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总结:开源软件通识基础课第三周知识点总结

我们在前两周的课程上(第一周 第二周 ),系统讲授了 FOSS 的课程内容,第三周,我们开始进入 COSS(商业开源)的部分。

本导学班在调研全球开源教育与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理解、拓展国际最新的前沿开源课程,采取众创的模式,由 X-lab 核心开源研究的成员共同进行协作学习,以最大效率的吸收国际前沿开源知识,共创、共享、共进。本导学班,以开源 FOSS 和开源 COSS 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解,并进行适当拓展。

第三周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商业开源软件创业,包括三大部分,12个主题:

  • 软件行业 。该部分的内容分为四个主题讲述,首先是 软件行业 整体讲述,其次是关于 软件产品 的内容,再然后是关于 软件供应商 的内容,最后是关于软件供应商以及相关公司的 商业模式 的主题。
  • 开源 产业 。这部分的大多数内容在 FOSS 课程 里有提及,不过这里更多的从 商业的视角 看待开源,主要包括四个主题,首先是介绍 开源软件 ,其次是介绍 开源项目 ,再然后是介绍 商业开源 ,最后介绍 云服务策略 。
  • 软件创业 。该部分的内容是包括四个主题:首先是 软件创业 的讲述,其次是介绍 研究与创业 的联系与差别,再然后介绍如何从 大学衍生企业 ,最后介绍初创公司的 融资 内容。
  • 一、软件行业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软件行业。

    该部分内容将主要阐明什么是软件、软件行业是怎样的,并回顾软件行业的历史,然后讨论软件行业的主要参与角色。然后将简单介绍这个行业的主要产物——软件产品以及其运营相关服务,最后讨论软件平台以及软件生态体系。

    什么是软件?

    从技术角度看,软件就是一系列指令集,可以是文本形式,它可以被编译,它的二进制指令可以指示计算机应该做什么。另外,软件也是有很多组件组成的,你把很多组件组合在一起,以此可以形成更大的程序以及服务等。

    从经济角度看,软件也是一个数字产品,是一种可以买卖的产品,它是软件产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几乎无处不在,影响着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软件行业

    软件行业是为你提供软件产品、相关服务的所有商业的集合,与软件相关的服务可能是不同类型的。它是高度集中化、高度国际化的,有着强大的 络效应。人们可以对软件进行修改,能够快速迭代创新。另外,软件行业正在快速地向一些新的领域扩张。

    软件行业通常被称为IT信息技术。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软件行业规模是巨大的,并且还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

    软件行业历史

    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软件行业并没有那么古老。“软件”这一个术语第一次提及是在1959年,软件作为独立实体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在1969年。那一年,美国司法部宣布了一个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事件,就是把硬件和软件分离开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看到了软件的快速发展,直至今天的云计算。我们看到不同的架构主导了这个行业,以及产品是怎样分割并出售给用户的。

    在 80 年代,企业的最初想法是做纵向整合,公司构建了一整套所谓的客户解决方案。

    但是在90年代,事情就发生变化了,用户和客户不再喜欢原来的垂直集成,也就是用户不再喜欢纵向整合的产品,即所有东西都必须来自同一家供应商,而是关注一些向整合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开源软件的多元化以及开源软件的增长,自2010年到2020年,我们看到了云计算是如何吞噬世界的。这似乎是一种复古的潮流,至少目前的开源软件的一部分遵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纵向整合。

    主要参与者

    软件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标准化产品提供商、软件咨询公司以及非盈利组织等。

    标准化产品的供应商,他们向市场出售标准化的产品。一部分是所谓的独立软件供应商,它们为软件产品授予许可,例如Microsoft, Oracle, SAP和Adobe;一部分是云服务提供商,有时被称为互联 公司,例如AWS、Facebook。

    软件咨询公司,除了标准化的产品之外,也包含一些定制化的内容。这其中包括了“开发服务公司”、“实施服务公司”,他们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软件产品定制。

