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建设数字乡村

日前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 告(2020年)》指出,近年来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制村通光纤率和4G覆盖率均超过98%,广播电视 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智慧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对农村电商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加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 技术也在部分乡村创新应用。

随着我国 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乡村建设既包括硬件即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包括“软件”即农民数字素养的提高,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硬件不健全,农民就没有用武之地;“软件”上不去,基础设施容易沦为摆设。因此,数字乡村建设应当注重“软硬兼施”,避免出现畸轻畸重的倾向。从一定意义上说,提升“软件”的难度更大,因为它是做人的工作,这就牵涉到多种复杂的因素,见效需要一段时间,也不容易显政绩。不像基础设施建设,通常依靠资金投入就可以解决问题,并且见效快。

在看到近年来数字乡村硬件建设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从中国 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 告》来看,“软件”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得分仅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近三分之一农民认为,手机或电脑的应用对个人增收不起作用。这说明,尽管数字化设备在农村普及程度已经较高,但其工具价值、增收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如果说在实施这个战略之初,信息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大空白,需要着重补齐这块短板、打好后续工作的基础,现在在城乡硬件差距问题已不突出的情况下,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大力加强“软件”的升级,努力提高农民适应数字时代的综合能力,应用数字化设备设施的意识和水平,特别是利用数字科技创业、增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填平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此,各地应统筹制定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方案,整合政府、企业、学校、 会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建数字乡村。着眼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培养造就一支懂数字技术、善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乡村全面深化 络信息技术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旅游业、智慧产业园区等,积极培育乡村新业态、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