可没
连续五年来公司业绩一直保持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1.73%;实现归母净利润4005.88万元,同比增长32.27%。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源自于车联 业务板块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在合作伙伴对应的整车厂车型更新换代的驱动下,车载智能化设备的车型对配套车联 软硬件和服务平台的供货呈现高比率的选装配置趋势。2017年公司车联 业务服务板块创造收入1.27亿元,收入占比85.8%。
未来几年公司将投入布局绿色智能出行
2017 至 2019 年是公司综合布局和战略升级的关键期和投入期,在原有车联 应用服务业务营收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绿色智能出行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围绕 ADAS、V2X、5G等智能 联技术投入布局智能驾驶领域,将为未来五年战略化升级与持续发展腾飞打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
互联 巴士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5G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国家政策的风险等
正文
一、基本情况与主营业务
上海雷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成立伊始主要业务定位于智能行车导航终端软件的销售、导航软件开发业务以及智能车载终端硬件的销售。2014年以后公司顺应车联 、绿色出行等大趋势对业务进行了调整。目前,雷腾软件的业务定位主要为“车联 应用服务”和“绿色智能用车出行”领域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开发商及服务运营商。
2013年12月10日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证券简称为“雷腾软件”,证券代码为430356.OC。目前,公司股票转让方式为做市转让,公司目前为创新层企业。
(一)车联 应用服务
车联 业务的商业模式: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向主流车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提供车联 服务配套的定制软件、硬件以及管理平台的开发与服务,通过相应的软硬件产品以及配套的应用服务,定制平台的开发服务来实现业务收入。
“捷翼行”车联服务平台及配套增值服务:“捷翼行”是一款能利用云服务的汽车智能信息导航软件,通过以移动 络及智能信息终端为载体,将车主、经销商、车厂这一供需产业链有效的进行贯穿,为该软件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导航体验。目前,“捷翼行”已经成为国内最全面的车联远程应用系统之一,主要覆盖车辆数据采集及远程通信,车载热点管理及云端服务。为软件使用者提供行驶路线及周边可能感兴趣的商户信息。
“捷翼联”JVlink2双向投射互联解决方案:2016年,基于车联 与移动互联 整合类的产品日趋成为主流。公司响应潮流将两者融合推出“捷翼联”JVlink2双向投射互联解决方案。“捷翼联”JVlink2双向投射互联解决方案是行业领先的手机互联软件引擎,率先将主流的智能手机投射方案在车载系统上融合互通,为车主带来极大的便捷,这也为车联 未来生态模式展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智能用车出行
公司基于在车联 业务的技术优势,大力进入新能源绿色智能用车出行领域,致力于成为以集约化、定制化、智联化与共享化为导向的新能源用车服务共享 络平台开发商、专业星级服务运营商。
2016年公司上线发布了“飞路畅GO 4.0”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共享平台,其中涵盖“飞路快车”,“飞路巴士”与“临港飞路”等绿色星级自主服务,该业务目前主要针对星级酒店与商旅用车、智慧园区与企业配套、定制巴士与共享班车三个细分市场垂直深耕,在上海地区保持领先态势。
飞路畅业务体系完全覆盖客流层、车流层和电流层。客流层方面,公司与星级酒店、旅游园区、旅行 合作,将其发展成自有固定客源,目前主要高端合作服务伙伴包括凯悦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临港集团,以及诸多世界500强企业。车流层方面,公司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新能源汽车,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定制巴士、高端商旅礼宾车、定制包车和新能源汽车租赁等多方面服务,业务范围广泛。电流层方面,公司旗下新能源汽车自有充电服务 络已涵盖上海主要区域。
(三)投入布局智能驾驶领域
2016 年公司大力投入研发基于未来智能驾驶的ADAS 与V2X 技术,2017 至2019 年是公司综合布局和战略升级的关键期和投入期,在原有车联 应用服务业务营收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绿色智能出行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围绕ADAS、V2X、5G等智能 联技术投入布局智能驾驶领域,将为未来五年战略化升级与持续发展腾飞打好基础。
目前,公司最新开发的项目包括“安驾智云”智能驾驶辅助项目和自动车人机交互与运营管控系统:
“安驾智云”智能驾驶辅助项目以便捷出行、安全驾驶辅助、智能优化驾驶行为,提升行车安全为出发点,通过智联主机终端集成流媒体后视镜、ADAS、ETC、4G通信等核心组件,并对各组件进行多维数据的采集、融合与计算,同时智联主机终端实时保持与云后台服务中心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双向交互,在云端针对个体用户大数据独立进行该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模型分析,依靠高速云计算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实时主动安全建议与车联 信息服务。该项目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研发,研发费用总计196.36万元,占营业收入1.32%。
