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顺应全球开源发展趋势,多措并举推动开源生态建设步入新阶段。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坚持夯实基础、繁荣生态、深化应用、优化环境的思路,支持开源基金会加快提升运营水平,面向关键软件领域布局开源项目,优化开源 区,普及开源文化,汇聚优秀开源人才,完善开源相关治理规则,加快繁荣国内开源生态。
开源软件指版权所有人将源代码公布,允许他人进行修改和分发软件。其实质是代码的共享,能够降低软件开发的门槛,减少代码开发中的“重复造轮子”工作,提高代码开发的效率。 目前国内在一些具有服务性或行业性属性的细分软件领域已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率,但在基础软件及高端应用软件(如工业软件、高端ERP等)领域,我国仍有较大需求缺口依赖进口,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刻不容缓。而开源路线正是我国基础软件创新的可行解法。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基础软件领域起步早、积累深厚,领先地位延续至今,我国遗憾错失了参与上一代基础软件标准制定的机遇,完全以闭源路线“从零开始”追赶的难度较大;而目前全球基础软件领域开源之风的兴起给予了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实现快速赶超的基础条件。
事实上,中国开发者已经是国际开源 区中的重要参与力量。以华为作为主导的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Linux发行版OpenEuler、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框架OpenHarmony在2019年以来陆续开源;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亦开源了云原生关系数据库PolarDB、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等。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20年9月,阿里开源项目数量达到2,172个,腾讯、华为开源项目数量均超过150个,其中不乏Dubbo、CarbonData等Apache顶级项目。
开源项目客观上为我国软件行业赶超全球先进水平提供了机会。开源 区对全球的开发者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任何人均能够触及 区中的源代码,也能贡献出自己的代码。近年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各大开源 区中取得越来越强的话语权(比如华为在Android 区,阿里、腾讯在TensorFlow 区,博云、道客云等创业公司在K8S 区),中国开发者正愈加活跃在开源 区中,为新一代基础软件话语权的竞争打下了基础。国内软件厂商可以基于现有的开源软件框架,进行大量的自主研究和创新,开发出好用易用的国产基础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