    非盈利组织,这是带来规范和标准的某些组织。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管市场,通常这是一个政府机构和或者政府认证机构,这些认证机构会定义一些认证项目,这也通常是基于标准组织的相关输出来进行认证的。

    软件产品

    这里从商业视角介绍软件行业的主要产物软件产品。

    我们需要考虑软件产品将卖给谁,是消费者(2C)?还是企业客户(2B)?如何定价,消费者可能对价格敏感,而企业可能需要的是一套解决方案,用金钱换时间。产品总是针对每个用户群体设计的,需要考虑产品的市场细分问题。另外,消费者可能对产品的需求是开箱即用,而企业可能会雇佣顾问来协助他们的工作。

    软件平台

    软件产品通常分为应用程序与软件平台(系统软件)。

    应用程序构建于软件平台之上,软件平台赋予应用程序必要的功能。软件和软件平台是共生的。因为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如果他们想要快速进入市场构建高质量软件的话,他们就需要这些软件平台。平台供应商也是需要这些软件的,因为没有软件的话那么平台就毫无用处了,那么就没有消费者会购买这个平台。

    软件生态

    软件生态是参与者(企业和个人)、软件应用程序和组件及其在软件平台上和周围的关系和目标的总和。

    软件平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如果构建了一个工作高效、规模庞大的软件生态,那么该软件平台一定会成功。

    二、软件产品

    我们来看一下软件产品的内容。软件产品是数字产品,例如软件、知识产权。它不是客观的实体,具有无形性,可以在市场上售卖给用户。

    产品都是有一定产品的组成结构的。你可以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创造一个产品。最初的产品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可以理解成MVP。之后,核心产品会被扩展,变成了基础产品,最后会变成较为完整的产品

    知识产权

    我们先来看一下软件知识产权的内容。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 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是所有权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不可替代性、排他性等。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就是排除他人使用你的知识产权的一种权利,除非你放弃知识产权,否则没人能使用你的知识产权。

    在软件领域,知识产权只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版权。在软件领域,版权通常意味着源代码。知识产权的第二个重要类别是就是专利。你可以为算法申请专利,在专利申请注册之后,如果没有你的授权,其他任何人不能使用你的专利算法。除了版权和专利,知识产权还包含商标。所有的商标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一个公司或者产品都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获取顾客信任的价值是无形的。最后就是商业机密,这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存在形式。这是公司运行所需的交易秘密,这些商业机密必须被很好的保护起来,避免某些人将这些商业机密暴露给全世界。

    核心产品

    核心产品,可以理解为最小可行性产品,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核心产品可以解决客户的最核心诉求,但是不一定好用。

    核心软件是消费者所安装的基本软件。就额外功能而言,包括扩展和插件,一些工具以及与其他软件的集成。

    所有软件都需要相关的文档以及材料。在消费者软件层面,文档、材料必须准备齐全

    你可以提供某些自助服务,比如邮件列表、为用户提供用于讨论的相关论坛,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培训,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保持低成本的。

    核心软件要如何收费呢?可以通过消费来设计收费结构,可以考虑用户量、使用时间以及资源消耗。用户越多,收费越高。软件使用的时间越久,收费越高,软件消耗资源越多,收费越高。

    基础产品

    基础产品以核心产品为基础进行了扩展,易于使用,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支持服务,用户体验更好。

    基础产品最基本的承诺是软件供应商所保证的软件可以实现基础的功能。当软件出现问题的时候,供应商需要修复问题、解决问题;如果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供应商可能要支付一些罚金。

    基础产品可以保证软件在特定的用途中使用,与特定的硬件兼容,可以在特定操作环境下操作。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支持服务。全方位的支持意味着很多事情,包括个人支持、热线电话或者 站等,用户可以通过邮件进行聊天或者在论坛回复相关问题。