自动车人机交互与运营管控系统基于自动车服务运营下的实际场景,着重设计和实现司机、乘客与车辆的HMI 交互系统,乘客自动身份识别、安全提醒以及远程信息交互系统,在云端针对远程车辆交互、业务安排与调度进行智能平台化开发,同时在云端基于运营大数据进行自动车车辆自身安全评估模型、任务状态分析模型、车辆行驶安全分析模型等数据分析。该项目目前已完成研发,研发费用总计191.06万元,占营业收入1.29%。
在ADAS智能驾驶辅助领域,公司2017年还上市发布了“车辆行驶动态叠加视频图像信 处理及测距软件算法引擎”。
此外,公司涉足的新产品范围包括:软件算法设计、基于硬件的软件驱动或中间件研发、车端到云端的通讯协议制定、云端系统软件设计及开发等全范围;产品表现形态包括:基于Linux/Android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设备的各类软件及插件、基于4G 的 络通道协议软件、基于服务器系统的平台级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
二、财务分析与竞争优势
(一)收入与毛利率
从公司业绩情况来看,连续五年来公司业绩一直保持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1.73%;实现归母净利润4005.88万元,同比增长32.27%。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源自于车联 业务板块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在合作伙伴对应的整车厂车型更新换代的驱动下,车载智能化设备的车型对配套车联 软硬件和服务平台的供货呈现高比率的选装配置趋势。2017年公司车联 业务服务板块创造收入1.27亿元,收入占比85.8%。
另一方面,源自于绿色出行业务板块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 告期内公司强化线上线下销售推广力度,通过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广泛提升了资源有效利用率与运营服务效能,降低了新能源车辆及充电设施的空置、闲置。以B2B、B2B2C、B2C 组合业务模式与强化智能调度组合优化不断提升车辆上座率、车辆利用率以提升单车营收。2017年公司绿色出行业务收入达0.21亿元,收入占比14.2%,同比增幅高达93.39%。
从毛利率来看,2017年公司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降低采购成本,产品毛利率得到提升,2017年公司毛利率为52.93%。
(二)客户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作为早期进入车联 行业的公司,客户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车联 业务板块,公司作为坚定的“整车厂车联 运营模型”的支持者,从产业链顶层到下游全面打通。通过多年与国内排名前三整车厂及国内排名前列Tier1 配件供应商的深度业务合作,既保证了产品的市场收益,又保证了产品持续的生命力以及前瞻性产品的投入准确性。
绿色出行业务板块,目前公司在上海与香格里拉、洲际、万豪、凯悦集团等五星级酒店,与ABB、采埃孚、欧艾斯、蒂森克虏伯等五百强一流企业均有合作。
三、车联 行业概况
车联 (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 (Internetof Things),是以车内 、车际 和车载移动互联 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 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 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 络,是物联 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消费得以在普通家庭迅速普及,汽车保有量保持迅猛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辆,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3亿辆。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传统汽车已经不再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车联 用户规模和渗透率开始逐渐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中国车联 用户规模将增长至2020年的4870万户,2020年车联 渗透率将接近18%。
(一)车联 行业产业架构
车联 产业架构主要由感知层、 络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构成。感知层负责采集车辆信息,包括芯片、传感器、车载OBD 等硬件设备; 络层主要负责无线信息传输,5G、LTE-V、DSRC等技术均属于 络层面;应用层主要包括车载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开发平台、导航服务等。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车联 涉及的企业主要有:汽车生产商及其上游、 络运营商、车联 平台运营商、及各类车载硬件、软件和数据提供商等。雷腾软件业务位于应用层,属于车载硬件、软件和数据提供商。
(二)V2X与5G通信的发展
1、V2X与车联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V2X是车联 的核心技术,它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能够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
V2X主要包含汽车对汽车(V2V)、汽车对路侧设备(V2R)、汽车对基础设施(V2I)、汽车对行人(V2P)、汽车对机车(V2M)及汽车对公交车(V2T)等六大类。目前V2V技术的发展最为成熟。
