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与联想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4日,江苏省政府与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委书记李强、省长吴政隆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一行。
李强对柳传志在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后专程回家乡开展投资合作表示感谢。他说,联想控股是国内科技领域的领军型企业,在科技与资本、人才与创业相结合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我们迫切需要与联想控股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强合作,为江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为新起点,围绕打造新金融体系和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完善我省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体系,推进具体合作项目落地落实,进一步激发 会创新创业活力,携手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柳传志表示,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商业文明发达,科教人才资源丰富, 会诚信度高,双方合作前景广阔。联想控股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大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为江苏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联想控股从IT行业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旗下包括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联想之星等多家公司。根据协议,我省与联想控股将建立长期、紧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在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方面加大力度,打造特色新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省和南京市有关方面领导,联想控股及旗下有关企业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摘自《新华日 》)
南瑞集团主导制定29项国际标准
近日获悉,南瑞集团近年来先后主导制定了特高压、智能电 、电动汽车等领域的29项国际标准,成为中国企业中的国际标准“领跑者”。
3月22日,南瑞集团主导发起的《可移动储能单元低压连接器》国际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该标准成功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换电连接器方案纳入IEC标准体系,助推我国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技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走向国际。紧接着,南瑞与德国联合主导的移动储能单元低压连接器IEC标准发布,电动汽车漫游充电相关标准也获批立项。
此前的2016年,南瑞集团一举拿下4个国际标准:主导制定并发布智能调度支持系统标准2项,实现了中国在智能电 调度技术领域国际标准方面的“零”突破;发布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国际标准2项,填补国际空白,对中国装备“走出去”具有示范意义。
在南瑞集团,有一支30人的专家队伍专门负责推进国际标准编制。为何要如此执着?答案很残酷——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企业考虑的并不是要付出多少,而是要权衡不参与会失去多少。
南瑞集团国际部国际组织处处长陈德辉对此深有体会。继电保护产品是南瑞的拳头产品,性价比优于一些跨国公司。2012年,陈德辉带着产品去突尼斯做入 测试,却碰了壁。在预测试中,用户要求南瑞对照ABB、西门子等公司的产品进行修改,连键盘布局、参数数量、 告格式甚至端子的接线方式都要向这些公司看齐。陈德辉只能无奈接受:“标准是人家定的,话语权在别人手里。”制定国际标准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早,长期把持着国际标准制定权,中国企业想分一杯羹,谈何容易。以调度产品为例,这种传统领域,推翻欧美国家现有体系并不现实,必须找准切入点才可能有所突破。陈德辉和专家团队从现有标准体系中的某些分支重点突破,一步步叩开成功大门。“10年前,外国专家以指导的姿态与我们对话,如今,他们不得不正视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感受来自中国的强大压力。为保证标准工作的持续性,我们建立了国际标准储备库,目前已有18个项目入库,成为标准‘后备军’。”
(摘自《南京日 》)
台积电伙伴ASML在宁开办分公司
8月18日,台积电的重要合作伙伴及上游供应商,全球排名第二的半导体设备服务供应商阿斯麦(ASML)南京分公司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正式开业。
跟随台积电的步伐,ASML在南京的布局在一年前启动。去年11月考察江北新区研创园后,被园区前端的产业定位、创新的整体设计、完善的软硬件配套所吸引。今年8月,ASML南京分公司完成了750平米办公设施搭建,以及服务工程师、装机工程师、应用工程师等多职能覆盖的团队组建。谈及ASML未来对中国半导体市场前景的展望,该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腾飞,自去年起,启动或宣布即将建设的新工厂已超过20个,ASML未来在中国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他们也非常看好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环境。
自去年以来,台积电、清华紫光等集成电路产业“巨无霸”项目相继落户,南京江北新区至今已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余家。据测算,到2020年,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将达千亿元,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芯片之都”。
(摘自《南京日 》)
南京江北新区挖掘数据“金矿”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扬子科创中心,“藏着”去年落户在此的首个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引进数十台全球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器。一台台洗衣机大小、四四方方的白色仪器,自带的电脑屏幕闪着蓝光“满负荷”运行,解开健康大数据背后的人类基因“密码”,将精准医疗带来无限可能。未来,这里将是中国最大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中心。
作为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北新区拥有南京市“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的“特色北翼”——南京软件园,扬子科创中心所在的江北新区研创园正是南京软件园西区。近两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 +”等特色产业已在此形成集聚。
“去年10月,南京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及产业园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程落户在扬子科创中心。”扬子国投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已配置数十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因测序设备,每年可服务30万—40万人次。未来,中国东部地区约4亿—6亿人的临床医疗、公共卫生等健康大数据将集中储存在此。有了这些大数据信息,健康人的遗传病携带筛查、肿瘤风险预测、新生儿基因筛查等都将更精准、更简单。随着设备和试剂的不断更新完善,最快到今年底明年初,普通人进行一次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将从目前的1000美元降至几百美元。
