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由中国金融出版 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银行业软件测试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IT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共同分享了银行测试工作的最新成果。会议由中国金融出版 总编郭建伟、副 长程建国主持,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竑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金融机构和软件测试行业的代表200多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围绕建立中国银行业软件测试框架和标准、软件测试工作如何根据银行业新的组织架构变化实现快速交付、银行软件测试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罗永忠表示,自2016年创办以来,“中国银行业软件测试成果交流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已经成为业界重要的交流平台。在过去几年中,各家银行在软件测试领域也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引进了TMI测试程度模型,构建了度量平台;二是完善了测试组织架构,形成了测试管理的架构体系,推动整个测试工作有序发展;三是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开展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研发,取得关键的技术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测试的效率;四是丰富了测试的组织形式,采用产学研深度融合,重塑了行业的生态圈。罗永忠指出,尽管国内银行软件测试的工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软件测试作为保障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助力整个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提升 络安全防范水平等方面还有发挥更多价值的空间。近几年来,银行软件测试交流会充分发挥了展示平台和交流平台的作用,行业软件测试跨机构跨行业协同与合作逐步加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各机构间的测试能力不平衡,部分中小的测试能力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有些规模偏少,有不少的工作可能依赖外包。另外,在整个测试人才,特别是高级的测试人才上缺口仍然很大。这些都需要银行业内部和外部充分交流与高效与企业加强合作,以实现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面对未来挑战,银行软件测试工作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一是软件测试的宽度在不断扩展。整个银行业的软件规模、复杂度都越来越高,对软件的可靠性要求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给我们测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软件测试的深度在不断加深。现在整个软件测试已经从纯业务应用发展到了基础平台软件,尤其在分布式架构上大量应用了开源软件的代码。三是软件测试的速度要求加快。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银行业务运营模式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快,在软件测试在实现快速交付的同时如何做到快和稳兼顾,这是一个必须重视问题。四是软件测试的角度更加丰富。这些年银行信息化团队的组织架构开始进行重大的调整,不少银行成立了或者即将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软件测试团队要以新兴的组织架构来适应整个信息行业的发展,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蔡仕志做了题为“农业银行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实践和思考”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农业银行八年来的自动化测试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主要收获,总结了农业银行在自动化测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构建的自动化测试核心技术栈,重点分享了其中“手自一体”的案例标准化整体方案、“商”语言技术体系、数据标准化、业务规则标准化等关键技术点,以及“无脚本化”“无案例化”、平台化建设等具备一定独创性和前瞻性的自动化测试发展理念。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副总经理李兆云指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开放、互联、竞争、合规、风控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给银行业软件测试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如何构建数字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测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让测试更敏捷,并成为创新、质量和效率的催化剂,是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国银行通过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探索和实践,建立了“112N-4”的质量管理数字化框架(即1个体系、1个平台、2个目标、N个场景、4个成效),以支持瀑布和敏捷双模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支撑,引入AI、大数据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质量数据标准化、质量分析数字化、质量管理智能化,达到沉淀质量数据、构建质量画像、赋能管理决策、提高质量效率的目标。实现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做到软件质量的“可预测、可监控、可审计”,赋能银行业务价值的快速发展。
交通银行测试中心叶旻处长结合当前银行业软件测试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分享了交通银行测试中心在转型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并提出了转型发展、合作共赢的相关思考和倡议。他认为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银行业软件测试面临着来自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银行对软件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银行软件测试的组织成熟度和团队能力显著提高;银行软件测试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他从丰富测试策略、升级基础设施、优化组织体系等方面分享了交通银行测试中心前期开展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三点思考和倡议:一是借助行业标准,促进能力提升;二是深化同业交流,促进自身转型;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质量与测试管理中心主任刘晨东认为,传统的商业银行目前正面临着来自互联 的强力挑战,银行的很多开发团队积极向敏捷开发转型,测试团队如何适应这种转型并快速改变,成为摆在各家银行测试团队面前的首要和迫切任务。结合商业银行软件测试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民生银行从2018年开始实施质量与测试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旨在打造一个测试、开发、运维、业务等相关人员协同工作的云测试平台,从而更有效提升银行IT系统的投产效率与质量,加快适应互联 +金融时代的快速反应模式。民生银行云测试平台通过全新的系统架构设计、引入分布式技术、整合开发运维管理工具和流程,实现了银行业IT系统在质量与测试管理方面的创新性突破。借助这一全新的平台,民生银行实现了质量与测试管理水平、测试工作交付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从而不断降低测试成本与生产运营风险。
