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椎体骨密度定量CT QCT骨密度测量体模软件检测方法测定研究

1资料与方法 I. —般资料2004年7月至2009年12月无症状及无服 用类固醇激素体检者(主要为政府、机关、医院的在岗或离退 休人员)共597例。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41例;年龄30? 89岁。按年龄、性别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30?39岁33 例(男15例,女18例);40?49岁132例(男72例,女60 例);50?59岁190例(男116例,女74例);60?69岁124 例(男80例,女44例);70?79岁100例(男62例,女38 例);80?89岁18例(男11例,女7例)。1.2检测方法测量方法采用GE Hispreed CT(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2000?)骨密度仪,标准BMD体模及计算BMD软件 均为该仪器原配件。受试者仰卧于检查台上,双下肢屈曲,将 标准体模置于受试者腰下,与受试者同步扫播。先扫描腰椎 侧位定位片,然后将扫描线分别定位于L>4椎体中间层面, 与椎体上下缘平行扫描。如其间椎体有压缩性改变,则该椎 体不扫,补扫T12椎体。扫描条件120kV、130mA,2.0S^ff 10 mm。测量选择椎体横断面中部的骨松质结构,感兴趣区 为避开骨皮质和椎体后静脉区最大椭圆形。对椎体分别测量,结果以mg/cc表示,计算BMD软件自动测得每人的 Mean BMDTScore。1.3诊断依据根据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3’<], 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义为以下几条,骨质正常:T-Score 大于一 1SD;骨量减少:TScore在一 1SD及一2SD之间;骨 质疏松:TScore小于一 2SD;严重骨质疏松:TScore小于 一2SD,合并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或TScore小于一3SD无骨 折者。计算出各组的Mean BMD均值、TScore均值(以下简 称 BMDTScore)。1.4统计学处理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统计数据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 检 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SNK法; 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结 果 男、女各年龄段的Mean BMD均值、TScore均值见表 1;男、女各年龄段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及严重骨质 疏松的人数与发生率见表2。

表1各年龄段的BMD值、T-Score(5士5)

年龄(岁)

男 性

女 性

n

BMD(mg/cc)

T-Score

n

BMD(mg/cc)

T-Score

30 ?39

15

160. 73土 32. 30

— 0.37 土 1.09

18

180. 27士 35. 46

0.01 士 1.22

40 ?49

72

152.16士 30. 24

一 0.67 士 1.03

60

161. 89 士 36. 63

一 0.59 士 1.08

50?59】)

116

132.21士31. 472)

一 1. 29 士 1. 052>

74

121.27土32.583>

一 1.97 土 1.143)

60?691)

80

115. 82 土 28. 49

—1. 91±1. 032>

44

86.12 士 34. 633)

_3.18 士 1.21”

70 ?79°

62

100. 75土 35.15

—2. 28士 1.43

38

70. 67士 24. 96

—3. 77 土0,88

80 ?89u

11

94. 02 士 21. 82

—2. 65 士 0.75

7

60. 12 土 33. 76

—4. 10 士 1.13

注:1)表示同年龄段间男女相比,P<〇.〇5;2)表示男性该年龄段与前一年龄段相比,尸<0.05;3)表示女性该年龄段与前 一年龄段相比,P<〇. 05。

表2男、女备年龄段骨量正常、减少、骨质疏松及严重疏松的人数与发生率(例/%)

年龄(岁)

正常

减少

疏松

严重疏松

正常

减少

疏松

严重疏松

30 ?39

10/66. 67

4/26. 67

1/6. 67

0/0. 00

15/83. 33

3/16.67

0/0. 00

0/0. 00

40 ?49

39/54.17

29/40. 28

4/5. 55

0/0. 00

38/63. 33

16/26. 67

4/6.67

2/3. 33

5()?59

45/38. 79

42/36.21

22/19. 00

7/6. 00

13/17. 57

21/28. 38

28/37. 84

12/16.21

60 ?69

16/20. 00

24/30. 00

32/40. 00

8/10. 00

4/9. 09

4/9. 09

10/22. 72

26/59. 09

70 ?79

10/16. 13

12/19.35

20/32.26

20/32. 26

0/0. 00

2/5.26

6/15.79

30/78. 95

80 ?89

0/0. 00

1/9. 09

6/54,55

4/36. 36

0/0. 00

0/0. 00

2/28. 57

5/71.43

注: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男性年龄与骨质疏松情况的相关系数r 年龄与骨质疏松情况的相关系数r=0. 80,P<0. 〇U=0. 52,尸<0. 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女性