自2013年9月上线至今,畅途 的公路客运 售平台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85%的二级以上公路客运站,其中三、四线城市客运站占据八成以上,每年可为数十亿人次提供出行信息服务。除了提供 上售票,畅途 还能通过2500多个站点的发车以及售票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客运行业的“实载率”,为公路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助力公路客运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江苏银承 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的“同城票据 ”,则瞄准金融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对如今的金融行业而言,票据电子化势不可挡,但企业间的票据流转,目前在 银中并不支持银行间交易的DVP(票款对付)模式,票据和资金无法做到同步交割,存在较大交易风险。“我们扮演的是一个类似‘支付宝’的角色,即针对企业电票在线交易打造线上交易平台,同城票据 应运而生。”企业CEO曹石金说。
“我们联合兴业银行集团,引入第三方合作银行对票据资产和资金进行双监管,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实现了跨地区电票的在线安全交易。”曹石金介绍,截至今年5月,同城票据 累计在线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310亿元。随着服务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企业上下游及票据背书数据也在积累,今后该系统将可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信用贷款做参考。
南京市经信委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软件园近年来重点发力“互联 +”、北斗卫星应用、智能制造嵌入式软件等特色产业。以该园区为主导,今年上半年,江北新区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达14%,预计全年将超过860亿元。
(摘自《南京日 》)
南京软件谷搭建光电子产业“朋友圈”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国内最大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中国(南京)软件谷带来了新“风口”。8月17日,由软件谷、中兴光电子主办的2017光电子产业发展促进论坛在宁举行,国内外120余家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出席。从论坛获悉,软件谷将加快发展光电子产业,打造由中兴光电子等企业主导的技术、供应链、资本“三驾马车”合作模式,构建覆盖上下游的光电子产业集群“朋友圈”。
通信产业链上游的光器件芯片领域,是本次论坛的关注焦点。来自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祝宁华博士介绍,5G商用进程加快,万物互联、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对 络的通信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提高通信速度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光电子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基础部件是光电子器件。然而放眼全球,中国企业只在光模块、光组件等中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产业链上游的高传输速率光电子芯片等领域国有化率几乎为零,相关核心技术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垄断。
中兴光电子总经理徐勇积介绍,2021年光器件市场将达175亿美元,与极大的市场需求不相称的是,当前我国光电子技术及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国内企业亟需通过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携手把市场蛋糕做大。去年,中兴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落户南京,注册资金10亿元,于今年4月入驻软件谷南园科创城。该项目将打造包括光电子设计、制造、器件封装、耦合、测试、生产等在内的光电子产业链生态系统,定位为领先的光电子产品研发总部基地、光电子领域的拓展平台,未来将成立光电子产业园,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集聚大批相关企业,预计项目未来10年累计营业收入将达数百亿元。
(摘自《南京日 》)
苏州建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
8月15日,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在苏州高新区揭牌成立,将被打造成苏州智能制造重要的创新载体,计划3年内为1000家苏州工业企业提供工业大数据诊断服务。揭牌仪式上,创新中心现场与胜利精密、台达电子、通鼎互联等首批战略合作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去年9月,清华大学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发起并联合相关企业院所以及高校,成立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今年7月与苏州市政府签约成立该创新中心,促进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聚集地区的应用推广。去年苏州全市工业总量达35000亿元,制造业转型提档需求迫切,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适时成为该市制造业与“互联 +”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平台。
仪式现场,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与苏州市经信委、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大数据中心三方签约,启动苏州工业大数据十百千专项工程,即3年内为1000家苏州工业企业提供工业大数据诊断服务,为其中100家工业企业实施工业大数据的概念原型、大数据分析服务试点项目,为其中10个行业的典型企业实施较为完整的企业级工业大数据规模部署、持续运营。目前,已有4家客户完成诊断。
(摘自《新华日 》)
苏州相城将建“未来科技城”发力机器人产业
8月16日,苏州市相城区与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相城建设新松机器人(苏州)未来科技城项目。
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也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高端制造产业集团。公司以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高端装备制造,已形成涵盖独有技术、核心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公司总市值位居同行业全球前三,成长性指标位居同行业全球第一。
本次签约项目体量大、科技含量高,未来将打造机器人、金融、文化、旅游和生活配套功能有机地结合的“五位一体”机器人特色科技城,成为苏州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此外,双方还将共同发起产业基金,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以“一平台、四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这一项目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相城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将对加快苏州制造业智能升级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摘自《新华日 》)
宁企发布全球首款手机拍照识车APP
8月11日,“人工智能与智慧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办。论坛上,南京企业积图 络科技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通过手机拍照即可识别车辆品牌的APP“蜻蜓识车”。该APP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只需通过手机拍摄车辆任意一个部位,即可自动鉴别车辆的品牌、子品牌以及年款等。数据显示,该APP可识别的车辆品牌、子品牌和年款超过7000款,准确率超过99%。
论坛上同时发布了基于阿里云平台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蜻蜓智慧云”。该云具有车辆品牌、子品牌、年款识别能力,以及行人识别能力、视频分析能力,并可以API形式对外提供分析能力。
(摘自《南京日 》)
欢迎各市各园区各有关单位提供软件产业动态素材,联系人:省软协钱梦骄,电子邮箱:532029135@qq.com,电话:025-8334427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