中国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大中华地区首席代表、TMMi基金会中国分会理事长刘琴表示,当今金融测试行业的发展以及全球软件测试界的技术演化十分迅捷,呈现出与各行业紧密交叉结合的趋势,软件测试关注的热点包含大数据AI系统测试、开源群智测试和区块链加密体系的测试等。作为ISTQB(国际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授权的大中华地区唯一协会和TMMi(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基金会)授权的大中华地区唯一中国分会,中国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作为立足本土、架接世界的桥梁,一直秉承“吸纳先进理念和技术,服务国家建设与人才培育”之目标,国内已有2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各等级认证证书。在前期和银行业软件测试领域合作的基础上,两个协会将继续为国内金融行业提供合作科研攻关、国家标准联合编制、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优质服务,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助力中国金融业自主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资深经理张桂伟介绍说,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于2018年11月通过了TMMi5级认证,成为国内银行业首家通过5级认证的组织。经过两年的改进并通过认证,构建了基于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的测试管理体系。该体系以测试基础流程为主线,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理念,在立项可行性评估、需求分析、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投产准备等各阶段,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做到可继承、可跟踪、可追溯。同时,在测试全生命周期中强化测试评审,加强过程监督,使得测试过程透明、测试风险可控。构建该体系的主要目的有四方面:一是重塑测试风险;二是重构测试流程;三是强化测试评审;四是建立质控模型。认证通过后的主要变化,一是从原来的以发现缺陷为目的的测试,转向以风险防控为目的的测试;二是从以基于人员经验开展的测试,转向以基于资产复用开展的测试。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冷炜表示,为应对IT双模时代对测试的挑战,适应敏捷开发模式,2019年中信银行测试部门通过建设具备“专业化团队打造、集约化测试管理、线上化作业实施、高复用资产共享、跨地域测试协作”能力的测试中台,实现了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模式变革、测试工具服务化能力改造以及高可用资产库建设,初步完成了能同时适应“稳态”及“敏态”模式的测试体系转型。今后,中信银行测试部门将继续在人员培养、能力建设、工具研发、服务开放四个方向推动软件测试从e测、享测到慧测的转型进阶之路。
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测试管理团队负责人许鹏森表示,项目很容易因为前半段的“快”而将压力和风险堆积在后半段的测试,因此测试团队需要发出呼声,在组织级治理好所依赖的基础前提,做好测试准入。测试团队要建设好各类测试工具与能力,如过程管理、精准测试、数据准备、环境维护、自动化、性能、安全等,让强大的“中台”赋能测试,让测试人员轻装上阵,快速交付。比“快速”更重要的是“质量”,有立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测试部门才有底气小步快跑、快速交付。测试部门需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技术扎实的测试队伍,才能够快速理解、分析、设计、测试交付业务需求。
中国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CSTQB)资深专家市场组组长高级讲师熊晓虹表示,要应对快速交付持续集成新形势的挑战,首先可以从过程上引入大型敏捷开发框架,针对产品规模的大小和银行的产品战略采用不同的适当的敏捷开发过程,有选择地做每日交付时时交付。组织上则要适应开发过程的变化,争取管理层的支持和承诺。要做验收测试驱动开发,把验收测试准则,测试的可测性,测试的自动化作为需求的一部分。测试人员要去掌握需求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在需求阶段就把需求变成人和机器都易懂的形式语言,一为建立模型和智能生成自动化测试集打好基础,二可实现在需求阶段就把控需求质量,精准描述需求,避免错误的需求导致错误的开发和测试。要引入数学专家,未来基于AI和模型的自动化测试都离不开算法和统计,自动化测试的快速精准的创建和执行是快速交付的必要条件之一。
星云测试CEO 赵明表示,星云测试在行业上发起的精准测试技术体系是一种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在关注普通黑盒测试过程中的输入输出同时,通过无感技术,可以采集和分离每个用例在运行过程中的海量代码执行逻辑并关联起来,实现对用例的深度分析和应用计算机智能算法。用例和代码的关系就像量子纠缠,它们互相作用并保持一个整体,精准测试可以再测试执行期瞬间重建这种量子纠缠的场景和数据。在敏捷迭代环境下,因为测试用例运行分散在很多程序版本上,因此覆盖率的统计也失去了原有的数据意义。星云精准测试创新的提出了累积覆盖率和相关覆盖率等多种创新的计算法方法,使得覆盖率技术继续应用于敏捷环境下。星云精准测试对应的产品名字是ThreadingTest(穿线测试),它的一层含义就是能将开发、测试都非常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它可以让普通测试产生的数据结果直接执行智能缺陷定位算法,大大增强测试本身的深度和在开发全流程中的价值。星云测试的Wings产品可以在对被测程序深度语法和类型解析的基础上,全自动完成单元测试用例编码,解决测试驱动开发的最大难题,并实现一种不需要人工编码的超自动化系统。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战玲玲表示,金融软件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投产上线前代表用户的验收测试重要性凸显。为了满足新的业态和形势的要求,应及时调整验收测试的策略和改进工艺。首先要调整测试的侧重点和角度,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注重客户体验,并辅以基于风险的策略开展测试,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同时也赋能业务需求的质量;其次要逐渐建立全生命周期验证标准,打造检验软件质量的“尺子”,并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分析平台,实现标准的硬约束,自动监测和分析测试情况、测试的覆盖情况,赋能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化和代码编写质量。
浦发银行信息科技部测试服务中心副处长陈俊表示,在保证测试质量的同时提升测试效率,是当前银行业软件测试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此,浦发银行开展了相关探索和实践。一是研发测试案例自动生成技术,在保证测试案例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测试案例编写效率,建立业务模型资产而非测试案例资产,大幅降低编写和维护测试案例工作量;同时推动ATDD(验收测试驱动开发)在软件研发过程的试点落地。二是推动精准测试工作,建立软件代码与业务交易之间的映射关系,精确划定变更影响范围及应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测试投入,将有限的测试资源和时间聚焦于高风险测试内容。
此次交流大会得到了杭州笨马 络技术有限公司PerfMa、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文思海辉金信软件有限公司、上海爱元通科技有限公司、星云测试的协助与支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