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作留痕,是指把日常工作中的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归档备查,确保工作留痕,有效还原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也为工作检查考核提供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留痕这一制度设计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同时也会形成一种为留痕而留痕的形式主义,从而影响工作实效。
主要表现。一是文件资料泛滥,上级部门开会下文件,基层就开会拍照片,发个文件存在档案盒里以备检查,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资料泛滥成灾,文件满天飞,把开会、转发文件作为开展工作的佐证资料,层层重复开,浪费人力、物力、时间。二是上级部门考核检查只看资料,往往是只查文件、翻台账、看会议记录、影像资料,很少询问干部群众的意见,缺乏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三是在扶贫过程中,过分强调过程资料、佐证资料,无形之中将干部搞得筋疲力尽,群众唉声不断。
工作留痕的弊端。一是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危害不小,其实无论是对基层工作,还是对上级领导都会带来巨大危害。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成天纸上谈兵,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要面对基层诸多矛盾及问题,要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一方面却要抄抄写写,要落到纸上,做各种软件资料,疲于奔命。对于上级干部而言,如果只是注重纸面上的问题,而缺乏实际调研,就会空对空,在制定政策时就会悬空。
建议及对策。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必须彻底根治,首先要查到这种形式主义的根源,一是上级部门须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带头进行整改落实,不必要的纸面检查必须要剔除,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二是从领导干部抓起,从领导干部改起,沉下身子深入一线,不片面强调书面痕迹,而是要以干部足迹为依托。其次要优化考核设置,要善于运用过程管理抓好检查考核,在目标考核中注重基层群众的口碑和工作实绩的参照,切实以有效的手段督促引导各基层单位让工作留痕回归本真,有效遏制形式主义。
观塘于凤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