3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组织显 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骼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以 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 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日益增多,由此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老 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 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选择易于普及、简便易行、高敏感度、 高精确度的检测手段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已迫在眉睫。DXA由于采用的是二维空间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是 面积骨密度(nig/cm2),骨骼厚度无法测定,因此这一指标对 结果的解释会引发一些错误的概念。如较大的骨骼通常会 告为具有较高的面积骨密度,而体积骨密度者可能正常或降 低。同样,较小的骨骼可能会被 告为具有较低的面积骨密 度,而体积骨密度者正常[5]。同理,男性骨量高于女性也是由 于男性具有较大的骨骼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实际上男性和女 性的体积骨密度是相同的w。此外,DXA不能分别测定松质 骨和皮质骨的密度,以致测量老年人腰椎时可能出现骨密度 增加,其部分原因是腰椎骨质增生硬化所致[2]。由于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可 以对骨转化率较高、代谢反应敏感的松质骨单独测定,且测 定的是三维空间的体积骨密度mg/ctn3——即单位体积骨组 织内矿物质的含量。所以该技术所测定的结果被认为代表的 是真正的骨密度,它不受椎体骨骼大小及骨质增生等因素的 影响,使测量值更加真实准确,测定的精确度、敏感性均高于 DXA,而放射剂量比DXA低11. 7倍[7’8]。由于我国县医院 CT机已经普及,现在已有标准化的体模和BMD测定软件, 故利用CT对骨密度进行定量测定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腰椎是人体的支柱,日常负重量大,是骨质疏松最早受 累和最常见的部位,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是引起腰椎压缩性 骨折最严重的危险因素[9]。腰椎是测量骨密度的常用部位, 椎体的主体几乎都是由松质骨组成,松质骨的表面和体积比 大,其代谢转换率是皮质骨的8倍,骨量变化可早期出现。究发现,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而减少的松 质骨不同,皮质骨密度在20?70岁之间其数值保持在一相 对稳定的水平。故测定椎体松质骨对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 有很高的预测能力。目前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测定骨密度在临床应用已经 成熟,本研究应用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对L,~4椎体 中间层面进行扫描测量,椎体中部的骨密度变化可以反映整 个椎体骨量的变化趋势,这一部位是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测量的最 敏感部位[11]。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的优点是提供了椎体横断面的分析图 像,可选择性地测量松质骨骨密度,从而较早的反映体内骨 量的变化。在众多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中,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是唯一选择性 的测量松质骨密度的方法,它排除了周围骨皮质和增生骨对 测量结果的影响。加之椎体骨密度测量专用软件的配套使 用,使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变得简便而准确。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在检测人体 骨量变化、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30?49岁BMD变化不大,仍维持在正常 范围内,TScore均值大于_ 1。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递 减。50岁以上人群BMD明显减少,50?59岁年龄段男女组骨密度均明显少于40?49岁年龄段,并有显著性差异(尸< 0.01)。但50?59岁男性TScore均值为一1,29,为骨量减 少;女性50?59岁TScore均值为一 1. 97,接近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该年龄段74例女性无症状体检者,有28. 38%的 骨量减少,54. 05%已发生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仅有 17. 57%骨量正常。说明对绝经后妇女,应及时定期行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 检査,了解BMD并及时防治骨质疏松。女性60岁以后BMD 显著减少,60?69岁年龄段与上一年龄段相比,BMD大幅减 低,并有显著性差异(尸<〇.〇1);丁-8?^均值为一3.18,已 达到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在该年龄段无症状女性体 检者,有81. 81%发生了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仅有II. 09%骨量正常。70?89岁女性随年龄增加,BMD继续有所 减少,TScore均值均小于一3.0,但该年龄段与前一年龄段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相比而言,中老年男性骨量丢失较同年龄女性要少,且 其骨量丢失的绝对值相对较低,即使80岁以上年龄组,其 TScore均值也有一2. 65,即对无骨折体检者,严重骨质疏松 的患者也较少。男性60岁以后骨量开始明显减少,60?69岁 的TScore均值为一1. 91,该年龄段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 50%,这可能与60岁之后男性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功能下降 有关。男性60?69岁TScore均值为一1.91,女性50?59岁 TScore均值为一 1. 97,说明女性患骨质疏松症比男性要早 10年。

总之,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无本质的不同,只是量上的 差别,骨量减少出现早,是人体骨骼从生理走向病理性改变 的发展过程。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虽然是无症状人群,在女 性近50岁、男性近60岁就应该预防性检查BMD,及时对骨 量减少者进行诊治、干预、阻止骨量进一步减少。应该对其进 行健康指导,适度的体育运动、补钙、补充维生素D,必要时 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可以达到延缓骨量进一步减少、预防骨 折的目的,减轻患者及 会负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6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6日

相关推荐