一般来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决策,单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即可以自动驾驶。但是单车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晚上、雨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下,在交叉路口、拐弯处等场景下,雷达、摄像头会灵敏度会大幅下降。但是V2X则不同,通过和周边车辆、道路、基础设施的通讯,获取比单车能得到的更多的信息,大大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获得远远超出普通传感器所感知范围的信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China)的研究表明,V2X的广泛应用可使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30%以上;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V2V的广泛应用能帮助避免高达81%轻型碰撞事故。因此说,只有基于V2X,汽车才可以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V2X技术对于汽车自动驾驶、车联 至关重要。
2、5G与车联
由于LTE-V需要借助已有的蜂窝 络,支持大带宽、大覆盖通信,但是目前LTE-V仅仅基于4G技术。未来,需要提供比现有通信技术时延更低(毫秒级)、可靠性更高的5G技术来保障车联 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说,真正的车联 需要建立在5G发展足够成熟的基础上。
从数据处理量上来讲,车联 的运行需要云端的实时数据展开大量的处理运算。根据百度方面的数据表明,在未来的无人驾驶过程之中,单车每小时所产生的数据高达100GB。从延时来看,自动驾驶对于 络云端计算处理时间、车间协商处理的时间、车辆本身系统计算及制动处理时间等诸多时间有较高的要求。目前4G 络从数据吞吐量和延时两个方面都难以满足车联 的需求,即使是4.5G也只能将延时缩短至100毫秒。而未来的5G 络能够在提供99.999%稳定性的同时做到小于1毫秒的通讯时延,则自动驾驶车辆的低时延场景更需要系统其它环节的配合来实现。
(三)“下游需求+政策扶持”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汽车保有量和道路面积的矛盾、消费升级的需求拉动车联 发展
目前,下游对于车联 行业发展的需求日趋旺盛:
一方面,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道路面积的增速远远不及汽车保有量,致使交通堵塞状况日益严重。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17 亿辆,同比增长11.85%。全国有53个城市的保有量超过百万辆,汽车保有量增速不断提高,而同期城市道路面积增长相对缓慢,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17 年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达到4.35 亿人,共享出行市场步入红海阶段。到2020年我国移动出行用户将超过6 亿人。而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 年中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为16平米,对比国外发达国家20平以上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道路资源如此贫乏的情况下,只有运用车联 等技术,促进智能交通建设,才能有效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用户消费升级需求也促进了车联 的快速发展。随着智能终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在全面升级,对汽车尤其是 联及智能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联 导航、信息娱乐服务、驾驶支持系统的使用和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强烈的使用需求为我司的车联 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2、政府大力发布政策扶持车联 行业的发展
由于车联 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 技术向着智能化、 联化方向演进。因此,政府近两年也愈发重视车联 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布政策扶持车联 行业的发展:
2017 年4 月,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 年,完成智能 联汽车等汽车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到2025 年,智能 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7 年9 月,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 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车联 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车联 白皮书(2017 年)》,对车联 进行了官方定义,并研判了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
2017 年12 月,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陆续发布《国家车联 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首次全面阐述和概括了车联 技术标准体系,为技术创新、发展和标准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盈利预测
公司绿色出行业务仍处于市场开拓期,预计2018年该项业务将实现营业收入约0.30亿元左右。
2018年预计公司合计营业收入约为1.70亿元。在保持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净利润将达到约4479万元,对应EPS为0.72元。
五、风险提示
互联 巴士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5G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国家政策的风险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