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里巴巴在2015年正式启动“中台战略”以来,包括滴滴、字节跳动以及美团在内的大公司形成了一股“中台建设”的潮流。似乎有了这些企业带头,企业上中台这件事变得理所应当。
然而,由于落地困难、产品化程度低、可复制性差等诸多问题,中台在历经了2019年一年多的火热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在资本热捧、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扎堆出现之下,这个热闹且无序的市场陷入了泡沫化的尴尬境地。
“中台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业内有一个词叫做“中台崇拜”,意思是很多人对中台赋予了太多期待,好像什么都能往中台里装,中台成了一剂无所不能的良药,吃了就能强身健体。
对于这样的误解,要真正理性看待中台,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中台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他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ERP。
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企业在成熟期时,ERP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二是因为中台抓住了企业主的核心焦虑——企业是否有能力适应这个需求迭代快、创新诉求大的时代。
“一直以来,企业的业务处理是在ERP之中,但由于ERP解决的主要是企业内部协同管理的问题,满足不了企业的急速扩张的外部协同诉求,目前很多企业的ERP退居到只负责财务相关的事情……某ERP厂商提出企业要从ERP转向EBC,但是不管是ERP还是EBC,传递出的信息都是ERP已经过时了,未来中台会一点点蚕食ERP的市场,成为互联 公司数字化的最佳实践。”
另一方面,既然ERP已经过时,为什么中台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由中台的特点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共同决定的。
伯俊中台并不是一种领导层自上而下的战略选择,而是一种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当企业的发展到了成熟期,对自身业务有了深度的理解、构建了完整的业务场景,在业务领域垂直深度也有了一定沉淀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对内外乃至产业上下游协同需求,而以往的烟囱式IT架构已明显无法支撑企业业务继续的高效运转和高速发展,这时就需要中台来帮助自身完成数字化升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