    关于支持服务的定价,其实有很多方式,例如支持的维度,比如工作日支持服务,24*7支持服务。然而有些公司并不要求这些常规收费,他们会根据事故级别来进行收费。这就意味着客户一旦没有任何服务支持的合同,客户要想获取支持服务,就得出钱。在消费者领域,这是最常见的。你或许不需要购买软件,但是你一旦想要获取支持服务,你就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寻求支持,这个时候软件供应商就会根据你的咨询时长来扣除相应的费用。

    完整产品

    完整软件是在基础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添加了培训、服务咨询等内容。

    关于软件的培训,为企业提供培训、思考如何构造产品或者如何向客户提出价值主张,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可以提供内部培训 也可以提供在线培训。你可以为培训定价,可以按照人数或者根据企业的体量来定价。

    如果你有一个企业产品的话,服务咨询是一个挑战。消费者需要经常咨询定制你的产品,你也要为消费者的相关需求进行产品的定制化。如果你的经验不足,你可能需要咨询师来为你的产品实现定制化。有关咨询服务的定价,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由合伙人进行,通常都与劳动力有关。这种劳动可能隐藏在员工在项目所花费的时间上。关于所花费时间的总量,这可能会涉及一个固定的费用。

    产品架构

    当一个产品被售卖的时候,谁正在获取利益?我们需要看一下产品架构来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产品都是由不同的组件构建而成的,你或许需要从软件提供商那里购买软件,这样你就要付钱给软件提供商,这些软件提供商最终会从你的收益中受益。在软件领域,这些基本的组成部分需要被视为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它可能是第三方组件库,无论是免费获得,比如该软件是开源的,还是从软件提供商那里购买的,该软件的获取都是基于版权。此外,为了能被客户接受并进入市场,软件产品必须遵守存储数据的各种标准,可能是一种定制化的标准形式,也可能是遵循专利服务的某种形式。一旦你满足并遵循了其他人的标准,那么这必然涉及到你的软件许可。产品经理需要考虑产品的架构,以及需要把握一下对于第三方平台的依赖。

    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谁拥有你所需要的这些软件,这会促使你的购买决定。如果你决定购买,你如何获得它,它的成本是多少?它在未来会如何变化?还有其他选择吗?如果你有其他选择,这样你就还没有被锁定,一旦你被锁定,即100%完全依赖于某个软件提供商,他将吃掉你的利润。

    产品生命周期

    软件是具有生命周期的。一个基本软件的历程大致是,出生、成长、成熟、衰退、死亡。

    三、软件供应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软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最终把软件产品推向了市场。

    项目与产品公司

    我们先来看一下两类软件公司,这两类公司的收费模式往往不同。以项目方式经营的软件咨询公司往往是一次性的项目收费,一旦项目结束,则把费用支付完毕,而以产品方式经营的软件供应商,提供标准化的商业软件,在收取许可费后,每年仍可能收取维护费用。

    你可能会想,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软件供应商吗?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想创建商业咨询公司呢?其实对于两者来说,这两种角色都是有利有弊的。软件供应商如果把事做好,那么就会有不错的收入,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因为被锁定的消费者不会轻易离开。但是他们在开始阶段还是很艰辛的,首先你需要先获取软件,这是需要前期投资的。并且,这也并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开发软件,也并不能保证你所开发的软件能够真正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也并不能保证你能在竞争激烈的销售环境中战胜竞争对手,只有赢下消费者你才能赚钱。所以那么多的软件供应商、初创公司都失败了,只有极少数的软件供应商存活下来了。

    相比之下商业咨询公司就不是资本密集型企业了,所以商业咨询公司很容易起步。你和你的几位朋友可以充当劳动力,然后把时间出租出去,以此来向消费者收费。商业咨询公司相比软件供应商简单一点儿,因为你可能知道有多少人需要这个项目,以及怎样向消费者收费。

