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芯片齐名的“卡脖子”行业,工业软件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制造业中的短板。长久以来,工业软件市场被欧美巨头垄断,法国达索系统、德国西门子、美国参数技术、美国欧特克等占据了工业软件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最近两年,国产工业软件行业,正在发生一些趋势性变化。
数字化浪潮中,工业软件正成为“先锋部队”
进入 2022 年以来,软件国产化屡次被政策提及。从顶层政策层面的规划到产业层面的加速替代,为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带来广阔的机遇。例如,《“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补足国内产业链短板弱项,其中工业软件将是重点补强环节。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 等领域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工业软件市场也迎来了市场规模的中高速增长。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4.8%,并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增速。随着越来越多针对性强、支持力大的政策出台,工业软件将从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数据平台为中心,建立工业软件生态环境
工业软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质,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产品类型的制造企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差异很大。因此,工业软件需要围绕应用平台开发,建立一系列标准和规则,形成“数据—平台—应用”相互促进的业务逻辑,这样才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但是,传统工业软件的全球整合已经完成,传统巨头目前正在打造全价值链的一体化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于是,索为把赛道聚焦到了面向产品设计、仿真、工艺、制造、运维的复杂产品集成研发平台的完善和应用上,并且做了很多尝试。例如,索为公司历经十五年自主研发SYSWARE平台,已集成了数百种商用工具软件,能够满足复杂产品论证、设计、建模、仿真、试验等研制工作。同时,平台可以提供低代码、图形化、一站式的工业APP开发环境,帮助工业企业把存在于手册上、书本上,甚至工程师脑子里的知识转变成工业APP;可以实现企业自主研发体系的构建,提高企业研发与设计效能。
发力工业软件,将是破局智能制造的关键一招。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加速到来,索为将继续以我国工业实际情况为基础,积极探索“从平台占领工业互联 制高点同时大力发展工具”的发展之路,逐步整合形成我国自己的工业软件生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