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捆绑软件”,不再困扰中国 民

近日,工信部通过行业自律,中国互联 协会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对其中存在问题的104款不良手机应用进行了下架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315”晚会曝光的以免费Wi-Fi为名诱骗用户下载恶意APP、应用软件平台强迫捆绑下载、骚扰电话、儿童手表安全防护等问题被重点整治。

“软件捆绑”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危害,可能会导致隐私泄露,甚至危及 络安全。首先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不便和糟糕的体验,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有的 民用电脑时莫名其妙会弹出一系列的广告,还有很多不需要的软件被塞进电脑。从PC6下载站下载福昕PDF发现,下载安装还没完成过程中就发现电脑上多出浏览器、游戏等3个不需要的软件,导致用户体验变得糟糕。其次是由于个人数据被持续收集,容易导致用户隐私泄露,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收集和掌握,就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安全风险则是最大危害,软件捆绑下载,那么个人电脑中就有极大可能存在恶意软件或病毒,存储在电脑上的资料如银行账 、密码等可能被窃取。如果主页被黑客劫持,诱导进入到一些恶意 站甚至钓鱼 页,可能会导致更大的财产损失。

“软件捆绑”的情况为何屡屡发生、屡禁不止?因为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主要是广告带来的巨额利润,流量即眼球,互联 时代讲究流量为王,谁有了流量,谁就掌握了创收的法宝。软件app个人电脑通往互联 世界的主要入口,也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 的重要通道。一定程度上讲,控制了软件,也就掌握了用户的流量导向。另一方面赢利模式主要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这些软件主页上的显著位置都设有搜索条框,一些热词、关键词的搜索都会给软件主页带来收益。每次点击带来的收益通常在几毛钱到几十元钱不等。搜索引擎用户量越多、排名越靠前,其热词的竞价排名收费越高。再有种赢利模式则是通过采集用户信息来实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精准的广告投放?就是有了较为精准的用户画像。”PC端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 页浏览,移动端则主要通过APP的各种权限来采集,而这些信息,都已经成为互联 黑色产业链条的商品,被明码标价。

以“软件捆绑”为代表的“流量劫持”行为,不仅破坏互联 运营生态,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计算机信息系统拥有权,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安全隐患,而且本身就属于违规违法行为。治理“浏览器主页劫持”现象需要多方配合、协同作战。相关职能部门要持续加大治理打击力度,对破坏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整治,增加违法成本。 友在使用个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时,也应增强防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软件或应用,安装新软件、新应用时充分了解授权要求,保护个人权益。(薛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