    业务功能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软件供应商的各个业务功能。

    构建产品需要开发、技术支持,销售产品,获取用户,市场和产品管理携手并进才能获得成功。

    产品经理在公司中负责软件产品管理。你可以对战略产品经理技术产品经理进行区分,战略产品经理更多地考虑市场、产品定位和合作伙伴等,而技术产品经理则负责在细节上满足或理解客户需求,并与工程团队进行沟通,以此来正确实现这些需求。战略产品经理所做的事情就是探寻新的商业机会并为其制定预算,并且他们为此商业机会定义了产品愿景。

    对于开发人员,公司中存在着不同的角色和称呼,有一般的开发者、工程师,有时候也有软件架构师。软件架构师主要是负责软件的架构设计,需要确保软件的各个组件都能够协调使用。工程管理员对工程资源负责任,他需要利用工程资源,并且分配使用工程资源,其中使用了不同的开发方式,比如传统开发或者敏捷开发。

    运营人员针对不同用户群体,通过内容、渠道等营销(推广)产品,并通过数据指标,优化运营手段、产品功能和体验等。

    技术服务支持需要帮助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一旦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技术、服务支持工程师以及管理者就会立即行动,用户在使用产品中遇到了麻烦,然后用户就去寻求支持,期望产品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即为客户修复问题。

    市场营销人员市场经理想让市场了解自己的产品,需要将产品推广到市场,并建立品牌知名度,推向市场的产品也可以是产品组合,“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做法是为了获取消费者。

    真正促成交易的人是销售人员。如果是技术产品类的销售人员,你需要从技术层次上来了解产品,所以有时候需要一个售前工程师去提前访问用户,也可以和额外的销售人员,销售管理员一同前往。所以销售人员就是帮助你获取客户的工作人员。

    在软件供应商看来,消费者完成购买这是一个成功的销售。但是,消费者完成购买与消费者无障碍使用软件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你需要确保你的客户购买了产品并实际使用,而并不是购买了产品却不使用。这样的话,当该消费者使用该软件的时候,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他们很可能错误地使用了他们,所以客户不满意,他们可能就不用这个软件了。所以之前的销售成功只是一个前期的成功,你需要帮助用户使用你的产品,需要让他们满意,这样客户就会留下来,并且不断完成购买。这就是所谓的“筛选”,提前放弃购买商品的用户是低潜质的消费者,你所需要的是需要专业服务的消费者,可能是需要一个功能,也可能是需要一个服务。

    提供专业服务是顾问或者项目经理做的事情,有点类似于咨询部门,他们帮助部署产品,帮助管理咨询生态系统以及严格把控工作质量,以此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招聘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当然,财务部门在融资方面也很重要。

    核心业务流程

    我们刚才讨论过了业务功能,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实践活动以及能力,以及企业中不同人员所处的位置。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核心业务流程,包括构建产品,获取用户,操作产品,为用户提供支持,确保用户满意。

    产品是产品经理、开发者、财务人员和人力资源的互动。产品是作为商品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战略产品经理会去寻找商机。然后他们会将商机委派给技术产品经理,技术产品经理负责技术的详细规格和要求。

    在销售方面,你通过销售获得了收入。销售漏斗开始发挥作用,销售漏斗就是“获取客户“的过程以及消费者所经历不同阶段的可视化展示。在最开始,他们刚了解你的产品,然后了解地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如果他们最终还在,那么他们就会买你的产品。

    运营人员需要和开发还有技术支持人员进行联动。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如果用户购买了软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立刻成为一个对产品满意的客户。相反,还有很多步骤要做,只有产品得到很好的使用,用户才会满意。软件供应商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客户交流,以确保用户刚刚购买的产品确实在恰当地用着。在最开始,用户购买软件确实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商业目标。

    四、商业模式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软件供应商的基本商业模型,通常软件供应商都是从所谓的软件初创公司发展而来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描述了一个组织如何创造、交付和获取价值。

