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飞在集团总部迎接中国大农农垦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执骅,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党委书记于滨、中关村飞地园区工程院院长于长江等一行,双方就实现秸秆产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招商部总监赵敏、招商经理韩继媛,中关村秸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彭麓翼等领导一同座谈。
中国大农农垦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执骅(左)和彭飞董事长合影。
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党委书记于滨(左)和彭飞董事长合影。
王执骅董事长在座谈会中介绍了大农农垦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大农农垦是一个农业的高科技研发集团化公司。公司致力于战略性生态大农业新物种及其产业模式的研发。公司研发团队研发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与高粱等物种间非转基因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已研发出的“衡星、大农系列玉米”即“高粱玉米”技术也已运用到大豆、棉花、芝麻、红薯等经济作物中,创造出具备籽粒秸秆双高产、抗旱、耐贫瘠、耐盐碱等优良特性的玉米等作物新物种。
王执骅董事长表示,大农农垦非常重视农作物秸秆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和技术研发。高粱、玉米秸秆富含多种糖类物质,其总量远高于甘蔗、甜菜,能量干物质总量与玉米、红薯相当,属于典型的糖料作物与制糖原料。高粱玉米秸秆一可制作淀粉糖,二可制作木糖。大农农垦在高粱、玉米秸秆制糖项目上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与原料优势。在秸秆中提取叶绿素,用于航天航海、特种工作人群的食品添加剂,并在叶绿素中提取叶绿素酮钠,属于药用产品,可制作片剂,可做药用添加剂。提取秸秆的蛋白质,并加工为胶原蛋白小分子多肽,可用于化妆品,如面膜等,吸收效果非常好。
彭飞董事长听了王执骅董事长的介绍,对大农农垦在秸秆新技术研发和产业途径拓宽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他表示:“秸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北京、覆盖全国,加速秸秆十大产业项目对接落地,和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和全国63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搭建秸秆综合利用产学研用综合平台;以秸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理论基础,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发展秸秆产业示范园区、秸秆特色小镇和秸秆田园小镇,培育产业新集群;每年举办中国秸秆产业博览会,为行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同时,积极推广秸秆生物纤维、秸秆环保餐具、秸秆炭产业、秸秆收储运设备等高端化和机械化利用重点项目,努力为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产品、设备找到出口,解决秸秆产业收储运难、销售渠道难、技术创新难、投融资难等实际问题。”他希望未来能和大农农垦开启合作交流,不断沟通,密切合作,为实现合作共赢,为促进产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同考察的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党委书记于滨,吉林敦化人,北航毕业后在校任教,后“下海”到中关村。现任中关村软件行业党委书记、软件协会会长,海淀信用产业联合会主席等职。调研写出《沉重翅膀》,引发国务院下达18 文件,给软件企业增值税由17%降到3%。带领用友等百强企业共决生效《可信中关村公约》,创立诚信机制和海淀可信文化圈,让可信文化圈企业和员工的失信率由50%降到0.5%,得到国家发改委评审组认可,共建海淀信用产业联合会,共创产业可信文化圈、行业可信文化圈,共建信用城市。
在海淀区党和政府支持下,建设中关村双增信心工程,让乡村人民用中关村高精尖创集团增十万,让千城政府用中关村高精尖建飞地增十亿,让人民用中关村高精尖创造美好生活!建设信用海淀万企可信工程,让中关村高精尖通融信用海淀基金和百城千店市场。于滨被评为中关村雷锋,感动海淀人物,首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成为中国可信圆梦第一人。
国家秸秆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冰(左二)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会长于滨(左三)及相关领导在“秸秆制造”合影。
于滨会长对秸秆控股集团在秸秆综合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研发上的努力表示赞赏。他希望秸秆控股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科技攻关,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难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
本次合作各方增进了共识,加深了了解,为下一步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系我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