    这部分内容虽然是有关商业模型的,但真正要讨论的是商业模式画布(BMC)以及商业模式的不同组件。“价值创造”在左边,此部分是用户为操作的产出付费,在右边儿就是“价值获取”,其将包含价值主张的产品推向市场并由此产生收益。该商业模式画布有9个不同的组件,接下来详细看一下。

    价值主张是关于某种东西对顾客的价值,他们会买,会为此付费,但他们通常会将其转化为一种产品或服务。

    我们来看一下BMC中的右边部分。细分市场是由相似客户组成的具有凝聚力的集群。在多方面的市场中,你有多种类型的客户,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细分市场。所有细分市场共同构成整个市场。

    你如何接触到客户呢?如何将你的产品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呈现到客户面前?渠道,这些渠道就是到达市场元素的具体方式。这些渠道之前都是物理上的、但现在更多的都是数字化的,不同渠道之间是有差异的。它们是针对不同用途的渠道,其中的一个用途就是与人交流。另一个渠道就是有效地卖产品。但是你把产品卖给他们之后,渠道可能就变化了,一旦你把产品卖给了消费者,那么潜在客户就变成了实际客户。你仍然需要和这些客户保持联系,所以你需要分发渠道。

    你知道你的客户是谁,你知道如何接触他们。那么现在你把你的产品卖给他们吗?这意味着你正在和他们建立联系,这不仅仅是最初的销售。一旦有人可能成为你的客户,你应该先把东西卖给他们,但是你又想和他们保持联系,你和他们潜在地提升关系。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获取客户、留住客户、不流失客户、发展客户。

    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你的业务上出现了什么变化,所以在公司中你可能会有类似“商务智能”的东西,这是公司自己的企业软件。这是一个可以分析你现金流的软件,你可以深入了解到,你在什么用户群体上赚钱?你在哪些地方赚到了钱?你赚到了多少钱?所有这些分析都是由商业智能软件所完成的,这样你才能了解到是什么在起作用?在获取收入中什么没起作用?

    然后来看一下价值创造的部分,先介绍一下关键伙伴。关键伙伴是那些在业务中支持你的人,或者你与他们达成了某种交易。然后他们为你提供了某些东西,这就有利于你为消费者创建“价值主张”,所有你需要那些关键的合作伙伴。

    除了合作伙伴以外还有关键资源的因素,合作伙伴是能够独立行使权利的法人实体。而关键资源是无生命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办法界定资源是否违法。关键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资产,为你公司所需要,你需要对资源进行差异化使用。资源有3种类别,分别是材料(包括有形材料以及无形知识产权)、资本劳动力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关键活动,你需要将这些活动合理地安排。软件供应商,初创公司应该并且也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你应该掌握关键活动。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重要的,或者说是关键的,那么你不应该将其外包出去。

    最后来看一下成本结构,理解它并建立商业模式,你就可以对你的“价值创造”有所把握,这也是商业模型的另一面。企业的成本结构就是操作费用以及扩展你的商业规模所需的花费,这里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就是你即使没有生意也会存在的成本。如果你是一家初创公司,你正在发展你的产品,但是你的产品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你没有顾客,但是还是有成本的存在。但是一旦你有了新的客户,就会产生额外的成本,那么你就需要为这些计算资源付费。这就是可变成本,每增加一个用户该成本就会增加。

    五、开源软件

    我们来看一下开源软件,将会从它的法律定义、历史、开源许可、遵循开源许可、开源治理、使用开源中的问题以及开源控制机制进行介绍。

    法律定义

    开源软件的前身是自由软件,“自由软件”是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被定义的。并且,开源软件是一个基本术语在90年代后。它同自由软件类似,通过软件许可授予用户权利,用户被允许使用、学习、修改、传播分发软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义务,而这些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开源许可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来讲,开源软件许可通常需要满足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定义的10个标准。如果相应的软件在开源软件许可下是可获得的,那么可以称该软件是一个开源软件。

    开源历史

    在最开始,当软件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其被认为是独立的产物,是独立于硬件的,但是很少将软件认为是一种知识产权,人们经常免费共享源代码,因为源代码几乎没有任何的商业附加价值。在80年代,公司认识到了软件的商业价值,因此不再共享源代码。这使得Richard Stallman非常烦恼,因此他决定通过创造自由软件来对抗“人们不再共享源代码”的趋势,他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和以及GPL许可。

    在90年代,对于自由软件而言,推广、传播自由软件的这个做法是关乎哲学的,甚至是激进的,因此开源计划应运而生,这背后是实用主义者意识到了免费软件的价值,但是这些实用主义者也不太想让哲学的相关理念围绕在这个协议许可家族上。他们建立了也提出了他们自己对开源的定义以及与此开源定义相匹配的许可证,通常情况下不讨论著作权。在2000年,专业化开源就出现了,相关公司也应运而生了。现如今,开源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而且开源已经向”云服务“靠拢。

    开源许可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开源许可。

    开源许可通常要包含5块内容,首先是版权声明,其次是权利义务的说明,再然后是禁止条款,最后是免责声明

    开源软件通常有两类使用方式,一类是私人内部使用,这时候无需关注开源许可的限制义务,另一类是分发,这时候需要履行开源许可所明确的义务。而这个义务通常也有两类,一类是copyleft义务,这通常要求再分发的软件遵循同样的许可,例如上图的GPLv2许可,另一类是法律声明义务,这类要求相对较低,不要求再分发的软件遵循同样的许可,通常只需要提供基本的法律声明即可,例如上图的MIT许可。

    上图给出了开源许可的家族以及许可之间的兼容关系。

    遵循开源许可

    你开发的一个软件常常由不同的组件构成,这些组件往往依赖大量的闭源或开源软件,对于引入的所有开源软件,需要根据其开源许可履行对应的义务。

    开源治理

    这里给出了开源治理的三个规则示例。

    不要复制不确定许可的源代码到你的项目中,不要复制以及引入copyleft许可的代码到你的项目中,不要盲目信任开源组件所声称的许可,不要将许可冲突的组件引入。

    只使用宽松许可的开源组件,使用一些受治理的代码库,维护一个软件物料清单。

    可以在引入代码时考虑上图这张表,确定哪些可以引入,哪些不能引入。

    使用开源中的问题

    使用开源软件时,要确保清洁的知识产权、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软件的依赖。在上层建立业务时,要确保对源代码的访问,确保获得商标,确保获得专利。

    开源控制机制

    开源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知识产权的控制,二是 会领导地位的控制。

    先来看一下如何控制知识产权。通过改变许可来控制版权,通过撤回商标授权来控制商标,通过专利收费来控制专利,通过媒体来引导你的优势。

    再来看一下如何控制 会领导地位。通过分离 区,削弱别人的影响,将不想要的人排除在项目之外,来强化 会领导地位,另外可以延迟或拒绝不想要的贡献或者领导整个项目的技术方向来保证自己的commit权利。

    六、开源项目

    这部分内容讲开源项目,讲依次介绍开源的过程定义与开源项目定义、项目 区、开源基金会、 区主导基金会、供应商主导基金会、用户主导基金会以及项目生命周期。

    开源的过程定义与开源项目定义

    开源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利用了分布式同行评审的力量和过程的透明度。开源的承诺是更好的质量、更高的可靠性、更大的灵活性、更低的成本,并结束掠夺性的供应商锁定。

    这里定义的开源项目是开源软件 + 区(人)。开源 区倡导开放协作,平等主义,任人唯贤等内容。

    项目 区

    开源项目 区是从事开源项目的人员和公司的团体。

    区内部存在三种角色,user、contributor、committer。user往往是项目的使用者,能够反馈一些问题,contributor则负责对一些功能的开发与bug的修复,committer则对代码进行审查。

    开源项目 区存在三种治理模型,BDFL(仁慈的独裁者模型),这是一种分层治理模型,例如Linux kernel;pe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